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治生态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

2014-04-17郑士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风尚民主政治

郑士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治生态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十分重视将自己的政治文化转化成公众能接受的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运动,营造良好的政治民主生态环境,将并自身政治文化逐渐渗透到民间生活中,培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新中国;政治生态;社会风尚;培育

一、政治生态化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风尚演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社会风气是中共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邓小平曾回忆说:“那个时候,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比较高,社会风尚好,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作。所以尽管遇到困难,但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通过。”①

1.根除娼妓制度,革新婚姻制度,消除社会不平等。“妓院乃旧统治者和剥削者催残妇女精神与肉体,侮辱妇女人格的兽性的野蛮制度的残余,传染梅毒淋病,危害国民健康极大。”②。因此,执政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调查论证,一方面集中关闭妓院,另外一方面则通过政治力量,限制妓院的发展,逐步封闭妓院。1950年5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后党和政府又相继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贯彻婚姻法的指示》、《关于贯彻婚姻法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工作的补充指示》等文件。③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推动,娼妓问题彻底清除,极大提高了妇女的地位,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人们的政治觉悟、道德观念有了很大改善。

2.禁烟、禁毒,净化社会风气。 1950年2月24日,政务院第二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对禁毒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根据政务院的通令,各级政府成立了禁烟禁毒委员会,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法规。④1951年2月6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重申禁毒命令》,指出:“个别地区仍有不遵守法令,自行买卖,或贪图小利,与外国间谍性商人进行勾搭者。这是严重错误,决不允许再继续下去。”⑤195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中,作出了关于严格查处贩毒、种毒问题的五项规定。同年7月,中宣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禁毒的宣传指示》,批准了公安部《关于展开全国规模的禁毒运动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短时间大量整顿烟毒的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禁烟禁毒的决心。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产党还推动了其他社会新风的广泛传播,如进行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开展识字扫盲、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引导人民向封建迷信、反动会道门宣战,还开展了剿匪、治荒救灾、救助失业等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系列大规模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旧社会遭人践踏的“窑姐”,挺起胸膛站起来,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更被广大群众称为是“千年的冰河开了冻,万年的枯树发了青。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⑥

二、优良党风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

(1)建国以来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很大程度归功于我党的优良党风。党风的好坏,是关系着党是否存在和发展的大问题。没有好的党风,就不可能制定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政策,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建国初期我党开展党和国家机关民主生活的三大作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八届一次会议的文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相继出版,表明政府希望广大党员、知识分子、干部和人民得到了充分的思想熏陶,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带动实践,推动社会民主生活的开展。

(2)建国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各级领导,并没有忘本,一直坚持发扬延安精神,保持当年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是我们的出发点”。⑦党和人民政府的干部,无论是当人领导职务,还是普通的干部,都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上,呕心沥血,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不断开拓社会生活的新局面。应该来讲,无数党的干部为广大人民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因此,榜样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形成新的社会风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清醒认识到自己是执政党,十分重视在政治生活有无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要求报纸刊物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经常要有系统地监督国家的工作;⑧1953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认真处理人民来信,大胆揭发官僚主义罪恶》的社论,要求各地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抓紧处理人民来信;195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党 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⑨此外,为了克服和纠正执政后在思想、作风、组织上这一现象,中央还决定在党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中共中央发布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⑩同年6月,中共召开七届三中全会,再次研究全党的整风问题。结合这次整党,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对中共各级组织及社会风气进行了实际而有效的整顿。正如冯友兰在《一年的学习总结》中说:“北京解放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间,中国有了旋乾转坤的变化。社会每天都在改造进步之中,每个人都在改造进步之中。⑾

三、政治生态与社会风尚良性互动经验与启示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伦理政治,注重感情投资,注重感情伦理,统治者通过与臣下的感情交流来达成社会改造的政治共识,上层社会自上而下有计划地推行社会风尚的改良,下层人民对于上层社会的规范表现出高度的被动依附性,没有任何主动性可言。新中国建立后,旧的政治体制解体同时伴随着新的社会重组,而社会结构的重建在需要漫长的自然演进,因此通过政治整合来实现社会整合的重建,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由于获得了人身解放,并被赋予国家主人翁的地位,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民众在社会风尚的演变过程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因而以现代性为基本取向的社会风习的演化变革范围更大,进程更快。

建国初期的政治生态,正是基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来的,这一初期的社会风尚是中共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是令人们怀念的。江泽民主席曾对广大干部说:“文革”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保持党和机关的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时候生活还比较清苦,但大家精神状态好,社会风气好。”⑿面对民主人士关于“历史周期率”的疑问,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⒀。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期间,在新的起点,我们更应该追溯那段日子带给我我们的经验和启迪,以勇气和魄力重建社会,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这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当今经济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我们呼唤更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和机制和和谐民主的政治生态。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6页。

②《新华月报》第3号,1950年1月,第15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鉴·第一卷1949—1953》,团结出版社1997年版,第530页。

⑤周恩来:《重申禁毒命令》,《党的文献》1996年,第4期。

⑥诸羽:《割除毒瘤——共和国首次禁毒禁娼述实》,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78页。

⑦《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995页—996页。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鉴·第一卷1949—1953》,团结出版社1997年版,第537页

⑨《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5页。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⑾《新华月报》1950年,第2号。

⑿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座谈上的讲话 ,1993年8月12日。

⒀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cultivation of political ecology and good social fashion

Zheng Shi-jing
(Social History Colleg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350007,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ese CPC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ir political culture into the public can accept the culture, launched a series of social movement, and create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the political culture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folk life, foster the formation of a good social fashion.

new China; political ecology; social morality; cultivation

D61

A

1000-9795(2014)04-0471-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2-19

郑士(1987-),男,福建永安人,助教,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风尚民主政治
当代中国社会风尚嬗变态势之历史探究——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考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拾金要不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淳朴”的社会风尚——“德美屋”内外
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社会风尚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