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嵩山武则天诗碑看初唐诗坛盛况

2014-04-17刘玉娥

关键词:御制武则天

刘玉娥

(郑州师范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44)

武则天嵩山活动中留下诸多碑刻,著名的如武则天御制诗书碑、石淙摩崖诗碑、杂言游仙诗碑等,这些碑刻是武则天诗文的重要载体,是了解武则天嵩山活动、文学素养以及引领诗坛风尚的珍贵实物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审美价值。

一、少林寺武则天御制诗书碑

现存于少林寺碑廊的武则天御制碑有两通,一通为《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另一通为《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是武则天为思念父母所作。

(一)《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

《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为武则天撰文,王知敬正楷,刻立于永淳二年九月。碑高1.49米,宽0.62米,厚0.19米,碑首为高浮雕四龙盘护,生龙活现;碑侧有线刻各种花草,自然别致。该碑正面为上下两截刻,上为御制诗碑,下为御制书碑;碑阴上部刻唐肃宗李亨撰写的《三教圣像赞》文,下部刻有儒释道“三教圣像”图。“三教圣像”中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左为儒教始祖孔子,右为道教始祖老子。碑阴书法和绘画皆为嵩山少林寺名僧祖昭线刻所制,刻于大金大安改元(1209)。该碑内涵十分丰富,诗文精工,书法、绘画艺术精湛,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诗前序云:“从驾幸少林寺,睹先妃营建之所,倍切茕襟,愈凄远慕。聊题即事,用述悲怀。”从小序看诗当为武则天陪高宗游少林寺,见母亲功德所写的思亲感怀之作。诗曰:

陪銮游柰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櫕峰盖,霞低插浪旗。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迎野飞。花台无半影,莲塔有金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逝威。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其主旨是睹父母功德所感怀,诗和序都很注重遣词造句,风格古朴而雅致,严整规正而又自然流畅。开篇点题陪驾出游。中间16句分两层意思:前八句写出游的盛况及天子的威仪;后八句写少林寺于隋朝末年被大火焚烧之惨况及赞美少林寺僧重为父母造塔的功绩。最后两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武则天是一个具有革新精神的女政治家,她的革新精神不独体现在政治制度上,也体现在诗歌创作和文字使用上。从上述诗书碑看,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诗歌创作上,将禅意融于诗中,如“莲塔”、“能仁”,皆是佛教用语,将禅意巧妙地运用到诗句之中,不仅使诗歌内容有扩展,且能启发读者的想像力,增强诗歌的空灵之感。其次,善用重言加重诗歌语气的表达。如“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金”和“香”一句诗中两用,不仅情深意挚,而又音节舒缓悠扬,具有音乐美感。在石淙河宴群臣自制诗中也曾运用到这种手法,“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其中“均”和“交”两用,属于重言,同样达到舒缓有致的音乐美效果。三是注重诗歌的色彩搭配。如御制诗书碑中运用“金”、“火”、“红”、“兰”、“花”等,这些颜色词句的运用,使诗歌充满色彩美。其四,善于使用名词,如御制诗中的“銮”、“苑”、“云”、“霞”、“浪”、“旗”、“日”、“月”、“宫”、“岩”、“涧”、“幡”、“芝”、“台”、“莲”、“风”等,诗人在诗歌中运用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从武则天诗歌创作中,能深刻感受她对《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创作手法的继承和创新。这些诗歌呈现出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武则天深厚的文史知识素养和善于创新的精神。

少林寺《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为两截面刻,上为御制诗碑,下为御制书碑。书曰:

暑候将阑,炎序弥溽,山林静寂,梵宇清虚。宴坐经行,想当休除。弟子前随凤驾,过谒鹫岩,观宝塔以徘徊,睹先妃之净业。熏修之所,犹未毕功,一见悲凉,万感兼集。攀光宝树,载深风树之哀;吊影珠泉,更积塞泉之思。弟子自惟薄佑,镇切茕怀,每届秋期,倍轸推心之疼;炎凉递运,愈添切骨之哀。未极三旬,频钟二忌。恨乘时而更恨,悲践露而愈悲。惟托福田,少中荒思。今欲续成先志,重置庄严,故遣三思赉金绢等物,往彼就师平章。幸识斯意,即务修营。望及讳辰,终此功德。所冀罄斯诚恳,以奉津梁。稍宣资助之怀,微慰茕迷之绪。略书示意,指不多云。

