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探索

2014-04-17宗慧敏王月华刘微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高职数学

宗慧敏 王月华 刘微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源质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一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全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造成高职数学“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困境。高职数学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是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给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等,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高职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生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数学成绩大多在六七十分,尤其是有些学校逐步实行注册上学,学生数学基础更差,甚至出现数学单数分的现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高等数学知识的能力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学习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薄弱。再加上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后,学习动力不足,薄弱的学习基础使他们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就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过程实施的现状来看,学生从中考、高考一路走来,数学教学的“题型中心论”教育教学观在他们的意识中已深深扎根;高职数学教师基本毕业于本科院校数学系,多数是学士、硕士或博士,在他们的教学理念中,不同程度地沿袭着数学学科从公理系统出发,用逻辑方法演绎知识体系,过分强调逻辑上的严密性,符号形式下的高度抽象性,推理论证的严谨性等特征。这种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与高职培养目标不适应,误解了高职教育设置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3.尴尬的数学课程处境。课程建设改革尚未触及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不清晰,教育观念不明确;项目化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难以实施,造成“学生想学好,但不知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想教好,但不知教什么、怎样教”的局面。

4.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数学课程功能。数学课程与专业课融合不足,对相关职业能力培养支撑不够;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综合素质提升作用不明显;通识教育基础薄弱,不能满足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造成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脱节。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思路

1.转变观念,校正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立足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企业未来的“高级蓝领”。在教学中,在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的同时,更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问题解决与问题驱动两种配套途径来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问题解决在于强调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主要概念的引入和提出,尽力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感兴趣或熟知的实际问题作为引例,使问题回归自然和本源,将概念形成于实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中,突出知识产生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概念、定理、公式等相对完整知识体系形成后,不仅要通过理想化形式的例题练习,更要适度设置实际问题分析求解,使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贯彻应用为重点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取舍和重新整合高等数学内容,增强数学的应用性。目前所用的教材大多是高校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或精编版,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教材中与专业相衔接的实例较少,不能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一是教材通过引例、例题、课后练习题以及实训应用题等途径,强化数学应用,注意贴近专业背景实际应用问题的设置,以便使数学课程与后续课程相衔接,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表达或解释工程问题,以达到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实现数学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教材“内容模块化”,根据专业的不同需求,对内容进行剪裁,以便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利用模块化的知识平台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三是“淡化理论,强化直观”,舍弃不必要的理论证明或推导,不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突出直观性。

三、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1.关注学生,培养兴趣。教师围绕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传统习惯形成的倾向强调教师的“教”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构;注重兴趣与信心培养,创造使学生有成就感的机会,培养自信;因材施教,由原来的“教师备课”转化为“教师备学生”,由原来的“教师教什么”转化为“学生学什么”,力争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激发兴趣,拨动心弦,唤醒自觉,促进自主学习;设计情景,优化方法,筛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相衔接,让他们够得着,学得会。

2.培养能力,突出应用。一是高职数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和价值决定其工具功能,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服务功能。二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淡化理论,强化应用”决定的。三是数学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把应用能力作为创新精神的突破口,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界的共识。教师应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广泛、深入参与为着力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分层教学,各取所需。选取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2012级学生,按照考虑学生基础水平及尊重学生资源的原则,对数学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总结出许多经验,摸索出一些办法,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明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需,提升了数学能力。

4.创新方法,注重过程。考核是对学生获取知识情况及能力提高情况的一种检验,考试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地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是一个过程,考核成绩重点应放在平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纠正学习中的惰性,克服逃课、溜号等现象。平时成绩应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综合评定,平时占40%,期末占60%(甚至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各占50%)。期末考试是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主要考核手段,其试卷内容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更应体现应用能力,考核结果要体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学习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统一。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探索是探索高职数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优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真正实现专业人培养目标中高职数学课的作用,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高职数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