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机制探析*
2014-04-17陈秀琼
陈秀琼 王 坚 王 晶
(华侨大学 福建厦门 361021)
谈心是人们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大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人生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导师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当然免不了与大学生谈心。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成才。”2006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之一是:“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品格,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指引者,建立有效的大学生谈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是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的内涵
《百度百科》中对“谈心”的解释是谈心里话,倾心交谈,用英文来解释就是“heart-to-heart talk”。说明谈心要运用人类的“心”来交谈,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真诚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谈心历史已久,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提出“个别谈话”作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我国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把“谈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谈心工作与艺术也随之逐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门学科,它的对象是人,具有目的性和教育性。其本质既是为阶级和社会服务,也是“建设人自身”的教育活动,更需要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去考虑它的属人性[1](P136)。因此,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是以人为本,有目的性、针对性和选择性的,是一项内涵深、外延广的培育人的系统工程。它的内涵不只是有些作者所说的“思想教育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个别大学生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其解决某种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一种教育形式”[2],以及“以为了学生一切为原则,以辅导员年级负责制为基础,以新颖的形式和温馨的氛围突出重点地快捷掌握每个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3]。它更应该是高校辅导员根据我国国情和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动态和思维模式以及国家与社会的需求,运用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大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平等沟通,或借助通讯设备电话与新型网络媒体如QQ、微博和微信等与大学生间接地沟通,实现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互动与内化,引导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健康成长和全面自由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活动。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的类型及特征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是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言语解读及意识内化的过程。它的类型为:从谈心的性质看,可分为发展性谈心和问题性谈心;从谈心的功能看,可分为工具性谈心和情感性谈心;从谈心的方式看,可分为直接的面对面谈话和间接的非面对面的谈话;从谈心的内容看,有学业谈心、心理谈心、生活谈心、职业生涯谈心等;从谈心的需求看,可分为主动谈心和被动谈心。
谈心的特征除了高娜提出的时代性、交互性、阶段性和差异性[4]以外,笔者认为它还有目的性、价值性、动态性、过程性和时效性。目的性就是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性是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传递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选择,选择符合辅导员的身份和角色的话语与学生对话,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认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动态性和过程性就是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为辅导员与大学生都是人,其思想和思维本身就是动态而非静态的,不仅是外在的情感和行为变化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心世界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时效性是谈心要与时俱进、讲实效。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式在不断地创新,辅导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与学生谈心。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厦门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男生124份,女生152份,大一的92份,大二的84份,大三的63份,大四的37份),并与华侨大学的30名学生以及三所高校的23名辅导员访谈,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存在如下问题:
(一)谈心的认知和意识不够合理
从大学生对谈心的认知层面看,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谈心”只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一种工具与手段。调查中,只有11.96%的学生认识谈心的意义,14.86%的学生会主动找辅导员谈心,被动谈心的有22.83%,没考虑过与辅导员谈心的62.32%;经常与辅导员谈心的17.39%,偶尔与辅导员谈心的46.38%,从来没有与辅导员谈心的36.23%,有46.74%的学生害怕与辅导员谈心,有40.94%的学生认为与辅导员谈心解决不了问题,有15.58%的学生反感与辅导员谈心,有35.1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与辅导员谈心,有53.26%的学生认为很难见到辅导员的影子。这说明大学生对谈心的认知还不够合理,谈心意识还不到位。笔者通过与一些辅导员访谈,发现部分辅导员认为工作事务繁杂,辅导员难以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谈心;有些认为关键在于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谈心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与大学生谈心难以让人看到成绩与效果,谈心只是一种形式和走过场;还有的认为谈心只能是直接面对面的,而未充分合理地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媒体。在辅导员工作还未被社会普遍认同为专业化职业化的状态下,谈心工作自然也不被辅导员和大学生重视。
(二)谈心的技能不足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Sidney Fine And Richard Bolles)将技能分为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的技能还存在着不足。调查中,只有17.0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知识丰富,46.01%的学生认为辅导员专业知识不够,有72.83%的学生希望辅导员知识渊博和经验丰富;只有17.7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真诚与他们谈心,有33.7%的学生认为无法与辅导员平等交流,有34.4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谈心态度不和蔼,有30.4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谈话形式过于原则而不够灵活,有36.9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没有倾听他们说话。对辅导员来说,有些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时总是先入为主,阻碍了大学生谈心的情绪,使学生隐藏了内心真正想谈的内容;有些辅导员虽然与大学生谈心很久但无法发现学生的谈心动机和需要,甚至在谈心过程中无法发现学生的情绪、情感和行为表现的微妙变化;还有些辅导员自我管理技能不高,往往把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迁移到谈心学生的身上。
(三)缺乏谈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谈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之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宗旨,但是目前谈心的效果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还有一定距离。大部分辅导员认为与学生谈完心就算完事了,而缺少认真反思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缺少记录和跟踪反馈。调查中,有56.5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谈心对他们有正面影响;17.75%的学生对辅导员谈心很满意,比较满意的39.13%,不满意的有43.12%;有43.8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谈不出问题的实质,38.7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空洞说教,33.3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找他们谈心是例行公事,38.0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不理解他们。
