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子联博士著《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出版

2014-04-17梁琦

关键词:禀赋传导文献

江苏师范大学李子联博士的《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2013年5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由于丰富的学术价值,论文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不仅是作者的荣誉,也是本书学术水平的重要基础。

全书尝试分析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以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关于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研究,是此书立论的基础和研究的重点。该书不同于传统文献多从信贷约束、政治投票、社会稳定及储蓄差异等渠道,来揭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传导机理,而是基于经济学说史的宏观视野,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理论和凯恩斯主义需求理论的两个框架,阐释了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并进行实证分析。

作者发现,收入不平等在供给方面促进了劳动投入的增加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阻碍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抑制了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在需求方面则降低了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同时也提高了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而提高了经济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作者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恶化一方面在提高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的人力资本,从而使得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社会经济只能依靠要素投入而不是创新驱动的模式进行发展;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带来高额储蓄率的同时,也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从而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只能依靠投资和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客观地说,这一“要素驱动”和“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在发展初期确实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中国奇迹”。但是,这一模式同时也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能源、环境以及人才等方面的约束,因此,收入不平等所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文献的铺垫、论证的严谨及思想的敏锐,使得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研究视角较为新颖。作者从经济学说史的宏观视野,将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渠道,理解为供给和需求框架下的中间变量,包括供给视角下的技术创新、劳动投入和资本存量,以及需求视角下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几个变量。虽然也有文献曾零散地利用这些框架中的某些变量,但却从未系统地将收入不平等置于这一框架下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故本书的研究视角不落窠臼。

其次,研究设计较为独特。以往文献在研究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时,往往只从单一线性思维,即从某单一渠道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实际上,收入不平等在给经济增长带来负向“抑制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正向的“激励效应”,其对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者的净效应。此书以辩证思想为写作指导,尝试性地从正负两个层面来论述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这与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明显不同。

再次,研究观点较有创见。第一,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解读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原因及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即:收入不平等及其恶化,一方面在提高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的人力资本,从而使得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社会经济只能依靠要素投入而不是创新驱动的模式进行发展;另一方面,收入不平等在带来高额储蓄率的同时,也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从而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只能依靠投资和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提出降低收入不平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个体行为与政府政策的思想,即:经济个体应遵循高效且合理的平等机制,充分发挥所拥有的和可获得的资源禀赋,以获得经济财富、政治势力和艺术成就;而政府则应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创建充分发挥经济个体资源禀赋的发展平台。

我们期待作者在未来研究中多有发现并有新的创获。 (梁琦)

猜你喜欢

禀赋传导文献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神奇的骨传导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