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宝卷探微
2014-04-17冯艳军
冯艳军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武威 733000)
凉州宝卷探微
冯艳军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武威 733000)
宝卷在河西走廊一带颇为盛行,武威作为河西走廊上的重镇,至今在其下辖的凉州区广大农村里仍然活跃着宝卷的身影。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宣卷”活动是农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凉州宝卷;佛教;民间文学
一、渊源背景
宝卷是佛教东来中华之后,与本土的儒学、道教交汇融合、相互渗透、彼此杂糅的产物。宝卷在全国各地流传,影响广泛。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明珠,是佛学东渡的驿道。河西宝卷便是释家文化在普及、弘扬过程中,选择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等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与儒道文化结合、共生、互补的典范。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也由西域传入我国,凉州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繁华的社会背景很快成为全国著名的译经场所。如在我国佛教史上最负盛名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就曾在凉州居住过十七年。著名高僧昙无谶,从中亚来到凉州,也翻译了大量极为重要的佛经,使得凉州成为当时西北地区除了长安以外的又一个佛教中心。
在众多的译经、造寺大兴佛事的举动中,凉州区张义堡天梯山石窟的开凿要算其间的一件大事了,天梯山石窟的出现,使凉州蒙上了一层佛学的色彩,至此后世都有和佛教有关的传统习俗。其中宝卷的宣念在凉州地区久盛不衰,就与佛教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
郑振铎认为:“宝卷,实则‘变文’的嫡派子孙”。李世谕认为:宝卷是从“变文”、“说经”等演变而成,是变文、说经的“子孙”。段平则将宝卷的形成归纳为:“佛经——俗讲——变文——宝卷”这样一个公式。在此基础上,方步和教授认为:俗讲(含佛变文)是河西佛教宝卷的源头;俗变文是河西神话传说、历史民间故事宝卷的源头;敦煌《燕子赋》是河西寓言宝卷的源头。因此,凉州宝卷作为河西宝卷的组成部分,在现今学界也被认为是由佛经、俗讲变文演化而来的。
二、分布流传
每到农闲时节特别是春节期间,凉州山区的农民们总爱三五成群,聚集到念卷人家中,兴味盎然地听人念唱宝卷,把它视为一项基本的娱乐活动。随着故事情节的起落发展和念卷人的情绪变化,听众还会在一定“接口”上接语应声。那种情景和神情既庄严又活泼,使宝卷不仅仅成为一种的娱乐,也使老百姓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宝卷在河西分布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尤其在凉州区、古浪县一带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是宝卷流行的主要场所。如张义镇中路灯山村、张义镇上泉方城村、黄羊镇、二坝杨房村、严庄村;古浪县土门镇土门村、黄羊川镇东窑沟村、永丰滩乡六墩村等地。
宝卷大部分都是民间一人或集体创作、民间口头流传、民间大众加工、民间传抄传唱保存。念唱宝卷的人,在当地都是德高望众的,视为是释迦牟尼威灵的化身。念卷前应沐浴焚香,虔心朝拜,漱口净身方可开念。
三、品目分类
凉州宝卷有颇多种类,卷佚众多,民间流传著名的武威凉州宝卷有《鹦鸽宝卷》、《湘子宝卷》、《二度梅宝卷》、《岳山宝卷》、《包公宝卷》、《唐王游地狱宝卷》等。武威市文化部门已搜集征集了一百余本、九十多种不同内容的各类宝卷:其中宗教类二十四本,神话传说类四十五本,反映社会和生活类三十本。广大农村群众普遍认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把它作为立德、立品、立言的标准。
