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2014-04-17刘辉
刘辉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作为人才培养主要方向,针对营销与策划校内和校外实训效果的现状和营销与策划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系统分析并构建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营销与策划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主导、第三方考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基于营销职业活动导向,切实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明确营销与策划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结构,对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实践研究,构建职业活动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适应以能力为本位、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分析
(一)营销与策划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探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符合其要求的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离不开校外单位的紧密合作,为使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后,广泛征求校外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平面广告设计”“整合营销传播”“营销之道软件实训”等课程。
(二)职业活动导向和第三方考核的人才培养路径
1.专业认知阶段。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加入营销策划协会,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由高年级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习活动,新生四人为一组组成一个专业学习团队,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为校外企业单位进行销售活动、调研活动、广告宣传活动、营销策划等基础性的工作。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工作阅历、增强了营销与策划的意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本阶段的活动主要在大一阶段开展。
2.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阶段。根据多年的摸索,营销与策划专业综合各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形成了“四阶循环教学法”。
第一阶段是任务导向的校内外合作阶段。在实施教学前,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应明确课程实施项目主题及大致的工作任务,然后由学生自主联系合作单位,与其签订合作意向,在此基础上,专业授课教师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制作明确的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是任务驱动的教学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某一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知识技能模块展开教学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为主,教师只是带领和启发学生深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本阶段要求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项目各方面的可行性实施步骤,并制定各种行动指标。
第三阶段是工学交替的教学阶段。本专业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制,每位指导教师负责15~20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实践中,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和合作企业的现有资源,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与校外实习单位的密切合作,调查分析本单位的经营现状和销售情况,发现问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根据内外部营销环境状况,为合作单位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制定推广与策划文案,由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实施推广措施,教师可以全程跟踪,及时解决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推动合作单位的经营状况。
第四阶段是项目作品撰写阶段。经过了上述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不断改进完善策划方案,最终完成可行性较强的项目作品,本项目作品可以作为下一轮学生第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做项目作品拿去参加各级营销策划大赛,凡在高级别大赛中获得较高名次的作品,该作品可列入毕业设计作品之列,一举两得。
3.职业锻炼阶段。大三阶段的学习,主要开展岗前就业方向的课程指导和培训,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由学校及教研室共同为学生寻找顶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
二、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建设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对营销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和要求,创新并实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及时跟踪营销与策划职业群对技能的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架构与课程、教材建设具体目标时,提高该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开发思路、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思路的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建设任务
1.构建营销与策划专业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企业现场调研、企业专家访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对营销与策划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取向,并制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针对若干营销与策划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进行解构和重组,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两个对接和营销与策划职业活动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社会企业对营销人才更多强调“多能”而非“一专”的职业特点,根据实际业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来开发专业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即公共技能、职业基础技能、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拓展技能的课程模块。
2.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创新。在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整合创新,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思路的改革,重点工作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以此落实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开发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首先,建设项目导向型的专业教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而确定专业课程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再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和知识技能目标。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营销教研室分别组织教师出版了“网络营销”“商务礼仪”“现代推销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材。通过开发项目化、情境化课程教材,带动了相关课程改革。
第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授课过程中,注重结合专业模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理解知识的使用过程。如在“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平面广告设计”“商务礼仪”等课程上,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将教、学、做密切结合,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第三,实施项目化教学。营销与策划专业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主干课程中普遍按照项目化、实战化的做法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求学生组建成4~8人的项目团队,所有工作项目都由学生团队自主负责,在团队成员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完成,从而为学生营造在团队合作中成长的环境。这其中许多项目又是企业委托的项目,使学生在真枪实战中得以锻炼,在企业化运作的环境中学习与人沟通、承担责任、调适心理等方法,全过程锻炼了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
第四,建设和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开设“营销之道软件对抗实训”“广告策划实训”“营销与策划实训”等课程,结合课堂进度,随时进行全真操作,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开拓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现代市场营销实习、推销实习、调研实习等。
第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在实施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用参赛结果来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水平,并且通过各类营销技能大赛促使学生为合作单位制订可行性较高的专业发展方案,提高学生和本专业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营销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对企业真实产品及服务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和现场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扩大了企业与参赛院校的知名度,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总结
根据能力本位原则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针对营销与策划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科学合理地改革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执行新型的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教学任务中,始终坚持实践主导、校企合作、能力本位的办学方向,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获得良好的未来可持续性岗位发展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