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纲纪的学术贡献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美学史李泽厚本体论

孙 红

(安徽大学哲学系 安徽合肥 230039)

刘纲纪的学术贡献

孙 红

(安徽大学哲学系 安徽合肥 230039)

刘纲纪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艺术理论上,刘纲纪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传统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艺术的本质是美;在美学上,刘纲纪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美学发展历史,继承和发展实践美学,提出新的美学思想——“实践本体论”。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本体论”,以“实践本体论”阐述和发展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并把哲学上的“实践本体论”作为他的新美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刘纲纪;学术思想;主要内容;学术贡献

一、引言

刘纲纪先生是公认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大家,他在美学上的贡献是总所周知的。但是,刘纲纪的学术成就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学领域,他在哲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虽然美学一直被认为是哲学的分支,但是美学和哲学研究的重点是不同的。美学又被称为感性学、感觉学,更倾向于具体直观;哲学被成为智慧之学,更注重抽象、理性思维。刘纲纪长期从事美学、美术理论、中国绘画理论的研究,其中并由此上升到哲学理论的层次。刘纲纪把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三者相互交融、连为一体,有机的统一于他的思想体系中。

当代美学大家刘纲纪,他的学术贡献已经不仅局限在艺术理论、美学领域,他在哲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刘纲纪学术思想的发展是从艺术理论发展到美学,然后再发展到哲学。其中,艺术理论是刘纲纪学术思想的出发点,美学是刘纲纪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哲学既是刘纲纪学术思想的基础,又是刘纲纪学术思想的核心。

二、刘纲纪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

刘纲纪在艺术理论方面、美学方面和哲学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刘纲纪的《“六法”初步研究》是我国第一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进行研究的专著

《“六法”初步研究》一出版,就获得了邓以蛰、朱光潜和宗白华等美学家的称赞。例如:邓以蛰在1960年12月27日给刘纲纪的信中说:“《“六法”初步研究》已读完第一遍,……虽曰初步,顶峰实在望矣!”

朱光潜在1962年1月2日给刘纲纪的信中也对《“六法”初步研究》进行了评价。①宗白华在1962年1月4日给刘纲纪的信中说同样对《“六法”初步研究》进行了赞扬。②《“六法”初步研究》不仅在当时获得了邓以蛰、朱光潜和宗白华等美学家的称赞,而且此书直到现在,仍然被一些青年学者视为重要的参考文献。

(二)刘纲纪的《艺术哲学》,是第一本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的学术著作

刘纲纪曾经说过,《艺术哲学》集中论述了他的美学观点,并且《艺术哲学》事实上是用美学来表达哲学上的“实践本体论”。刘纲纪认为,实践本体论不但不否认自然物质本体论,而且以自然物质本体论为前提。但是阐明自然物质本体论并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贡献,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把自然物质本体论发展到实践本体论。历史唯物论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就是实践本体论。实践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实践所显示的美与艺术的本体就是人的自由,人的自由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体感性的。像普列汉诺夫这样的过去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者,因为对于马克思对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本质的极为重要的阐明的忽视,所以即使他能够正确地肯定了审美后于功利,但是却不能说明审美与功利的联系,本来是功利的对象,为什么后来能够转化为审美的对象。审美、艺术怎样从物质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卢卡奇的美学同样没有能够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③。而刘纲纪的《艺术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美与艺术的本体是实践。

三、刘纲纪的美学贡献

(一)刘纲纪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

刘纲纪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其研究成果是《中国美学史》。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写作过去存在误解,认为李泽厚是主编和主要撰写者,刘纲纪起的作用很小。事实上,李泽厚只是《中国美学史》的主编,主要的撰写者是刘纲纪。李泽厚曾明确说过,他和刘纲纪合作写的《中国美学史》,是刘纲纪执笔写的,他只提供了某些基本观点。所以李泽厚始终不把《中国美学史》列入他的著作中。④刘纲纪也曾提到过这一事实,在1980年,他加入了李泽厚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编写工作,在开始的时候,他只答应写一些部分,后来,李泽厚非常热情地邀请他一起主编《中国美学史》。后来,全书都是刘纲纪独立撰写的,李泽厚则只负责通读、审阅他写的文稿,只更动了极个别的文字。即使他的观点与李泽厚的观点不同,李泽厚也没有改动。在《中国美学史》全书中,只有绪论的最末一段是李泽厚后来加上去的。当然,李泽厚在他写作《中国美学史》的过程中,对他的热情的鼓励和不断的催促,促进了这本书能够较快地写成。⑤在新出版的刘纲纪文集中,再次说明了这个长期被人们误解的问题。《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及第二卷,署名李泽厚、刘纲纪主编或著,实为刘纲纪独立写成,李泽厚给了支持和帮助。”⑥

