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建设

2014-04-17张齐武明伟杨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素质实训

张齐 武明伟 杨明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作为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工程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贡献日益凸显。但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存在工程素质概念不清、实践教学环节实效性差、软硬件设施及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师资匮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也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本文将针对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展开思考和探讨。

一、现代工程实训平台现状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资源匮乏、投入不够、设备陈旧等情况比较常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工程实训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应运而生。

现代工程实训平台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拥有完成工艺教学内容、训练实践动手能力两大功能。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具有教学内容完整、实践性强、视野面广等特点,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现代工程实训平台是开放的实践教育场所,从多层次、多方位和多视角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学生可获得较为全面的实践知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环境意识等的理解得到加强。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创造的辛苦,了解经济的含义,品尝市场的艰辛,分享管理的快乐。

第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增长。工程实训平台是高度综合性的实践基地,通过工程实践,学生既可了解产品的性能、制造工艺,也可以了解生产运行、营销管理,便于对系统工程概念的把握。

第三,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依托工程实训平台,学生可通过对多种新型设备的实训操作,了解、熟悉和掌握其结构原理,产生学习兴趣。依托工程实训平台,学生可进行科技作品制作、小产品的设计等,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第四,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工程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平台,学生可通过贯穿于全过程的实践得到充分的训练,工程意识更加清晰,利于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改进和发展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设计思路,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实现应用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工程教育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而工程实训教育是大工程教育,是工程教育的实践和转化。

二、高等学校工程实训教学的现状

(一)工程实训教学得到重视和发展

高等学校工程实训教学已比较成熟,并把工程训练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工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程训练中心正逐步完善,目前,机电类、管理类、理科类等大部分专业都拥有了工程实训教学平台,多层次、模块化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已逐步建立起来。综合性工程实训课程已得到重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工程实训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1.教学内容设计单一,层次浅显,教学效果不明显。高校办学类型多,目标宽泛,新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要求实训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现代工业技术的基本要素,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但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工程实训课程普遍缺乏与学校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结合,缺乏创新点,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工程实训的载体与工程实训目标不匹配。训练的目的在于驾驭技术后的能力提升。工程实训的目标,需要有恰当的训练载体才能实现。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要通过多种技术实践和综合锻炼才能培养。有些实践训练仅仅进行车床、铣床等一些简单累加性训练,学生很难得到整体训练效果,无法建立起全面的思维,无法在实践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达不到工程实训的真正教学目的。

3.教师队伍建设举步维艰。实践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一线实践指导教师缺编、年龄断档、职称偏低,实践教学环节常被挤占。实践指导教师只能应对繁重的实践教学课,无力从事实践教学理论研究,难以胜任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工作,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训平台建设途径

工程实训教育适应应用型大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实训平台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视角向学生开放的实践教育场所。工程实训平台通过项目教学,在相应的工程条件和背景下,为学生创造一个与市场、企业相近的工程教育环境,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和动手实践条件,在生产运行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训平台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满足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内容

工程教育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工程实训和素质教育三大内容,其中工程实训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最强。工程实训教育将产业内容有机地融入工程教育中,是促进学生工程素质提升、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训氛围和环境

在工程实践基地营造具有企业运营模式的工程教育氛围,其特点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体验。学生在模拟工业生产环境中,感受和体验企业生产和服务理念,建立市场意识,锻炼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在生产环境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

首先,要强调对创新认识的学习。通过创新课程和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思维和方法两个角度了解工程创新知识。开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管理、使用审批、运行等方面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改进和探索产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将产业活动内容有机融入工程教学活动,这既是对工程教育形式改革的新突破,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再次,建立系统化、综合化的创新训练教学体系,教师要提供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使学生通过从工程认识到基础训练、从动手实践到综合创新训练这样一个由低到高、循环上升的理论体系学习,逐步实现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训平台的管理运行

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训平台,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平台,采用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又可促进各项工作内容良性互动的运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采用开放式的管理运行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战式教学方法,通过开发局部生产运营模式,自主研发教学产品,让学生在“设计—制造”流程中对应企业的不同角色参与企业运营,从而锻炼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学生的知识兴趣,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平台也要大力倡导学生科技赛事,将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纳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学生搭建起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工程实训平台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特点,构建课外科技实践体系和实训的“大平台”。

工程实训平台倡导“实践与理论并举”,在实践教学和创新培养中提倡能力优先,以达到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着重锻炼一批学科基础牢、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事带发展,他们在学科竞赛、研讨论文、研究生录取、专利发明等方面营造出的科技创新氛围,会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科技创新之路,这也实现了实训平台的另一功能。

(五)工程实训平台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现状是高学历者不适合、合适的人员又进不来。目前,提升现有实践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高等学校要实施继续教育战略,强化实践教师的技术素养培养,既可组织骨干实践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研讨交流、进修深造,也可聘请专家教授走进校园指导讲座。

2.注重实践教师发展。实践教师队伍长期以来人员短缺、教学任务重,导致科研积累少、对科研的投入少,因此要尽快建立起实践教学科研团队,引进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研发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有特色的工程训练理论,发挥实践教师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优势特点,改进课程设计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增加新内容、新工艺,提升实践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可极大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提升实践教师工程素质。高质量、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良好工程素质的必要前提。要实现工程训练质的飞跃,实践教师需要具备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深入开展,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引入,实践教师必须适应发展形势,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实践指导能力,充分利用好先进实验设备,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实践教师探究实践教学改革,对新问题、新技术、新知识开展研讨,发表学术论文,实现实践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工程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应探索实践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工程实训载体,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良性互动的运行模式下,实现工程实践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素质实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