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就业准备探析

2014-04-17彭仲生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信息

彭仲生

(南华大学招生就业处,湖南衡阳 421001)

一、前言

当前,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准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准备内容的研究。已有研究认为“政策和形势的准备、就业心理的准备、做好自荐材料的准备”[1],“认知的准备、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2][3],“精神思想准备、职业目标准备、品德素养的准备、面试的准备”[4],“信息准备、个人资料准备”[5]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主要内容。二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调查研究。已有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准备比较好的方面有道德品质、社会态度和个性特征,比较差的方面是知识结构、就业技巧”[6];“毕业生在就业准备的诸多方面存在缺失,表现为就业思想准备程度不够、知识准备不足、能力准备欠缺”[7];“职业定向不明确、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规划不及时、就业观存在偏差是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政策信息、自荐材料、面试技巧、基层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就业准备存在明显不足”[9]。三是就业准备的评估研究。卜树春(2008)[10]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四个观点:第一,就业准备指标应该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第二,就业准备指标的架构必须经由一个粗犷到细致、简约到丰繁的过程,同时也必须经由若干年的积淀才能逐步形成体系;第三,就业准备指标应更多兼顾就业指向和社会发展需求;第四,就业准备的指标权重因素至少应包括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四是就业准备与就业的关系研究。孙灵(2008)[11]在研究中发现就业准备和就业率存在相关性。邓婷(2009)[12]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为就业做的准备对其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且其本身准备越充分,其就业机会越大,就业质量越高。

从以上综述不难看出,“前人在大学生就业准备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今后大学生就业准备研究的更深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展望未来,今后针对大学生就业准备的研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也还有几个问题急需深入研究”[13]。本文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准备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准备研究领域,并为今后贫困大学生就业准备研究的深入开展和贫困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提升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分析,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遇),T代表threat(挑战)。“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对自己进行一番从内到外的检验,明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即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把握就业环境中的机会,了解并规避就业环境中的威胁所在,促进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更健康地就业”[14]。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贫困大学生多来自于边远、偏僻地区和城镇下岗、低保、单亲家庭,从小经受生活的磨炼,身上拥有一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例如:思想上比较单纯,积极上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学习上比较用心和刻苦,可塑性强;性格上坚韧,与人为善,平易近人;作风上为人正派、谦虚、低调和懂得感恩;工作上能服从安排,不挑三拣四,能兢兢业业,工作一丝不苟,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责任感强,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是贫困大学生就业中的优势所在。

(二)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弱势

1.知识上的弱势。知识是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是社会一切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中非常看重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时代,大学生只有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前进的步伐。对贫困大学生而言,受经济压力所迫,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来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结果导致课外学习时间受到挤压,课堂学习精力受到干扰,新知识更新速度受到影响,其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知识等方面均处于弱势。

2.能力上的弱势。由于家庭经济能力,家庭教育能力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大多数贫困大学生自幼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引导,缺乏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外语等课程的培训经历,导致他们特长不突出,个性不鲜明,视野不开阔,表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弱,人文素质整体欠佳。还有一些贫困大学生自幼性格内向,自卑,胆小,孤独,不善于交际,在学习期间倾向于长期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不主动参与班级和校内外各种活动,造成其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无法提高,就业能力整体欠缺,处于弱势。在面对用人单位的考察时,他们往往变通能力较差,无特长展示,举手投足也较为拘谨,显得不自如、不大方,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素质要求,也就失去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3.心理上的弱势。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贫困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在求职择业前,他们往往对边远地区、低收入的单位漠不关心,虽然无限向往大中城市收入高、福利好的单位,但又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参与竞争。在求职择业中,他们表现出胆小、紧张、急功近利等心理问题,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好的印象。在遭受求职失败挫折之后,他们又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自卑心理,并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不良心理反应。

4.家庭资源上的弱势。家庭资源主要包括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四个方面。经济资源主要体现在家庭的经济条件上。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教育性投资就越大,子女所受教育也就越好;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经济承受能力越强,就越能抗住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上。一般来说,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得到的家庭教育也更好,也能更好地挖掘子女的才能与潜力,从而更好地判别有关学校、教育、就业机会的信息,给予子女就业上更明智的指导;组织资源主要体现在家庭在社会组织中获得和支配人力、物力、信息的能力上;社会资源则主要体现在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上。一般说来,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人际网络越广,就越能动用和利用这些社会关系网获取更好的就业信息,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可以说,现今家庭因素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力量。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通过家庭背景的强大关系来完成的,高收入家庭子女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容易获得就业岗位,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初次就业收入。而这种优势的获得是父母、家族、亲属等社会关系竞争的结果,并不是个人能力竞争的结果,这对于贫困大学生求职而言,本身就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遇

首先,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是从农村考出来的,深知贫困大学生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对贫困大学生本身富有同情心,加上对贫困大学生身上具有的众多优秀品质比较欣赏,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从心底里更愿意帮助和录用贫困大学毕业生。其次,贫困大学生就业已经得到人们的初步重视,有关各方正在制定政策并不断拓展就业帮扶途径。从政策上看,现在有关各方正在积极制定相关就业帮扶政策文件,并对其不断地补充与完善。从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于2010年11月组编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选编》一书中所列的政策文件来看,专门针对困难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的部级政策性文件有3个,分别是《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对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实施临时救助的通知》(民办函[2003]11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中华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工程就业行动”的通知》(总工发[2009]20号)。另外,湖南省教育厅也下发了《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充分顺利就业的通知》(湘教发[2005]132号)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从行政命令上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必须增加各种投入,想方设法加大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力度。从行动上看,有关各方也正在积极探索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帮扶途径,并对其不断拓展。当前,就业帮扶途径包括职业测评、生涯规划、素质课程、主题活动、专题讲座、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心理咨询、社团参与、勤工助学锻炼、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培训、免费档案户籍托管、求职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及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最低生活保障、创业扶持等方面。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未来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体系将更加完善,内容将更加丰富,途径将更加宽广,方式将更加多样化,措施将更加到位,贫困大学生求职路上的受益将会更多。

