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2014-04-17明,张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工作

刘 明,张 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一、高校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作为大学生的“人生第一导师”的辅导员如果职业倦怠得不到缓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高校女性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这将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绩效下降。典型症状是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态度消极,对学生的情感冷漠。

二、高校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职业定势的影响。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存在角色定势,角色期待通常以男性管理者为标准。当家长看到和自己孩子朝夕相处的辅导员是女性,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女性时,对她们的能力和水平或多或少持怀疑态度,这对女性辅导员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个无形的打击。当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女不如男的心理暗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的影响。高校女性辅导员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强的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事业上追求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她们也不愿意放弃家庭生活。许多女辅导员为了维持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导致身体非常疲惫,经常处于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超负荷状态。

3.社会期望值过高的影响。在大多数家长心中,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都是辅导员没教育好,从而使辅导员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女性辅导员自尊心强,期望值较高,当遇到这些难题,又没有寻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时,容易对自己能否胜任辅导员工作表示怀疑,自责成分更多,并产生悲观心理,进而厌倦这份工作。

4.学生家长对辅导员工作存在误解。很多家长把辅导员当作学生的“高级保姆”,无论大事小事都将责任归罪于辅导员。女性辅导员心理承受能力弱,面对无端的指责,觉得工作得不到肯定和理解,在内心产生极度的失落感和无助情绪,进而产生厌倦情绪。

(二)职业因素

1.缺乏职业认同感,社会声望过低。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尊敬和理解,辅导员岗位经常被认为是没有专业含量的岗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硕士生,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女性辅导员这种自尊如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会直接影响到她们对自身工作的评价,容易产生厌倦和自卑感。

2.工作任务重,职业压力大。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备比例严重不足。学生中突发事件和问题学生日益增多,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辅导员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同时辅导员缺乏专业权威,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无法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这让辅导员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增强了辅导员的危机感。

3.发展空间小,出路不畅。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培养和流动机制。辅导员转岗渠道不畅,晋升机会有限,职业发展之路狭窄,女性辅导员在为数不多的提升机会中又处于弱势,因此大多数女性辅导员对自己今后发展前景不乐观,进而对工作失去兴趣。

(三)环境因素

1.多重管理带来的压力。就高校体制而言,辅导员一方面要接受校党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还要接受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及所在院系的行政工作,这种多重管理体制使女性辅导员更易无所适从,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2.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和压力大,而工资收入却低很多,高校对辅导员在职务职称评定、岗位进修培训、收入津贴分配等方面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另外,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这使敏感、好胜的女辅导员产生价值困惑。

(四)自身因素

1.职业动机不纯。迫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很多女生选择去高校做辅导员想是以此为跳板,为将来能够转岗提供平台。因为缺乏对职业的热爱,工作中服从组织安排的较多,心甘情愿的较少。

2.职业技能缺乏。目前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缺乏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握不够。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令大学生信服,影响了工作效果。

3.女性自身的弱点。女性人格中的消极被动、完美主义目标取向、对自身要求过高、自信心不足等特征在女辅导员身上也有所表现。她们比男性具有更高的焦虑倾向,心理承受能力更弱,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另外,女性的生理特征使其更易产生自卑、忧郁、多愁善感等心理。

三、解决高校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社会支持系统

重视辅导员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学校应给女性辅导员更多的人文关怀,主动关心她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教育和培养工作

一方面,要为女性辅导员创造脱产学习、进修和校外考察的机会,帮助她们提高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选派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高学位,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由知识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由低学历向高学历转换,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

(三)落实相关政策,稳定队伍

明确工作职责,将辅导员从纯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她们作为辅导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优秀的女性辅导员可作为党政后备干部来培养,对有能力有意向转岗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要提供必要的专业学习进修机会,使其能够顺利转岗并能有较好的发展。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促使优秀的教师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寻求社会支持

面对客观压力,女性辅导员应加强自我调控,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同时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要注重维护与家人的关系,让他们理解并支持自己工作。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最大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学生的尊敬、同事的帮助、领导的支持。要学会主动体验生活的乐趣,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

[1]刘凤华,马 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分析及其调适[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6).

[2]朱 丽,李 辉.高校专职辅导员规模扩大的利弊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工作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不工作,爽飞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选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