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理实一体教学

2014-04-17郑晓青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0期
关键词:理实岗位技能

郑晓青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已成高职院校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方向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向。文章结合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对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进行探索研究。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要求。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类型。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根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具体要求,明确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提升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体现其职业性。

2.适应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高职的学生抽象思维较为薄弱,部分学生出现听课吃力、思维滞后于课堂教学、学习滞后于教学进度等状况,进而成为学困生。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程序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不仅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形象思维,且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

3.标志高职教学的深化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只停留在学科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仍然存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实践体系,这是改革迈向深水区的重要环节。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典型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按照以“做”为中心,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体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艺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创设“三个一体化”的实施条件:

1.实施教室一体化。由于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即在同一教室、同一时间完成多种教学任务。所以需要将常规教室与实验(实训)室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多功能的新型的一体化教室。教师在这种新型教室组织教学时,能够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或通过多媒体形象显示设备结构及运动规律,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或图像感观,理解理论知识,在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因此,对这种新型一体化教室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等,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还应备有不同的实物、模型等教具,从生产实践中广泛收集的样品,为操作演示、图像显示、实物展示创设必要条件,供学生直接观察和教师直观教学之用。

我院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极为重视,“会计岗位操作”课程所使用的实训室设计中有黑板、移动投影仪、学习区、讨论区、工作区,遵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2.实施教材一体化。第一,设置教学模块。所谓模块,即把组成教材整体的章节内容按其共同性或相似性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单元)。各模块既有整体性、连贯性,又有相对独立性、灵活性与实用性。为便于组织教学,每个模块可设计成几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可细分成若干个小课题,以适应“教学做”的需要。强调以岗位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把零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于一个实际项目中,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院“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教学中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职会计人员一起研究选择了涉及企业业务较多、学生易于掌握的5个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即出纳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收入利润核算岗位和总账报表岗位。

第二,教材选编原则。理实一体化教材选编,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国家技能鉴定目标选编,并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够用、实用”原则。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知识选取上,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加强技能训练力度,以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二是坚持先进性原则。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使教材富有先进性和时代感。三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法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通过生动实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易于掌握所学内容。

3.实施教师一体化。所谓教师一体化,就是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即与教学或实践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技能训练均由一位教师担任。这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任课教师,主动联系企业并参与企业培训,跟踪企业发展态势,参加全国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成为既精通理论,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名副其实的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法创新

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创新相应的教学方法,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质量。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法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1.过程评价。理实一体化是职业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最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经历若干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地以小检测来巩固、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融“教学做评”为一体,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操作要领进行评定,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考评。

2.探究学习。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典型任务”为载体的要求,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有不同任务内容和职责的小组,小组自身进行内部事务组织与协调。每组成员学习能力尽量均衡,以锻炼学生相互沟通的能力。

为有效达到探究学习目的,教师课前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小组和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共同评定。这种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尝试的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发挥团队精神,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职业素养。

3.启发引导。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师生高度互动的教学。充分运用启发引导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的具体做法是设疑引思: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要进行启发思考,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引导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猜你喜欢

理实岗位技能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