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4-04-17谢建平蒋雍君
谢建平 蒋雍君
一、“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
“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企业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技能培养从业能力,同时要在公立职业学校接受公共文化课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双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合作的校企双方任务和分工是相当明确的。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的任务由学校“元”+企业“元”组成的双元共同完成;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具有“学生”和“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真实的生产环境完全一致,使学生一上岗就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双元制”是德国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如何有效借鉴这种模式并且努力探索适合本土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依托陶瓷产业园基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认真研究与吸取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的精髓,结合省级示范建设,逐步形成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寻求企业“元”和学校“元”如何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解决方案,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是学院对“校企融合、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一种培养模式,抓住岗位需求,学生创业才有方向,培养方向才有目标,工学结合才有基础,能工巧匠才有资源。“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双元”(学院元和企业元)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工学交替组织教学,特别注重针对岗位要求全程进行精雕细琢,最终使学生(学徒)不仅能较出色地胜任岗位(群),且知识层次、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均获得全面提升。“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院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按照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与培养过程、技能培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办学过程中实行的“半工半读”培养技能人才的历史积淀,总结多年来实行订单式、顶岗实习、“项目+工作室+工地(陶坊、工场)”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在全院各专业推行“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工作室、校内导师”为一元,“学徒、陶坊(工地、工作地)、校外导师”为第二元,双元结合培养“双创”人才,着重强化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肩负着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创新传统艺术,该专业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实行“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进入学院后既是学生又是大师的徒弟,具备双重身份,整个教学过程实行双导师全程指导,培养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人才,目标是在传承传统紫砂陶技艺中走向创新,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在与企业多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扩大校企合作领域,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一二三课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或模拟实际项目,吸引合作企业建立校中厂,实施“双元双创”形成“项目+工作室+工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设计创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1.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在原来“工作室+陶坊”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宜兴陶都的陶瓷行业发展,围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结合传统紫砂工艺特点,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传承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紫砂艺术人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形成后备人才库。
2.“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为了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加强对传统技艺人才的培养,依托地域优势,聘请工艺美术大师参与教学过程,传承和发展传统紫砂工艺。2010年,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开始试行“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传承与创新宜兴紫砂文化艺术建设后备人才库,学生毕业5年内达到工艺师水平。学生入学后,学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确定大师工作室。第一年完成岗位平台课程的学习,并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年进行岗位核心课程的学习,在大师工作室中强化传统技能训练,并将前沿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紫砂文化相结合,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陶瓷成型工中级技能考证。第三年到陶坊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设计制作的紫砂作品能够为企业所用,被市场接受,达到陶瓷成型高级工水平,毕业时取得工艺美术员资格。在“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团队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大师组成。学生在企业累计实习和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年,因此,其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双元”,即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大师)全程参与培养过程,学生同时具有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二是“双创”,学校按行业标准培养紫砂艺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点。(1)师资。聘任校内专业能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校外工艺美术大师共同承担“卓越技师”的教学工作。采用全程双导师授课,企业大师介入,双管齐下。实行双导师制教学,是指为学生在所有专业课中,设立校内教师(理论课为主)和校外大师(实践课为主)两类导师,使其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同时得到加强。双导师制教学适合操作性强的传统紫砂工艺教学。双导师制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能较好地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中,双导师制教学主要考虑的问题有导师队伍构建、导师上课时间、地点和方式、理论课程导师和实践课程导师的教学内容分工与配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等。(2)学生。学生来源为统招高职学生。2010级学院对所有艺术类专业学生,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遴选。遴选的条件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从2010级艺术类录取新生中通过报名、组织专业考试(素描、泥塑),通过面试,从中选拔15名优秀学生组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紫砂卓越技师班。2011级开始正常招生,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技师”班。学生具有“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3)学习场所。校内学习场所主要有学生工作室(专业教室)和教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学校配备较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工作室为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教师工作室由教师工作室与大师工作室组成。校外的学习场所主要是校企合作的陶坊(陶瓷企业),三年内学生累计在陶坊时间不少于1年。(4)教学管理:单独编班,实行学分制管理,实施弹性学制,采取灵活的学籍管理机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对于在陶坊学习阶段的管理,由学校和陶坊按要求进行联合管理,加强学生在陶坊的学习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4.“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卓越技师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制教学,分小组实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训练。(1)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积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参展、竞赛意识,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比赛,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其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都得到增强。(2)接轨市场,学生作品成为市场产品。在双导师的教学过程中,用陶坊真实的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创作作品成为陶瓷企业产品,使学生的设计作品与陶坊产品开发同步。学生一边接项目一边学习,直接进入项目的实际操作。特别是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陶坊的生产或在陶坊进行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被企业接受或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宜兴方圆紫砂陶艺有限公司、宜兴精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岗位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下,将陶瓷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项目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目标更加明确。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开发流程:根据对陶瓷行业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以行业标准为参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归纳出相应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再分析出岗位的职业能力。通过分析本专业中陶瓷造型设计制作、陶瓷装饰设计制作等4个专门化小方向,针对4个专门化小方向分别完成课程体系搭建,进一步推进课程标准及项目式课程方案制订等工作,使学生在项目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获取陶艺技能,主动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岗位针对性和技能应用性的要求,逐步加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设置,形成源自陶瓷生产一线、符合陶瓷艺术教育规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一)校企合作的创新
在“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伙伴体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必须突破传统的学校导向,构建校企紧密合作、效益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要高度重视校企互惠互动机制的建立,应出台相应的文件,促进各专业与企业的“联姻”,目前,我院有进行传统紫砂传承的卓越技师班,有打造电缆卓越高端技工的“远东班”“享通班”,有培养高端设计师的“许建春大师班”等,这有效保障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的实施。
(二)课程体系创新
按照专业岗位(群)开发课程,重构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课程开设与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具体表现在市场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学习项目设计和学习包开发等环节,开发项目化课程,围绕企业市场的需求实施教学。使毕业生的能力更贴近企业与市场的需求,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融入企业与市场,进行就业与创业。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职业资格操作技能带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实行课堂讲授、技术指导、学术讲座、论文报告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围绕校企工作室建设校中厂、厂中校,促进创业与教学互动、创新与就业互动,以创新与创业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四)学生就业创新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学生就业创业优质平台。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创新创业网络教育与服务平台,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平台;校企共建、企业资助、派遣高级创业技术培训师讲课,在专业课程中遴选创新教育课程,加大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生不用担心学非所用,不会为寻找不到实习单位而困惑,也不会因毕业后无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双元双创”为学生铺平了就业创业之路,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