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4-04-17曾红
曾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最大化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所有教师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保证。教师、学生、学校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体,本文将通过三方互动关系来探究如何提升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1.课程定位。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其办学目标是不同的,高职院校的总体定位根据其行业领域的定位来决定。如纺织服装业的高职院校,其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纺织服装领域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细化到服装设计专业,其课程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否符合院校的总体战略目标,将会影响服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期望能够通过系统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毕业后进入服装领域工作并取得可持续发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学系部在确定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在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情况下,结合服装企业现状与整合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规划好学生在校二年的课程内容与进度,为有效地教育学生打好基础。
2.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配置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高度的责任意识,学生积极配合、支持并投入课堂教学。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进行说明。首先,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相较于其他的专业具备较多的特殊点,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将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场地建设完备,配置设计专业需要的各种服装设备与服装CAD软件。服装专业根据教学阶段的进程,在基础方面需要教授素描、色彩、色彩构成等课程,在专业方面需要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制版、款式设计等,在运用技能方面需要教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些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场地,素描色彩基础课画室、标准多媒体教室、服装制板与工艺实训室等缺一不可,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专业特点。其次,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机械工程类的专业,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扎实的机械知识理论,采用提纲挈领的讲解,经过学生的讨论,再做出总结性的讲解过程就可以实现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同样学生能够吸纳并运用知识。如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形式需要更为丰富,对于基础的理论知识,传统的一对多讲解便可以完成;涉及绘画技巧的教学变得丰富多样,要想让学生有效汲取知识,采用讲解的方式显然是不够的,缺乏生动与形象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对于充满想象力的色彩搭配和服饰效果展示是无法领悟的。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图片、视频以及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创意设计的精髓,需要学生准备足够的实训材料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备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这与具备严密逻辑思维的理科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最后,课堂教学的另一参与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采用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定位,结合课程的教材而组织的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精彩程度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主要因素。广义上,教师的表达方式、教学态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范畴,不只包括教师课堂教学主要知识。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形式表述出来的文字、语言和相关资料。专业的文字表达是显示专业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充满激情并具备吸引力的语言表达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图片资料和视频案例也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二、高职课堂教学主体有效性
1.教师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师拥有的普遍性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及专业特殊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越丰富,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具有实践性的教育专业知识是有效指导教师教学的基础,对教师改进教学过程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丰富有效的教学知识能带领教师不断总结和反思如何提升教学的质量,对于把握课程进度和兼顾学生差异也具有很好的帮助。教学知识丰富的教师能够正确设定教学目标,合理选取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丰富教学知识的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服装设计课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将自身的创意设计逐步表达出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有效的帮助和解惑。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能够迅速判断出哪种交流方式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提升教师教学的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自我感知,是是否能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保障。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备个体的属性,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教师要力争教学成功,竭力避免教学的失败,当教学失败时,应精心分析教学失败的影响因素,是偶然因素还是主观原因,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教学内容重点不明确,积极反思失败的过程,切勿因此降低教学效能感或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失去信心。教师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增长了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本领,这是教师提升教学效能感的基本条件。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效能感就为成功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全身心专注于教学过程、专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准备、投入于课堂教学过程、热心研究学生课后的实践与疑问解惑,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细节,将使教师自身在探索学习、实践总结、反思研究中完成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学生主动投入教师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对象是衡量学生在课堂教学后取得的进步与收获,教师为课堂教学准备了丰富的内容,运用多种有效的表现方式,同时作为参与课堂的学生也需要积极配合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一起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此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在服装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服装款式设计、色彩搭配的表达技巧和要点,需要学生也参与进设计的过程中,跟着教师的讲解和大屏幕的知识要点,一步一步操作并完成设计过程。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操作的结果进行指点,观察过学生亲自设计的服装作品才能判断好坏,并提供更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个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认知的过程,学生要认知设计的要领与技巧;接着是情感投入的过程,跟着教师的讲解全心投入,感受设计过程的心理;最后是行为的投入,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过程。如此,学生的投入更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更为尽心地投入教学。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收获的知识越多,证明课堂教学的过程越有效,反过来能越发地激励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学生更喜欢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励学生,因材施教。
三、高职院校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愈发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学生愈发投入课堂学习过程。学校成立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组,在班级中选拔信息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或者组织行业专家指导小组,参与教师教学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全程听课,以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将相关的结果与指导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如此敦促教师与学生共同重视课堂教学,在学校形成课堂教学神圣不可轻视的氛围,让学生以学校为骄傲,以严谨求实、积极进取为学习指导,实现全员共同以提升课堂教学为目标。
2.鼓励支持教师教学探索。教师以教学为职业,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实现教书育人的伟大理想,是每一位教师心中的追求。学校要肯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激励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投入,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激励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考核评价、晋升奖励等教学激励制度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科学地开展教师绩效考评与激励工作,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教师莫大的鼓励。让教师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更加具备动力与保障。教学进步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领域的探索,教学知识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尝试及改革以及教学环节的优化与完善,都需要一线教师专心投入研究与探索。教育课题的申报与立项,研究经费的支持与教学管理的支持都是重要的保障。教师在探索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需要占用学校一定的资源,维持探索过程的持续性与有效性需要建立细致深入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框架体系,整合高校的一切资源,以教学为中心地位,以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最终目标,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创造教师内部交流学习环境。“教学相长”是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与教学氛围的重要方法,加强教师团队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学习互助是学校支持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团队根据专业领域的差异,将教师组成不同的交流小组,定时或不定时沟通交流,基于现代信息化的交流平台,使得开展高效的教学交流十分可行。教师间有效交流不仅为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的共同提升创造了可能,也为新的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开辟了道路。教师间的相互认可、相互欣赏、相互鼓励与赞美,都能够使教师享受到荣誉感、光荣感与自豪感。来自于同行的赞美与认同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同样,来自于同行的指点,对自身不易察觉或者难以跨越的错误和困难也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经验的共享、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都有助于最终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新时期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越来越多,重视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致力于探索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教师与社会共同的任务,也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新世纪教育目标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