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Quest教学模式在校本课程设计中的探讨
——以《英语之星》为例

2014-04-17张振改刘永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协作初中英语探究

钟 炯 张振改 刘永清

(1.重庆市第110中学校 重庆 400067;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067)

WebQuest教学模式在校本课程设计中的探讨
——以《英语之星》为例

钟 炯1,2张振改2刘永清1

(1.重庆市第110中学校 重庆 400067;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067)

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而WebQuest是一种基于探究的专题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协作和创新等能力。本文作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引入WebQuest教学模式,开发出一门全新的课程——《英语之星》,旨在探索基于WebQuest的《英语之星》的教学特征及教学效果,从而对基于WebQuest的英语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WebQuest;校本课程;教学特征;教学效果

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提出的,它是一种新的课程计划[1],以网络为协作平台,基于探究的专题学习模式[2]。WebQuest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围绕某一主题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它包括六个实施过程[3]:引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总结,并具有以下特点,针对性、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和辅助性。WebQuest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们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开发了《英语之星》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是指在WebQuest框架下,以网络为依托,选取初中英语课本中某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并设计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达到真正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目的。由于《英语之星》采用WebQuest模式进行课程设置,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加大了课堂的外延空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外扩展学习活动,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

一、校本课程《英语之星》的特点

校本课程《英语之星》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它是一门思维性课程

思维是无形的语言,语言是有形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的运用就是思维的运用。在校本课程《英语之星》的教学中,所设置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对所得资料进行简单地拼凑,不经思索,简单得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以网络为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利用高阶思维能力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同时,本课程倡导的是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解决问题,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在《英语之星》的学习过程中,哑巴似的英语已不受欢迎,英语教学不仅仅意味着会做题,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目标之一,课程所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多渠道地搜索信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词汇充分表达观点,在语言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所设置的问题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全部解决的,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获取信息,并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进而得出解决方案。因此,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信息搜索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基础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等。《英语之星》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是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典范。

(四)它是一门能力性课程

本课程不以教授知识为唯一目的,希望借助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只有每个人都具有协作意识,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样加以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会得以提高;《英语之星》课程所设计的任务不是固定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发展。

在基于WebQuest的《英语之星》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取代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通过本课程,学生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源提炼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自觉进行探究,并且表达观点,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基于WebQuest的《英语之星》教学的特征

在课程推进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基于WebQuest的《英语之星》教学的几点特征:

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在《英语之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着重在方法上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筛选、分析信息,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建构自己的意义。

第二,学习内容多样化。《英语之星》不只是学习与英语相关的知识,WebQuest的任务是开放性的,要完成任务就必须涉猎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搜索、筛选的能力。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第三,协作是学习的基础。《英语之星》的探究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单打独斗的话会花大量时间,而且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学生们组成小组,讨论交流,任务分工,进行思维碰撞,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第四,学习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英语之星》的教学以网络为依托,学生不必局限于教室里学习,而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教学平台参与课程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在网上留言,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而不必把问题搁置,影响学习进程。

第五,学习资源的来源多样化。《英语之星》所设置的任务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因为仅仅教材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们以网络为主,翻阅杂志,访问专家,甚至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三、教学效果

WebQuest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经过近一年开展基于WebQuest的《英语之星》教学,我们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本课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达到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4]。该模式适应了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符合当今时代所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有助于发展初中生的探究、信息技术和口语等能力

我们发现运用该模式上课时,学生会主动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会主动到网上去收集、筛选和整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定位信息、使用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注重发展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求学生用口语进行汇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英语之星》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它极大地扩展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将传统的课堂接受式学习和完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连接了起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同组同学之间必须亲密合作才可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开发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教师素养有待提高,如,网站建设能力,资源有效组织的能力,对探究学习过程的指导水平等;40人的班级人数有待减少,否则教师无法全力以赴指导每个小组;评价形式、内容有待多样化。

[1]Halat Erdogan.A Good Teaching Technique:WebQuest[J]. Cleating House: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2008,(3):109-112.

[2]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http://WebQuest.sdsu.edu/ about_WebQuests.html.

[3]The WebQuest Page at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http:// WebQuest.Sdsu.edu/Quest.html.

[4]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WebQuest teaching mode i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English Star》for example

Zhong Jiong1,2, Zhang Zhen-gai2, Liu Yong-qing1
(1. 110 Middle School in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67, China; 2. Southwest University education department, Chongqing, 400067,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research.WebQuest which is student-oriented and focu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self-study,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a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WebQuest teaching model and developed a new course --“English Sta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Then, we can research and summariz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WebQuest systematicall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ebQues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effect

G420

A

1000-9795(2014)08-000198-02

[责任编辑:周 天]

钟 炯(1986-),女,四川营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重庆市第110中学校英语教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

张振改(1975-),女,河南桐柏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校管理。

刘永清(1963-),男,重庆人,重庆市第110中学校校长,研究方向: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技术专项重点课题“基于WebQuest的初中英语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2011-JS-002)

猜你喜欢

协作初中英语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团结协作成功易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