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的内在条件探析
2014-04-17李妙兰
李妙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广东茂名525200)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而教学反思普遍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反思意识、专业知识、人格特征、反思方法等是影响反思效果的内在条件,是决定教师反思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
一、自觉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反思的思想基础
反思的动力源于反思意识。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考察自我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的反思思想和欲望,是一种总想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结果中发现问题,从而调适自我、提高自我的态度和意愿。一个有自觉反思意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成就永不满足,会时刻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地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认识反思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自觉的反思行为。
二、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反思的知识基础
首先,反思需要学科专业知识的支撑。教师具有本门学科的深厚宽广的知识,才能敏锐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教材的补充是否得当。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堂。这给我们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完备的学科性知识为支撑,就不能设计出有灵性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来。
其次,反思应该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的反思只能是肤浅的反思。有些教学行为是受一定的内隐观念支配的,要转变这些行为,需要揭示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理念不转变,只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本身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反思,才能探索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树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三、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教师反思的心理保证
(一)谦虚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谦虚使教师懂得学习是一个不容易的探寻过程,把自己当作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相反,如果自认为了不起,感觉很好,就很容易满足现状。
(二)进取心
反思型教师追求的教学是完美的教学。诚如魏书生说的:“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具有这种不断进取的品质的教师才会在不断反思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
(三)责任感
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道德感欠缺的教师,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要站在社会发展、民族兴亡的历史高度来认识教育事业,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
(四)勇气
必须有挑出自己教学中不足和暴露自己缺点的勇气,敢于公开地批判自我,并能坦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
(五)坚强的意志力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是诱发痛苦的行为,而且,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缺乏较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
(六)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师反思既是自我批判的,又是民主合作的,要借助别人的思考和判断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辩证合理地吸收他人的观点和思想,乐于与他人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合作。如果教师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难以取得良好的反思效果。
四、反思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反思的方法基础
(一)自我提问法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二)比较法
教师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三)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实践证明,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便得以确证和发展。
(四)查找文献法
当教师自己对某个问题解决不了或理解不透时,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自己解释“疑团”,文献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识别让人迷惑不解的一些实践,发现以往并不注意但很重要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也可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从而为以后反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集体会诊法
同事之间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教研组活动等来相互合作反思,大家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确定症结所在,群策群力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案例研究法
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对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剖析,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从而改善自我。尤其是剖析一些优秀的教育实践家的案例,收益更大,因为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往往具有极高的理论内涵。
[1]俞志芳.关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2]鲁兴树,潘 莉.试论教学反思的条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