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4-04-17黄燕飞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0期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课程

黄燕飞

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既要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又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大学生创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大学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创业教育滞后对高校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关注和探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冒险精神和创业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其属性包括:第一,以课程教育为基本形式。通过开设创业必修课程,实现创业教育的普及,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激情,有助于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第二,创新大学文化。创业教育的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推动大学文化创新。第三,促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源头。美国大学“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包括麻省理工“5万美元商业计划竞赛”等已产生了长远的社会影响,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Yahoo,Excite,Netscape等许多著名高科技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第五,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与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创业者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随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引起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还得到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国际组织的倡导,美国和瑞典创业教育已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体系。第二,各国政府和大学积极扶持和参与。英国拨款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负责全国创业教育;1988年日本《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倡导大学创业教育;截至2006年,美国已有1600多所大学开设了有关创业课程,积极实践创业教育。第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正扎实有效地推进创业教育工作。

二、新时期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形成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由独立实体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以及创业活动课程构成。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等已形成了系统的创业教育教研体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有24门,斯坦福大学有17门。虽然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相对齐全,但独立实体课程和创业活动课程则十分滞后,三者的有机衔接也差。2011年,民盟中央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提案》中大力呼吁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虽然2009年年底“就业教育”“升格”为本科生普修课,但“就业教育”并非“创业教育”。另外,我国创业教育也缺少大学前教育基础。

(二)创业教育缺少实践环节的有力支撑和密切响应

大学生创业教育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实践环节的多重实践性。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事业,创业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和平台是难以奏效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心设计了由硅谷风险资本家、企业家们参与的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如风险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瑞典创业教育实践包括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等,形成了一个大学、社区、企业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实践生态系统。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却十分有限,表现为创业教育资金短缺、创业实践条件和平台建设良莠不齐和孵化器功能不健全等,大学生创业易陷入高死亡率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尚未与大学人才培养创新融合

如何为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提供能够“出格”的空间和平台是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钱学森之问”是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反思。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体制一方面比较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却疏于对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和高校尚未将创业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也未设置创业教育考核标准,大学对创业教育和实践多是应付了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大学的人才培育创新和创业就业促进也不理想,创业人才集聚度不高。

(四)创业文化尚未成为我国大学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作为研究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把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融入教育与管理中,通过“教职研究员计划”等方式对校园文化、教员发展、课程教学、校内部门协作等进行创业文化的植入。一所大学除了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还需要文化内涵以及良好的办学体制。创业自信心不足、创业失败的宽容、容忍度低、社会责任感不高、竞争意识、竞争精神差是我国大学创业文化的突出缺陷,这必然产生大学毕业生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共存现象。

三、加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团队的建设,积极推进大学自主创业教育,确保《纲要》的实施。第一,以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主线,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保障、教育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纲要》目标。第二,推动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事关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创业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上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所需要的具体的素质与能力。第三,把创业知识、技能教育作为我国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以及作为寻找未来技术经济领袖人才的有效方式。第四,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结合,贯穿于人才培训的全过程。

(二)营造创业环境,建立开放性的官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不仅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还要以建立和完善创业实践条件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以挖掘大学生潜能为核心的创业项目实践,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建设。第一,创业环境包括微观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等。作为创业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大学本身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内容,历史性地承担起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担,实现《纲要》提出的“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第二,建立开放性机制,在激活高校创业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配置全社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资源,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化创业载体如大学生创业园、风投、创业基金、信用体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等,实现高校、地方政府、产业界、科研院所、创业中介机构、社区和大学生的良性互动,有效开发和整合社会创业资源,建立和优化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第三,积极建立官产学研创业实训平台,为有创业潜质的优秀学生企业提供带薪实践机会,让企业成为大学创业实践的主体,形成建立官产学研一体化、专门化和职业化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体系。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主动性,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动性,以创业机会培育和创业资源集聚为导向,建立起基于创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第一,高校应实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一体化,优化高校基本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第二,积极开展创业资源整合和创业条件平台管理创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教育、培训、条件、平台和文化等一条龙的整体服务,让高校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摇篮”和“熔炉”。第三,建立和完善创业培训、项目开发、专项基金、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相结合的创业就业能力培育机制,对大学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项目优先提供资金和孵化扶持。第四,按《纲要》发展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的要求,提高对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强化以大学生为主体和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四)加强政策研究

以政策创新和落实为核心,强化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的跨越。第一,充分发挥大学和各级政府大学创业教育制度创新的主导性,进一步强化高校、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创业政策实践设计和落实的主体地位,以提高相关政策的优惠度和手续简便性为两大政策目标,降低创业门槛,建立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绿色通道”,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有效需求。第二,资金扶持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发点。借助政策扶持来降低商业银行大学生创业贷款风险,激发商业银行创业贷款供给能力。第三,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以政策创新和落实为核心,创新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突出相关扶持政策的公益性、政府的导向性、大学全程参与的主动性,提高扶持政策的合法性、权威性和落实率。第四,政府各部门协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体系与政策体系,从资金筹措、市场信息与培育(包括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应纳税款、知识产权保护、禁止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小企业创业和创新制度体系。

猜你喜欢

大学大学生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