武则天为追祭父母,在陪高宗游少林寺时,曾与寺住持僧商定为父母营造功德塔,由于想赶在母亲祭日(九月十四日)完工,特命其侄右卫将军武三思持金和绢前往犒劳督造。双塔造好后,武则天亲往察看,因塔建造甚合武则天心意,于是即时吟诗一首,令善书法的太子家令王知敬将诗同武则天给少林住持的书信,一并刻石立碑,以记造塔事宜和对少林住持的褒奖。现竖立在嵩山少林寺钟楼前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对此也有明确记载:“天皇升遐,则天大圣皇后为先圣造功德。垂拱中有冬竹抽笋,塔院后复有藤生。证圣中,中使送钱于藤生处,修理階陛,寺上方普光堂功德随日修造,自尔飞鸟莫敢翔集。”碑刻为当时人所立,比较真实可靠,反映出武则天对父母的孝心。

(二)御制诗书碑中蕴含的孝文化

保留在少林寺的武则天御制诗书碑和愿文碑,是武则天为追思父母所作。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经营木材的商人,善于观时通变,精明强干,广结交,因隋朝大兴土木工程,遂缘机而致富。后因参与征讨反隋武装,得以结交李渊,被引为司铠参军,直到官拜正三品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武则天封为皇后后,“赠士彟至司徒,爵周国公,谥忠孝,配食高祖庙。母杨,再封代国夫人。家食魏千户”。[1]“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彠为孝明皇帝”。[2]武则天对父母十分孝顺,其父武士彠已经去世五十多年,武则天称帝后,特命天官侍郎李峤撰文为其父树碑立传。宋人赵明诚《金石录》跋尾有《周武士彠碑》,称:“右《周武士彠碑》。武后时,追尊士彠为无上孝明皇帝,命李峤为碑文,相王旦书石焉。《戎幕闲谈》载李德裕言:‘昔为太原从事,见公牍中有文水县牒,称武士彠墓碑元和年忽失其龟头所在。碑上有武字凡二十一处皆鐫去之。碑高大,非人力所及。未几,武元衡遇害。’今此碑武字最多,皆刻画完好无讹阙者。以此知小说所载,事多荒诞不可信类如此。”[3]武则天为去世数十年的父亲树立巨碑,固然是由于手握乾刚大权,政治经济实力许可,但历史上握有大权的人并不少,能如此念及父母并为之树碑立传之人不多,女性之中更为少见。由此足见武则天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

武则天对母亲的情感甚于父亲。母亲杨氏乃隋朝宰相杨达之女,经唐太祖李渊撮合,嫁武士彟为继室。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相里氏,生有四子,两子早逝,所存元庆、元爽。杨氏为武士彟生下三女,武则天排行为二。贞观元年(627)武士彟改任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将杨氏母女带至官邸,宠爱有加。贞观九年(635)武士彟死于荆州任上,武元庆、武元爽和其叔伯兄弟武怀良、武怀运,对杨氏母女刻薄无礼,多有刁难之处。“兄子惟良、怀运与元庆等遇杨及后礼薄,后衔不置”。[1]3476这也是武则天在得势之后之所以对母亲特别眷顾和对武元庆、武元爽兄弟不以为然的原因所在。“元庆为宗正少卿,元爽少府少监,惟良司卫少卿,怀运淄州刺史。它日,夫人置酒,酣,谓惟良曰:‘若等记畴日事乎?今谓何?’对曰:‘幸以功臣子位朝廷,晚缘戚属进,忧而不荣也。’夫人怒,讽后伪为退让,请惟良等外迁,无示天下私。繇是,惟良为始州刺史;元庆,龙州;元爽,濠州,俄坐事死振州。元庆至州,忧死”。[1]3476从武则天对同父异母兄的贬谪和杀害看,杨氏与武士彟前妻所生子女及族人积怨颇多,矛盾纠结很深。直至杨氏去世时尚遗嘱,死后葬于父亲杨达墓旁,而不愿入文水武氏先茔族坟。武则天遵从其母遗嘱,将母亲葬于雍州咸阳县杨达旧茔之左。因鉴于父母“陵茔眇隔,长悬两地之悲。关塞遥分,每切百身之痛。遂命大使备法物,自昊陵(武士彟墓)迎魂归于顺陵(杨氏墓)”[4],武则天宁愿迎父魂来陪于母墓,决不归母魂而陪于父墓,可见母女衔恨武氏亲属之情。

长安二年(702),杨氏已去世三十二年,武则天为其母亲镌刻《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巨碑,又称《望凤台碑》,立于陕西咸阳顺陵墓前。该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关中大地震中毁坏,残碑现存于咸阳博物馆。我们从武则天为父母所建功德所、镌刻墓碑及所作诗文,可以看出武则天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二、石淙摩崖诗碑与君臣唱和

