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17陈三员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中职专业学校

陈三员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面临诸多发展问题,主要有学校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招生就业困难、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等,严重制约着中职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的精神,结合走访调查发现,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低竞争性等特征。专业的设置和布局没有系统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人口结构、城市区域定位、职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状况等有效结合。有些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盲目攀比,贪多求大,只顾迎合招生“口味”而不顾办学实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只顾专业数量而不顾专业质量。

(二)专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很多中职学校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方向偏差的现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将直接导致专业培养方向和内容的偏差。专业建设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职业技能、知识结构等不明确,将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的不明朗。首先,影响教师的教学定位。教师不能明确地教,学生不能用心地学,影响教师传授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其次,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就业。最后,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专业建设,需要创新积累和用心打造,专业建设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因此,只有专业目标定位清晰、明确,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并达到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适宜、不完善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适宜、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难以适应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接轨。第二,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协调。有的学校理论课程偏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有的学校实践课程偏多,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无法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第三,专业课程教材单一,教法古板,缺乏创新。有些教材中有不少错误,但一些学校还在使用;有些教法已经不合时宜,但部分学校却没有及时更新。第四,课程设计与课程时间不搭配,很多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与弹性。有的课程时间安排过于紧张,有的课程时间安排过于轻松,导致学生该学的没时间学,要学的却没安排学。

(四)专业师资队伍不稳定、不专业

当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不仅配备不足而且还不稳定。首先,中职学校有编制的教师名额有限,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职在编教师的数量很难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转而向社会招聘非在编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聘用制教师的待遇、福利等问题,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其次,虽然一些还有空缺编制的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但新招聘的教师要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历练。再次,有些专业专任教师不足,师资力量缺乏,为了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一些学校临时抽调非专业教师“顶岗”上阵,这就很难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专业课教师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最后,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导致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业务不求上进,产生“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

(五)专业品牌意识不强、不专

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面临重重困难,很多学校在校生规模起伏较大。部分中职学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一味盲目迎合市场,迎合招生需要,导致专业设置多而杂,专业建设参差不齐。对于那些发展稳定、专业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没有树立起品牌意识,没有结合学校优势重点打造和“包装”,专业品牌意识不强,特色不鲜明,在招生时也没有进行合理宣传和引导。由于专业品牌意识薄弱,专业建设滞后,在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比较时没有竞争优势,最后导致毕业生就业的劣势,形成恶性循环。

(六)软硬件建设不协调、不相称

有些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强调“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投入和内涵建设。学校更为看中投入了多少资金、场地和实训设备等,“硬件”投入虽然很大,但投入方向不明,盲目上项目、进设备、扩场地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新,盲目攀比有无,导致很多设备利用率不高,有些设备甚至成了摆设,资源浪费严重。对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材创新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师进修、论文评比、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引进、教师福利等方面却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软件”投入过少,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和活力,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教师新老交替不畅,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校具体负责

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监督、管理、统筹、整合和引导。在专业设置上,应统一专业名称、专业分类、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应深入社会一线、深入社会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相关信息,收集第一手资料,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和建议,应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整合、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手段、统计方法和决策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把好专业设置关、专业调整关、专业整合关,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业发展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结构需要。各中职学校应在政府引导下,针对本校实际、行业实际、产业实际、用工需求实际,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备案现有专业,申请设立新专业,注销不适应专业。学校要对现有专业全面负责,包括招生宣传、班级分配、教学培养、技能培训等具体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管理和宏观协调,严格专业审批制度,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流程,实现校际之间专业定位准确鲜明、竞争有序、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形成健康有序的专业建设发展道路,进而通过专业发展推动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办学定位准确,主次专业发展有序

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区位特点、行业特点、培养目标等综合考虑办学定位。办学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竞争要有优势,能发挥学校、学生特长,以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发展定位明确,旗帜鲜明,学校就会有针对性地发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优势专业,在这些专业建设上就会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政策倾斜,使优势专业更优,示范专业更强,重点专业更精。在发展重点优势专业的同时,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量力而行地开设其他专业,使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同时铺开,形成“文理结合、重点专业重点打造、优势专业优先发展、相关专业同时展开”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育质量的好坏。各中职学校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在第29个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的精神要求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结构合理、有理想抱负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保证,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中职学校要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既要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深造和终身学习,培养“一专多能、双师型、复合型”教师;也要向社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开发,做好教学教研改革创新工作,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稳定教师队伍,做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优化教师年龄结构、文理比例、师生比例等,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促进学校向更高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四)优化课程体系,促使专业目标定位更加精准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计要贴近学校实际、企业实际、行业实际、用人单位实际、岗位工作实际,从以“学校”为中心到以“学校、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共同参与、良性互动,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材制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科研平台建设、技能培训、实习评价等细节领域,使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要,防止课程体系的单一性、保守性和盲目性,同时也可以防止专业定位的模糊性、抽象性和不实用性。在培养学生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区域、企业、行业、岗位人才标准为依据,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灵活把握教学进度,严格学生管理质量考核,从而使得专业目标定位更准、学生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优。

(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增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在专业建设上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入。学校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投入要科学、理性,要管好、用好教育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既注重硬件投入,又重视软件投入,既注重当前投入,更注重长远发展。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师德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放宽眼界,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隐性投入、潜力投入”的建设与管理,形成“有投入、有收获、有成果”的良好局面。

(六)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中职品牌专业

学校应高度重视重点专业建设、优势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大做文章。以重点专业为纽带,以优势专业为龙头,以品牌专业为抓手,着重打造专业立校、专业强校、专业创校的发展模式。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建设思路,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学校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期刊、学校网站、专题报告、技能竞赛等活动或形式,宣传学校发展动态、职教动态、专业建设成果、师生奖励荣誉等,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形成“品牌建设有亮点,宣传报道有焦点,聚集人气有看点”的良好氛围。总之,中职学校建设要依据自身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形式,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培养适应性人才,使学校在行业中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始终树立起品牌意识、名牌意识、名片意识、窗口意识、忧患意识,以专业立校、品牌立校、口碑立校,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而社会有需求、发展有潜力、就业有保障的“龙头专业”必将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同步发展和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七)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实力

中职学校要树立“积极建设现有专业、逐步淘汰落后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新型专业、高瞻远瞩培养潜力专业”的专业建设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高等院校扩招、传统思维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地方招生保护主义、招生生源减少、学校名目繁多、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特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互利双赢模式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符合企业行业发展特点。各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新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学校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互利双赢机制。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好坏不仅关系学生就业,关系学校长远发展,更关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计。所以,中职学校应牢记使命,立足本位,结合实际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积极进行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以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动力,以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职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