理论上衡量市场集中度有很多指标,本文主要选取最常用的行业集中度指标作简要分析。行业集中度是指在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X(通常包括产值、销售额、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它是最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至于写作《中国美学史》的目的,刘纲纪说他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古代文化。⑦在如何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问题上,刘纲纪的立场与西化派截然不同。他感到中国古代美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密切,与整个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弄清了中国美学,也就充分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总之,《中国美学史》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历史的著作,它的出版,填补了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历史的空白,弘扬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国内外产生了持续而广泛的重大影响。

(二)刘纲纪主编的《现代西方美学》的出版,标志着国内对现代西方美学的研究开始走向成熟、深化和理性自觉

《现代西方美学》一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理论分析方法,不轻信国内现有的著作,不盲从国内现有的评价,进行的忠实于原文的客观评价。例如,理解和研究《符号形式的哲学》、《艺术即经验》、《视觉和精神》等原著,可以作为基础去分析研究E.卡西尔、杜威、梅洛一庞蒂等人的美学思想。在分析研究原著的基础上,再进行评价分析,这样就会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从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谨严性。

《现代西方美学》对西方现代各主要美学流派进行客观而深入地分析,与同类其他著作相比,《现代西方美学》更有深度。

(三)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区分为三种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

为了打通中(学)、西(学)、马(学),刘纲纪从世界范围内,清理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形态。刘纲纪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三种基本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刘纲纪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是可以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并列的,并且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作出了超越两者的贡献。⑧刘纲纪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相提并论,这个提法是创新性的、有深度的提法。刘纲纪合理划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同时,这种划分为后人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学术路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可以启发后人去从事打通“中、西、马”的学术研究。

(四)刘纲纪将实践美学继承和发展为“实践本体论美学”

四、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

阐述和发展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本体论”是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正如张玉能所指出的那样,在哲学上刘纲纪率先提出“实践本体论”,并把“实践本体论”作为他的美学的哲学基础。⑿

彭富春也谈到,刘纲纪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是本体论的问题,其次才是认识论的问题,而且认识论问题以本体论问题为基础。哲学不能没有本体论,否则就是无根的哲学。⒀刘纲纪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是自然和社会的本体,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世界具有物质统一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本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的前提,实践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发展,二者是统一的。刘纲纪说,实践本体论不否认自然物质本体论,并且以它为前提。但是从自然物质本体论发展到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贡献,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也是实践本体论。⒁

刘纲纪在探讨实践本体论的时候,人们正在讨论李泽厚的“人类学本体论”,前苏联哲学家的“物质本体论”。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结语

从上文可知,刘纲纪的主要的学术贡献在美学上。在美学方面,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历史的著作,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对现代西方美学的研究开始走向成熟、深化和理性自觉的标志是刘纲纪主编的《现代西方美学》的出版。刘纲纪划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区分为三种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进行全面地了解。同时,这种划分为后人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学术路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可以启发后人去从事打通“中、西、马”的学术研究。在美学上刘纲纪继承和发展实践美学,提出新的美学思想——“实践本体论”。刘纲纪在美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愧为当代的美学大家。除此之外,刘纲纪在艺术理论方面和哲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艺术理论方面,刘纲纪在我国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进行研究,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本体论”,以“实践本体论”阐述和发展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并把哲学上的“实践本体论”作为他的新美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刘纲纪.美学与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纲纪.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纲纪.传统文化、美学与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刘纲纪.刘纲纪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张玉能.新实践美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注释:

①刘纲纪.刘纲纪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20.

②刘纲纪.刘纲纪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22.

③本刊记者.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访刘纲纪教授[J].哲学动态,1995(8).

④戴阿宝.美的历程——李泽厚访谈录[J].文艺争鸣,2003(1).

⑤聂运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纲纪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4(6).

⑥刘纲纪.刘纲纪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249.

⑦本刊记者.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访刘纲纪教授[J].哲学动态,1995(8).

⑧易中天.站在实践哲学的历史高度——刘纲纪“实践自由说”的美学观点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1987(6).

⑨易中天.站在实践哲学的历史高度——刘纲纪“实践自由说”的美学观点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1987(6).

⑩张玉能.新实践美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导言第2页.

⑾彭富春.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5).

⑿本刊记者.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访刘纲纪教授[J].哲学动态,1995(8).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Liu Ji-gang

Sun Hong
(Anhu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Hefei Anhui, 230039, China)

Liu Ji-gang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ist, aesthetes and philosopher. In art theory,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h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art theory, liu's first use of the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six method", the first time from philosophy level study art, art is a reflection of life, art is the essence of beauty; On aesthetics, liu's first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herit and develop practical aesthetics, puts forward a new aesthetic thought - "practical ontology". Liu's academic contribution in philosophy is the first time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practical ontology", "practical ontology" the pap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ontology the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ontology"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his new aesthetic system.

Liu Ji-gang; academic thought; main content; academic contribution

C09

A

1000-9795(2014)08-000065-03

[责任编辑:刘 乾]

孙 红(1975-),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

猜你喜欢

美学史李泽厚本体论
烛照美学史的幽暗地带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评介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区域美学史书写的探索与尝试
——《巴蜀美学史稿》评介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
微电影本体论辨析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
西方美学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