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相融下的创新教育研究
2014-04-17刘静
刘 静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湖北恩施 445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相融下的创新教育研究
刘 静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湖北恩施 445000)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了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希望通过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服务,以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创新
一、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大学生价值取向逐渐向功利和现实偏移,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道德观、价值观、礼仪观和处世哲学值得被充分挖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服务。在当前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割裂。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了理论学习上,功利的目的性和实践的强制性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剩下片面的理论条文,其内涵得不到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效率低下,成果渺茫。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千年智慧和力量的凝聚,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前进的的精神助力,因此我们要提炼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保留其精华并与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融会古今。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提升,中国传统的德观、价值观、礼仪观和处世哲学得到传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得到创新。
二、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服务
(一)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国家的崛起、民族的独立、社会的建设往往抱有重大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饱含于诗词之中,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精神动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些诗词,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以身卫国的报国之志和不惧生死的爱国之行。这些传统的爱国、报国诗篇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信心,民族自豪感也得到培养,通过提炼传统文化的爱国价值观,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革命前辈成为学生的爱国榜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情绪的感染,励志报国,最终能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行动的转变,将爱国主义价值理念和崇高的使命感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将努力学习先进知识、热情服务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最终成为国之脊梁,为国服务。
(二)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服务于大学生人格建设
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价值取向上的突出体现。既有《周易·乾》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感叹,又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还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千百年来,中国人凭借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态度,不断突破自我、战胜困难、改革创新、发展前行。从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近代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无不体现着民族危亡之时,仁人志士为民族强大、社会进步付出的血汗。在对当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提炼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观,为大学生的人格建设服务。通过传统价值的熏陶,培养学生建立超越自我、追求变革、勇于探索、不懈开拓的人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服务于大学生家庭建设
我国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中已经有“孝”的相关表述,人们常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顺父母的观念历史悠久、深入人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遵从孝顺的美德。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部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导致许多学生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砍杀父母的新闻屡屡见报、无疑凸显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因此,运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服务于和谐家庭的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做到长幼有序、谦让有礼、敬爱父母、尊重长辈、服务家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水平,也能让父母安享晚年、老有所依。
(四)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1.“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待人之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待人的精神内涵。当今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运用正确的方式与人交往,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导致心理问题和情感缺失。“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能指导学生正确与人交往、能培养学生的爱心、能教会学生求同存异,与他人和谐共处。学生间的矛盾得到化解、摩擦得以减少、分歧不再突出、从而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这样的理念能伴随学生一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也有利于人与人间的和谐共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处事之本
我国古人重视诚信,讲究“言不信者,行不果”、“民无信不立”、“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诚信主要分成两个部分,“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要求人们既讲究诚实不欺骗,又要做到遵守诺言,重视信誉。李白也曾写诗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放眼现代,思想政治领域也重视诚信观念的培养,例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要求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物质诱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提出了挑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结合我国传统的诚信思想,及时纠正大学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弘扬“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诚信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能够以诚信为处事之本,
三、总结语
当今社会形势的转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要求,本文从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等角度,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百善孝为先”、“厚德载物,仁者爱人”、“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等传统道德理念融入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江苏高教,2012(02).
[2]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3]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刘波.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5]罗志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语境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compatibility of innovation
Liu Jing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Enshi Hubei, 445000,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problem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light the re-examin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pe that through refining the core valu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erv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moral level, mak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10-000054-02
[责任编辑: 鲍 雨]
刘 静(198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工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少数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