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开发与培养途径研究

2014-04-17魏萍李园戴媛媛

江苏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大学生

魏萍,李园,戴媛媛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南京210098)

职业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因素,既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满足自身未来职业继续发展的需求。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力是建立在一般能力基础之上的。在此,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素质能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能力,是具有各种能力的共同特征的综合能力。它展现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且适用于所有或大多数的学位[1]。如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为个人职业能力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第二个层次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能力既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能力,也是职业发展的能力基础[2]。专业能力与特定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密切联系,如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网络技术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任务、保证活动效率所必备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也是保证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职业发展能力强的人,更能使工作顺利进行,更容易获得成功。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自己能否被社会认可和被自己认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开发与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发展综合能力欠缺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开发与培养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充分且正确的认识。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识,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客观地考虑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做到所谓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而,作为“80后”、“90后”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还未能达到准确认知自我,对自我能力的评价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的潜意识,从而造成过高的自我评价,对自我能力过度的自信,进而忽视对职业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氛围里的谦虚意识可能造成过低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样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造成个人定位的偏差,这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二)专业师资匮乏,职业发展指导力量亟待加强

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队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瓶颈”。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主要是以兼职人员为主,这部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指导工作的职业认同,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很是欠缺,他们往往只是将这项工作作为人生职业生涯的过渡性职业。并且欠缺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对学生缺少使命感与责任心。因此,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发展导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师资队伍的加强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校企联动欠缺,社会资源支持协同不够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是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活动,需要企业为其提供实践机会,在职业实践中才能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而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权、利缺少明确的规定,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和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企业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层次推广,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3]。所以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和课堂层面,大多数大学生还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职业实践活动当中,对职业环境不熟悉,导致职业能力的现状与职业理想的实现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也大多是“走过场”,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持和监督。校企联动的欠缺,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脱节,造成人才短缺、产学脱节、校热企冷的困境。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开发与培养的途径

(一)职业理想指导,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自我认知能力

正确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其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导向、调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轨迹难以准确的预测,但明确的职业理想可以在任何时候指导其不偏离自己的奋斗目标,帮助他们对自我职业能力有一种认知,并朝着职业理想方向培养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理想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够指引大学生找到个体和社会的契合点,使个人的职业与社会的需要和谐统一,能够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不合理的职业理想则会引起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流动,在增加社会负担的同时,也对自身的就业增加难度。目前,科学民主精神的倡导,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大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的时候带有很强的急功近利的色彩,这主要表现为: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多于对社会事业和个人发展的考虑。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要求大学生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性,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要善于调整自我,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顾全大局,做一个胸怀宽广、视野开阔的人。

(二)专业师资辅导,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开发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增加专业队伍的数量,减少兼职人员数量,而是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注重师资队伍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指导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应包括以下三支主要力量:一为专职人员,主要为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专职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人员,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由他们承担完成。二为兼职人员,由普通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指导,以及学生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指导。这部分人员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三为外请专家,如杰出校友、企业家代表等,负责通过系列讲座报告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

(三)校企合作培养,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社会支持体系

校企合作的加强应从三个方面切入:首先,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提供不同领域的实践训练。其次,在企业与学校合作时,建立一支专业培训队伍,发挥高校教育的师资优势,通过真实和虚拟的职业情景相结合,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再次,学校通过在企业内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平台。此外,实践单位对实习学生要建立考核测评机制,不只是流于形式的接受,要密切配合政府和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相关调查测评,为高校人才的培养供给预测,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同时将学生在单位实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学生本人。这是为了有利于学校了解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实际差距,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岗位的相应要求,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有更清醒的认识,及时评估和调整自己预定的生涯规划,对自己所缺乏的知识和能力,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1] 许德仰,许明.欧洲关于大学生一般能力的界定[J].教育评论,2005,(2).

[2] 滕杰.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1,(1).

[3] 廉维亮.加强校企合作缓解大学生就业难[N].人民政协报,2011-03-05.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