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学习调查与对策

2014-04-17蔡文秀安婧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0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能力

蔡文秀 安婧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问卷调查对象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廊坊东方卫生职业学院及北京东方研修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调查采取不记名抽样调查的方式,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态度、方法、水平、习惯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10份,有效问卷591份,有效率90.9%。其中女生占67.2%,男生占32.8%;一年级学生占45.1%,二年级学生占30.8%,三年级学生占24.1%;涉及园林、财会、中西结合、临床、护理、口腔等六个专业。访谈对象包括教授语文课的教师7人、笔者所在教学班的成绩居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13名。课堂观察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在2013年9~11月对笔者所教的一年级一个班、二年级两个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二是到一、二、三年级的班级随机听课20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

1.学习动机。调查发现,52.6%的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语文是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71.4%的学生希望获得更高学历,其中一年级学生占23.3%,二年级学生占35.1%,三年级学生占41.6%,说明随着高职学习时间的加长,更多学生渴望成才,求知进取,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70.4%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8.3%的学生学语文是为了获得毕业证;30.5%的学生学语文是为了不甘人后,表明部分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2.学习情感态度。调查可看出,84.6%的学生认为获得好成绩能为自己带来成就感,表明学生渴望成功。72.4%的学生喜欢语文;70.1%的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很快乐;19.8%的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对语文学习感到厌倦的占6.6%;24.6%的学生在所有学科中最喜欢语文;17.6%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可以说,高职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造成学生厌烦学习语文的原因不应忽视。

3.学习过程与方法。调查结果表明,36.4%的学生上课时能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听课时,13.8%的学生会特别注意老师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21.9%的人边听课边做笔记边思考;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陈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存在缺陷,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63.6%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6.6%,二年级学生占35.5%,三年级学生占47.9%。值得注意的是,10.7%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与老师、同学交流,27.9%的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疑难之处偶尔提问,问题处理能力较差,甚至对困难听之任之。上语文课时,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占0.86%,总感到疲倦、没精神的占7.2%,这说明多数学生还能认真上课。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中,34.7%的学生能顺利完成,47.1%的学生有时能顺利完成,18.2%不能顺利完成,表明学生的听课效果并不是太好,这应该归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4.学习习惯。只有9.2%的学生坚持每次课前预习,32.7%的学生有时间就预习,56.1%的学生从不预习,这表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用于课后做语文作业的时间上,选择30分钟以上的占62.3%;不做作业的占6.4%;还有31.3%的学生用约15分钟的时间写作业,但这部分学生大多会抄作业。能独立完成作业有37.6%,自己做与抄袭别人都有的占18.9%,偶尔不交作业占7.5%,经常抄袭作业的有29.4%,可以说抄袭是学生不愿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有41.6%的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大约1小时,有38.3%的学生不花时间进行课外语文学习,这个数字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5.学习水平。67.4%的学生在问卷中承认自己经常写错别字、病句,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阅读文章时从不提问题的学生占21.6%,想提问题,却提不出的占70.7%,表明学生的阅读与评价能力较差。对语文学习有时感到困难的占50.2%,经常感到困难的占16.5%。大多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问题,这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相关。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占21.4%,说明这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有时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占78.6%,说明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不会学习,应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二)课堂观察

1.听课情况。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少数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每班均有说话、睡觉、玩手机、看与课本无关书籍的现象,迟到、旷课现象也比较普遍。

2.课堂练习情况。教师安排课堂练习时,约有一半的学生会拿出纸笔记录,有的学生向别人借用笔纸,还有少量学生不知要做什么。那些认真听课的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课堂练习;少数学生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量后完成;有的学生不做练习,在教师的督促下才寻找笔纸。

3.回答问题、参加讨论情况。少数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要等教师点名才发言,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参加讨论时,气氛较热烈,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转向闲聊、闲谈了。

(三)个别访谈

现今多数高职生目标远大,社会责任心强,思维活跃、独特,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在访谈中谈到,感觉语文比其他学科好学,但成绩总不见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最怕写作文,总觉得没材料可写,提笔忘字,语不成句,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连自己都不满意。在高职学习中,语文不再是主科,即使喜欢语文,但学生认为学得好坏对将来就业的影响不大,应付过去就可以。如果语文老师特别要求预习或将要考试,才会在课外时间看语文。课外阅读语文书籍的学生很少,内容主要是电视剧翻拍的历史或文学书籍。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意识强,兴趣高,而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往往也比较好。

三、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来看,高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两大特点:不愿学、不会学。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认清语文的重要作用,树立语文教学素质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它的重要性是由其特点决定的。第一,它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位有文化素养的青年,学会并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第二,语文具有思想性,学习语文可接受中外思想文化的熏陶。通过作品学习,学生可从中吸取多方面的营养,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各方面,语文课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无法替代的。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学习能力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是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能力是生存能力的表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高职教育如果不能教给学生正规及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语文能力,直接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判断、表达,对语文有一个从不懂、少知到多知,从没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逐渐学会独立学习,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三)改革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多数学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中考、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知识面相对偏窄,语言文字基础和人际沟通能力相对不足。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及学生专业化的学习需求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巧和能力。教师要花最少的时间,精选最实用的教学内容,进行最有效的教学。例如,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针对学生人际交往和就业的需要,开展各种朗诵、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会束缚学生学习语文的头脑,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改变以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练习的授课方式,改为练习为主或边讲边练的授课方式,增加讨论课、交流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特别是专项练习,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从而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专项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采用现代化的授课方式,如借助有关声像资料辅助能力训练、进行文学鉴赏教学等,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五)改革评价方式,变单一评价为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也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考试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略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教师可以将测验化整为零,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阶段性课堂测验。每次测验设一个专题,或考查某一能力或检测某方面知识。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形式相结合。每学期末安排一次综合考试,试题包括开卷和闭卷两部分,开卷为主,闭卷为辅。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阶段测验成绩、期末综合考试成绩由教师评价;学期末要求学生将听课笔记在学习小组内自评,就自己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综合表现做一次自评。总评成绩应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其中以平时成绩为主。这样一来,在减轻学生考试压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教师来说,减轻了单纯追求及格率的压力,主导性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发掘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潜力,充分释放教师与学生对语文教育的热情。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抄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