宝卷的结构叫“品”“分”“回”,类似古典小说的章、目、回。吟唱多在品、分、回等故事情节的衔接部分,以七言八句最多,也有其他句式。凉州宝卷与俗讲、变文两种文体的开头相似,均有“押座文”, 如《和家论宝卷》开场:“公堂贤遇扰扰,王法夜夜朝朝。但读孔子礼义,莫犯国家法律”。在正文的描写上,二者基本都采用韵散相结合的方式,但俗讲变文一般是用韵文重复散文内容,而凉州宝卷的韵文更多是作为一种背景材料或心理描写来补充散文。在俗讲变文中韵文句式有三言、四言、六言、七言,多以七言为主。凉州宝卷韵文中多七言、十言,几乎没有三言、四言、六言。如在《湘子宝卷》中有:“自混沌开辟来无极为尊,有元会与运世君子所定。十二万九千年一元之程,万八会三十世三百六运。有肉虫三百六以人为正,五大山四大海发源祖根。有鳞虫三百六以龙为证,有圆毛三百六狮子头领。”在韵文的唱调上,俗讲有五更转、山坡羊、雁儿荡等,在凉州宝卷中几乎没有唱调,在《金龙宝卷》中有五更调但未标明,如“兰花女来到那座村子里,不由得哭起了五更。一更里来好凄凉,思来想去心又慌……。二更里来好心焦,思想前后好难熬……”。
凉州宝卷的故事类型分为:公案类的《包公宝卷》讲的是包公错断严察三下阴曹,王恩害石义红葫芦告状的故事。忠奸斗争类的《二度梅宝卷》讲了梅壁之子梅良玉在众人众仙帮助下将仇人芦祁、黄嵩最终铲除的故事。神仙类的有《湘子宝卷》和《观音宝卷》,其中有大量写佛道世界的轮回转生前世后缘的内容。如《湘子宝卷》中有:“东海灵河岸边有一白鹤,食风啄露,持心修炼,偶得南极仙修道真诀,得了灵气。这白鹤修道之处,有一千年灵芝,吸收天地万物之灵光,亦悟真道。一日,那白鹤见灵芝上面有一露珠闪耀,便想啄露止渴。谁料灵芝量小吝啬,想道:你要食我清露,凭的什么?便将露水抖下身去。白鹤未食到露水,怀恨在心,恨道:也罢,你闪我一时,我定要闪你一世。却说钟离祖与纯阳祖适过此处,将两个生灵结怨之事看在眼里,二仙便想度化他们,将他两个灵魂收在袖内,携入凡间,将白鹤灵芝托生在当朝两大官宦家中。再说那韩愈与林国同朝为臣,共扶唐王天下。转眼二十余载,那韩愈之侄韩湘子与林国之女林英女连姻结亲,成了夫妻。洞房花烛之夜,夫妻二人同床共枕,林英要行夫妻之事,湘子只是不肯。林英道:既做夫妻,为何不肯?湘子只是不答。”教导行善、家和、孝顺的《和家论》、《金龙宝卷》、《新刻岳山宝卷》,在《和家论宝卷》中讲了:梅知府夫人蒋碧莲借助伯夷、叔齐之故事,帮助丈夫巧劝大学士沈中义与其兄沈中仁不和的故事。动物寓言类的《鹦鸽宝卷》讲了一只鹦鸽盗桃救母的故事。在凉州宝卷中有大量的口语俗语在文本中鲜活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如《包公宝卷》中有:“金莲小难行走跌倒爬起,且听得深林里怪声乱叫。人人说野狐子它不吃人,我怎么见狐子衔着死人。”“严夫人听此言肝胆气坏,骂了声老娼妇心肠太坏。我严家说财势不弱于你,见上些破衣服见财起意。我的儿又不是五浑之人,他哪能起歹心来害人命。”
我们可以看出凉州宝卷虽然在佛教盛行的河西地区流传,且深受天梯山佛教文化的影响,但其在文本的表现形式上和接受群体的接受能力问题上,还是有一些脱离佛教轨迹的具体内容。据此,凉州宝卷应可分为宗教宝卷和民间宝卷两大类,宗教宝卷又分为佛教宝卷和民间宗教宝卷,而民间宝卷大部分是文学故事。
四、结语
凉州宝卷是中国俗文学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俗文学史、民俗文化史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作用。2006年,《凉州宝卷》和《凉州贤孝》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论集[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武威作家协会.西凉文学·凉州宝卷专号[J].甘肃:西凉文学编辑部,2003:3-4期.
[3]李世瑜.宝卷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1.
The analysis of Liangzhou baojuan
Feng Yan-jun
(Occupation University of Wuwei, Wuwei Gansu, 730000, China)
Baojuan prevails in the hexi corridor region, wuwei, as the town of hexi corridor, in the direction of liangzhou district still active in the vast rural baojuan. Before and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year, and in the season, "Xuan volume" activ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ural folk culture activities, is listed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heritage.
Liangzhou baojuan; Buddhism; folk literature
I206.2
A
1000-9795(2014)08-000059-02
[责任编辑:周 天]
冯艳军(1976-) ,女,山西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