(四)缺乏谈心的评估体系与激励体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很普遍,目前有些高校很注重大学生谈心的工作,比如厦门大学的“心语计划”、西安交通大学的“知心工程”、南通大学的“谈心屋”和北京航空大学的“心桥手册”等。但还缺少具体完善的谈心评估与反馈体系及激励体制,对辅导员的谈心工作评估经常处于定性的评估而缺少定量评估,辅导员年度考核结果比较笼统,可比性不强,没有把谈心工作明确纳入年度考核和奖励体系中。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积极性、执行力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建立谈心制度,提高谈心认知和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几乎是“90”后,他们从小在网络信息下长大,视野广阔,思维敏捷。但中国计划生育体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也给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与冲击。在高校中出现有些大学生急功近利性强、拜金主义、沉迷网络和不守诚信等现象,甚至有些高校出现大学生自杀现象和投毒行为等。这些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若这些问题不及时认真地处置,则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严重影响育人和育才的质量。毛泽东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5](P839)因此,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要有敏锐的眼光、细致的心和高度警惕的思想,主动与大学生交友,与学生真诚谈心,建立日常谈心制度,提高谈心认知与意识,才能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矛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落实必谈对象实行谈话制度。也就是说,对学生档案进行认真审阅和新生心理筛查,发现问题学生则作为被动谈心的必谈对象,并建立这些问题学生的谈心档案;建立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班委和宿舍舍长的作用,把他们组合成一个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的带头群体,培养他们发现学生问题的能力并要求他们及时向辅导员传递信息,辅导员则根据学生传递的信息善于掌握时机及时找学生谈心;辅导员每天必读学生QQ空间、微信和微博中的动态信息,从中发现显性和隐性的困惑学生,及时找他们进行面对面谈心或间接谈心。若发现有可疑问题的学生,就必需对其真诚地谈心,特别是对特殊群体的学生,比如厌学的、贫困的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一定要把谈心工作落实到位和制度化,才能获得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找到可行的方法,真正地解决问题,就如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次,对优秀学生和潜在发展性的学生,辅导员也要在恰当时机找他们谈心,给予建设性和发展性指导,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发展。
(二)建立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提高谈心技能素质
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有特定的内涵,是赋予生命价值意义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明确把“谈心谈话”作为辅导员的一项能力要求。韩愈《师说》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不仅要求辅导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而且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认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要建立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与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6]因此,辅导员自身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学习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综合理论知识,健全人格与知识结构,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保持真实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情绪修养,为人师表。由于思想是心理的反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正如达尔文认为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7]。只有辅导员具有一定的谈心技能才能真正做到“配准钥匙开好锁”,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知心者和指引者。
(三)建立有效谈话机制,提高谈心实效性和有效性
谈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建立有效的谈话机制,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与心灵才能产生正效应碰撞。建立有效的谈心机制,应该以师生相互尊敬、民主和平等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问题和学生认知为核心,辅导员作为助人助己角色与学生相互有效对话,促进学生合理认知、健康成长和发展。1983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耐心说服,循循善诱”[8](P286)。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谈心要搭建以人为本和民主、平等、有效的平台,不断激励人,提高谈心的积极性和真诚性。因此,辅导员要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谈心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的个体差异,用理解的心去接纳学生的困惑,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去追问学生的想法,用真诚、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话语,用理性和逻辑的思维去判断和分析问题与困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探索和启发的方式与学生对话,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和成长。反之,若辅导员主动式地说教和问责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信任教师,就无法打开心扉,导致辅导员无法看到学生问题的实质而阻碍了谈心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失去谈心的价值意义。
(四)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促进谈心制度规范化
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是种社会活动,其结果要满足学生主体与社会的需要,谈心的效果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和实效价值。由于大学生谈心的特征具有动态性和过程性,在谈心的过程中很难立竿见影地判断出效果,它需要学生主体的认识、融合和内化过程,其效果需要通过学生主体、教育者和学生生活圈中的人的评估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评估,而且评估的目标必须是具体、明确、可行和可认可的。再者,大学生的思想易随着时代和环境特征变化而变化,是动态发展的。因此,需要建立谈心的评估与跟踪反馈机制,通过谈心学生的个体评估和社会评估检验谈心的效果和价值,通过跟踪反馈来认知大学生谈心后的实际行动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及生涯的发展,做到以评促进谈心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化。比如通过学生谈心前后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等指标的对比,来鉴定学生是否有所发展;通过学生谈心前后的情绪、行为表现的对比,学生对辅导员的谈心态度、谈心技能与谈心方式等的评价,来检测谈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以便合理调整谈心的目标与方案;还有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检查辅导员的谈心记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把辅导员的谈心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中。同时,根据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实际成绩,对谈心工作优秀的辅导员,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采取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方法,遵循科学、公平、公开和合理的激励原则,给予奖励,提高辅导员谈心工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
[1]李合亮.解析与构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万长军.“谈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04.
[3]魏 宁.“谈心工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4):54.
[4]高 娜.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谈心教育与工作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2).
[7]宋继革.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社科纵横,2009,(1):134.
[8]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