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现状及构建
2014-04-17刘建平
刘建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52)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University of lowa 图书馆开放“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IA)”以来,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在国外受到了热烈而广泛的关注,并得以十分迅速的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被誉为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它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一种以培养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
在我国,高校馆舍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越来越完善之时,服务创新工作方面却依旧缺乏像IC这种功能较完备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迫切需要融入IC的理念,将资源、空间、技术、服务、设施等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为学生研究、讨论、交流、获取资源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一、IC的内涵
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开放获取运动的背景下,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兴起的一种信息共享模式。尽管IC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图书情报界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种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是通过整合实体空间、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海量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IT专家以及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下,为用户提供的“一站式”服务。
二、国内IC的研究现状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2005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的论文后,国内图书馆界首次接触到了IC,并为之展开了理论研究与探讨,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也成为了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图书情报类的立项之一。但是,在我国的IC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进行IC的实践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的高校为数不多。在这其中较成功的高校有: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资讯廊”、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综合资讯坊”、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信息空间”、岭南大学图书馆“蒋震资讯坊”、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SMILE”多元学习区、台湾大学“学习开放空间”、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其中,2007年11月建成的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IC空间具有一定的特色。服务内容涵盖了参考咨询、书刊借阅、学科导航、信息交流、媒体制作、视听教育、信息素养培训教育等方面。服务区分为:参考咨询区、文献资源区、小组讨论区、读者培训区、休闲阅览区、文献复制区及视听演示区。其中讨论室需在线预约。
三、IC的构建研究
信息、空间、人力资源和服务是IC构建的主要元素,在建设中可归纳为物理空间建设、虚拟空间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及服务方式的建设。在此,我们重点研究物理空间建设的构建设想。物理空间的科学设计是IC构建的重要方面之一,它起到为用户提供面对面交流、相互讨论、学习的个性化空间作用。因此,空间的构建必须考虑到学习风格、习惯不同的用户的需求。位置的选择、室内的布局与摆设尤为重要。
(一)学科服务空间
采用先进的“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咨询无处不在,图书走进学科;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的服务理念,让馆员有效的参与进来,并启用全新的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在馆内为专业学科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查新服务。
(二)自助服务空间
自助空间区域满足用户自助文印需求。此空间主要配置自助彩色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黑白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及一些辅助工具。还可以完成图书超期自助缴费和自助借还书等业务。
(三)休闲社交空间
主要用来满足小组团队或者几个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学习问题,一起游戏娱乐休闲,影音分享等功能。配备电源、有线网络接口、无线网络服务和休闲沙发、桌椅,方便用户自带笔记本电脑享受免费上网服务。
(四)设备外借空间
提供ipad、电子书等租赁服务。需要预约,网上预约类型,现场刷卡确认分配具体设备,提供惩罚机制,不按时归还可收超时费。
(五)技术体验空间
此空间设立Apple ipad体验、android pad体验、Surface RT、投影成像技术等众多时下流行的新兴技术体验,让用户可以体验到全新的新媒体展现技术带来的魅力,学习新技术。
(六)研讨空间
主要用于学术研讨,开展团队项目,进行小型的项目演示和发布,是一个可容纳多人的空间。空间采用投影技术、多点触摸技术协同操作,无线控制进行交流讨论。能够让用户通过现代技术体验新颖、生动、便利、有趣的交流方式,在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课题与项目的研讨工作。
(七)知识空间
提供不定数量的电脑配备和ipad等平板电脑、电子书,安装各种专业学习工具以及常用软件等。读者可以在此空间中根据自己的喜好畅游整个互联网,自行检索、浏览、下载本馆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也可自助打印,在线访问IC空间预约平台。
(八)多媒体空间
主要提供馆藏影片放映、流行音乐欣赏与校园频道欣赏服务,提供高保真的音响及舒适的桌椅。该空间还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编辑,支持读者进行多媒体制作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满足专业的学生进行多媒体制作的一般需求。
(九)文化活动空间
用于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规模不一的讲座和文化沙龙活动,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空间。网上发布活动公告,读者网上报名参与,还可以用于展示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十)研修空间
提供安静的、舒适的、独立的、免受外界打扰的个人学习、科研环境。
综上所述,构建IC可以达到提高用户到馆率和资源利用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必然会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2]2007年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01-04].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xm2007/tsqb.htm.
[3]吴惠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J].情报资料工作,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