(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挑战

尽管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但日益加大的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若干年前就致力于开展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导致这部分单位每年接受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下降。其次,用人单位在公平、公开、公正选拔人才机制方面存在缺陷。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经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最主要方式,但在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往往会对毕业生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进而使初涉世事,心理准备不足的他们心灵受到冲击和伤害,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与心理”[15]。再次,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就业指导还是在沿袭过去的政策咨询、派遣、签就业协议等事务性工作,高校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专业师资和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这势必对高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16]。

三、现阶段贫困大学生要做好的就业准备

(一)认知准备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在就业前应做好如下认知准备:首先,要做到对贫困的正确认知。要认识到贫困是可以改变的,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贫困不是自己的弱点,不是自己的缺点,更不是自己的耻辱。要充分相信有付出必有回报,只要通过不懈努力,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从而改变贫困的现状,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其次,要做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估自我,从而找准自我提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只有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判断,使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再次,要做到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正确认知。只有正确地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才能更理智地择业,并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排除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在择业受挫时不灰心,不气馁。最后,要做到对就业竞争的正确认知。要认识到依靠家庭社会关系就业的毕竟只是少数,就业竞争的主流还是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而不是社会关系的竞争。因此,他们在学习期间一定要注重自身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切不可怨天尤人,随波逐流,荒废学业,降低自我就业竞争力。

(二)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要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注意知识的长期积累,既要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也要广泛阅读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还要努力掌握一定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首先,要牢牢抓住课堂学习的机会,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学习并掌握好专业文化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一切空余时间到图书馆或教室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来提升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水平;最后,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就业部门组织的就业专家讲座和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等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一般性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求职材料制作和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三)能力准备

对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准备而言,能力准备是核心内容。但由于能力准备是一个不间断、无休止发展的过程,而贫困大学生在校提升能力的空余时间又有限,因此,他们从进校伊始就应该要着力全面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不仅要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等。首先,要积极参加班委会和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参加班委会和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决策和组织管理能力;其次,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寻找实习岗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增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再次,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诸如外语培训、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驾驶培训等各种技能培训班,提升自身的特殊技能水平;最后,还要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学校开设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其他专业技能的平台,利用这样平台,贫困大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喜欢自己的选修课,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心理准备

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就业心理误区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签约时间、签约率、就业岗位质量。因此,在毕业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具体地说,就是贫困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要做到:一是要有巨大的勇气、坚定的信心、必胜的信念,遇到挫折时绝对不要有自卑、自负、怯懦、焦虑、嫉妒、不满、侥幸和依赖思想;二是要顺应历史潮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最缺乏人才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或乡村小镇、中西部农村地区就业;三是要面对现实,彻底抛开“铁饭碗”思想,积极投身到最急需专业人才的中小型企业中寻求发展;四是如果经过所有一切努力就业还不顺利的话,就要做好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乃至失业的心理准备。

(五)信息准备

大学生求职不仅取决于宏观就业形势、市场需求、竞争环境、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也取决于大学生所掌握就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广泛、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有利于他们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开就业雷区,有助于他们以最小的代价找到最为理想的工作。从内容上看,当前大学生主要是要做好政策类信息准备、需求类信息准备和就业形势信息准备[17]。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资源不足的原因,就业信息往往呈现出不通畅、不准确、不到位的特点。因此,他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从而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就业信息。在就业信息获取方式上,具体地讲要做到“五个主动”:一是要主动从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供需见面会获取就业信息;二是要主动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获取人才需求信息;三是要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机会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四是要主动利用家人、亲戚、教师、朋友、同学、校友等社会关系获取有关需求信息;五是要主动从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和传播范围广特点的因特网等网络收集就业信息。就业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的方式很多,贫困大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所需的信息,才能更好地选择到既适合自己,又令人满意的职业。

四、结语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前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则必须要面对现实,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文章对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其要做好的就业准备进行了具体论述,笔者期望这些分析和论述能对今后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有所裨益。

[1]马志强,吴万民.试析大学生就业准备[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1):43-44.

[2]眭国荣,赵庆华.毕业生就业准备三部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86.

[3]杨冬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准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08):84-86.

[4]宋桂言.大学生毕业前的准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117-118.

[5]杨金娥,李斌山.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0-75.

[6]李继宏,王学臣.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准备的自评调查及分析[J].教育与职业,1999(11):47-48.

[7]王志军.我院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专业学生择业意向及就业准备现状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54.

[8]龚正华,栾玉泉.地方综合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J].保山师专学报,2008(3):16-18.

[9]罗筑华,等.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30 -32.

[10]卜树春.就业准备指标应该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3 -65.

[11]孙 灵.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实现研究——以重庆四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邓 婷.主观认知、就业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基于长沙2007-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王淑云,等.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研究述评[R].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part 3),2011,08.

[14]祝玉芳,郭海宁.地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探讨[J].孝感学院学报,2006(7):89-92.

[15]刘艳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6]王俊岭,等.用关爱化解心结——西部高校贫困生就业困局与对策[J].中国就业,2010(1):22-24.

[17]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5.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信息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最“叛逆”的毕业生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