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014-04-17秦洪涛
秦洪涛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在学院内部突然发生,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导致人员、财产、声誉受损的事件。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短时间聚集的人员更多,造成的损害更大。再加上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快,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可估量,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一、增强警觉意识,完善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一些政工人员对校园安全问题缺乏警觉,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平时忙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乐于组织文体活动,不重视解决师生的诉求,从而导致矛盾不断累积,错失了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的良机,任由小事发展成大事,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如食堂饭菜价格过高、质量差、卫生状况不佳、餐饮服务员态度不好等,师生对此有怨言,如果管理人员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那么怨言日积月累,一有触因,就会酿成群体事件,造成不良后果。所以,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容不得麻痹大意。
高职院校政工人员要与师生加强沟通,经常深入教室、寝室、实验室,通过走访座谈、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想方设法尽早解决问题,尽可能避免事态恶化,对各种矛盾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充分关注师生切身利益,不断增强辨别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敏锐性,认真分析各类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确保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责任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包括教学、后勤、保卫、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不论哪个方面管理不善,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诱因。因此,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师生诉求,关心师生冷暖,努力帮助师生改善教学、学习、生活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消除可能诱发事端的人为隐患。
近年来,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多以食品卫生、治安、火灾事故为主。高职院校领导及政工人员要以此为戒,经常走访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经常检查电路安全,尤其是学生寝室电路,禁止乱接乱搭,大功率电器必须使用专线,排除火灾隐患;坚持晚上深入寝室,检查熄灯后是否有学生翻爬寝室现象,严防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经常抽查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多与就餐学生交流;联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学院流动摊贩的管理,确保公平交易,严防校园冲突事件发生;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防止因交友不慎而出现治安事故,教育学生不要拉帮结派,不要出入不良娱乐场所。只要政工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认真细致地排查安全隐患,做到检查彻底,不留死角,那么,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必将大大降低。
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单凭学院的力量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应该主动联系当地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通过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督促并配合他们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尽可能地消除容易诱发事端的隐患,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平静的校园环境。
三、加强心理辅导,提高抗压能力
在工作、学习、就业等重重压力下,加上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个体事件,却很容易引发群体参与,导致事件规模扩大、性质升级。如毕业生离校前,某个寝室出现砸酒瓶、高空抛物、大声喊叫等情绪宣泄行为,如果不及时处理,他人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家效仿就会变成集体行为,最终演变成公共突发事件。校园频发的自杀、伤人等安全事件,大多也是学生心理原因造成的,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强化学生心理辅导,随时准备提供心理援助。成功的心理支持不仅有利于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也有利于化解突发事件,降低事件带来的损失和伤害。一些校园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伤害,与其带来的身体伤害相比较,危害程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广。因此,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常态化、多样化,可以把心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对学生开设至少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举办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院校还必须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立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确保随时能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以往无数事实证明,校园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体引发的突发事件,事前往往有求助、倾诉的意向,但因为遭拒或无解最终引发突发事件。
同时,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提供活动场所,丰富活动内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支持,增进相互理解,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信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处置预案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建立了应急预案,但应急预案建立后,基本被束之高阁,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适时修订,也没有对应的演练措施,导致预案跟不上形势需要,缺乏操作性、实用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时间紧迫,政工人员情绪紧张、压力巨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审阅预案,如果预案不是成竹在胸,那么,政工人员只能凭经验办事,在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想确保政工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头脑清醒,就要经常演练,根据形势发展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做到让应急预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职院校环境随时都在变化,这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式,采取动态的监管模式。要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科目和模拟演练活动,定期检验高职院校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等。通过演练,让政工人员获得应对经验,掌握应对策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让院校师生增强防灾避险的能力,减少事故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组织演练活动中,要像真实发生的突发事件那样,高度集中精神,紧张有序地应对,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
五、抓紧处置时机,迅速果断处置
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贵在争分夺秒,在事件扩大前就及时解决问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突发事件,广大政工人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事发原因,判明事件性质,部署处置力量,控制事态发展,力争让事件不再扩大。抓住时机做好稳定工作,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有很多情绪不稳的师生聚集,如果政工人员在处置现场反应迟缓、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敢挺身而出,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应急处置不及时、不果断,延误战机,就会失去师生的信任,从而导致现场失控,最终酿成大事。或者在与师生面对面沟通时,态度粗暴、办法老套,甚至还试图打压威吓,这样不仅无助于事态的控制,还会使本已不和谐的气氛更加紧张,甚至给事件的处置带来更多负面效应,延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最好时机。
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敢于担当,坚持教育疏导为主,少敷衍塞责,少考虑个人得失,勇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帮助师生辨明是非、排除疑惑,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要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向广大师生检讨,并表明整改的坚决态度,以便得到师生的理解与认可,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赢得先机。
六、完善信息发布渠道,勇于面对公众质疑
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学院对信息发布渠道的掌控日益减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果还是采取过去的宣传策略,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模式,就容易使处置工作陷于被动。在网络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信息时代,每位师生都是记者,都能将与事件有关的图片、文字甚至视频发至网络媒介。如果在事件初始阶段,高职院校没有主动发布消息,抢占信息主导权,任由传言四散,以讹传讹,就会导致谣言满天飞,引发大范围的猜疑。这时再去辟谣,只会是事倍功半。所以说,不公开的信息处理方式,不仅于事无补,还容易使事态升级,导致公信力丧失,最终损害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
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应该牢牢树立信息公开理念,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发布权威信息,让师生全面了解事件真相,消除师生的猜疑、恐慌心理,稳定师生情绪,排除不稳定因素。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院信息的公信力,还能取得新闻媒体的支持,必要时方便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救助。
七、加强校外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从属地上看虽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但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开放建校的推进、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大,高职校园其实处于一个相当开放的境地,如果预防校园突发事件仅靠学校,显然势单力薄,疲于应付且效果难以保证。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外联络力度,力求形成政府、社区、学校的联动机制,甚至可以纳入用人单位和家长,形成大范围的联动机制。这样一来,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效率势必大大提高。
八、吸取教训及时整改,严防事件反复
突发事件暂时平息后,力戒“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心理,而是应该立行立改,按时兑现处置事件时的承诺,认真制定整改措施,严防二次事件发生。在确保校园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反省事件发生原因,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责任事故的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切忌不了了之。不能把突发事件看成是偶发事件、特例事件,孤立地对待,而应树立全程管理理念,从全局上深刻分析事件诱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改进,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反复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切实有效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事件发生时要正确面对,按照预案内容,有条不紊地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事件平息后,要克服马放南山的消极态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整改并举一反三,以便营造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