嵩山南麓玉女台下有平洛涧,涧水清沏,流水击石,淙淙有声,这就是登封有名的石淙河。武则天曾在石淙河建有三阳宫,依山傍水,极尽豪华,人称“十里御花苑”。武则天晚年多次幸临三阳宫,在石淙河大宴群臣,赋诗明志,并命薛矅将所赋之诗刻于石淙山崖上,以纪盛事,这便是《石淙摩崖诗碑》。

(一)武则天七言诗并序

久视元年(700)正月,武则天因年事已高,身患疾病,特命武三思建三阳宫于石淙河畔,以便到那里养病,投放除罪金简,祈求神灵佑护。四月,三阳宫建成,武则天率近臣赴三阳宫疗养,僧人胡超为女皇炼长生丹药,武皇身体日渐康复。山中四月,气清水静,王瓜生,苦菜秀,山花烂漫,桃红柳绿。武皇顿觉身轻气爽,于是率群臣出游石淙河赏美景,设宴石淙平台,赋诗歌颂升平。美景幸臣,女皇诗兴大发,就眼前景、心中事,赋诗以展才华抱负。诗曰:

三山十洞光玄录,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琱鞌薄晚杂尘飞。

这是一首七言写景述志诗,嵩山地处天中,阴阳交会,气象万千,自然风光无比玄妙。万仞高岩和千寻幽涧同沐浴在变化莫测的云气之中,时尔如玉般明澈,时尔似金般光灿。紫微之区,皇畿近地,使这里成为游览胜地。醉人的美景使人驻足流连,女皇特意在这里设下盛筵,奖赏仁贤和智慧之臣,欢宴直到薄暮降临,晚霞齐飞。诗歌不仅描写出皇畿之地嵩山的气势和景色,而且透出女皇延揽贤士以匡扶天下的爱才之心,秀丽温润的情思中蕴含着政治家的勃勃生气。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诗人之秘妙也。”[5]以人人眼中之境,写出天下人难书之情。这是诗人的眼光和境界。

石淙河摩崖诗碑前有女皇亲撰序言,叙述石淙会饮及命侍臣各展才华、咸赋七言的文坛盛况。其序曰:

若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台玉阙,陟元圃而无阶。惟闻山海之经,空览神仙之记。爰有石淙者,即平乐涧也。尔其近接嵩岭,俯届箕峰,瞻少室兮若莲,睇颍水兮如带。既而蹑崎岖之山径,荫蒙密之藤萝;汹涌洪湍,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宴。密叶舒帷屏,梅氛而荡燠,疏松引吹,清麦候以含凉。就林薮而心神,对烟霞而涤尘累。森沉丘壑,即是桃源。森漫平流,还浮竹箭。纲薜荔而成账,耸莲石而如楼。洞口全开,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梗。无烦昆阆之游,自然形胜之所。当使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于幽栖,冀不独于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诗序描绘了石淙河美景,少室若莲,颍水如带,藤萝密布,梅氛荡燠,桃源仙境,自然形胜之区,人处其间,面对烟霞自然会洗涤尘累,使心清气爽,为使幽栖无滞,泉石不孤,故令群臣赋诗以刻于巨石,以享后来者。由于武皇有旨,命侍臣依韵赋诗,众侍臣争相展示才华,留诗于巨石,今日观之,尚可浮想当时君臣于美景之中宴吟赋诗的文化盛况。

(二)侍臣应制诗

武则天石淙河宴游期间,随行大臣皆为能诗善文之士,多有诗歌酬唱。皇太子显等16人皆奉敕令,依照女皇诗韵自制七言一首,赋诗明志,表达对女皇的忠心,展示文学才华。众侍臣以不同的文风,表达出随武皇“石淙会饮”的荣宠心情和纪胜文才。侍游应制的作者,按诗碑所刻顺序,依次有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内史臣狄仁杰、奉宸令张易之、麟台监张昌宗、夏官侍郎姚元崇、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凤阁舍人崔融、给事中阎朝隐、守给事中徐彦伯、奉宸大夫薛曜、右玉钤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通事舍人沈佺期、司封员外于季子等。这些侍臣中李显、李旦是武后子,武三思是武皇亲侄,狄仁杰是武皇信任的大臣,张易之、张昌宗是武皇宠臣,姚元崇、李峤、阎朝隐、沈佺期、杨敬述、于季子、徐彦伯、薛曜、崔融等则是武周名士。由此可见武则天本人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学的推崇。她如果是一个文化素养不高且不热爱文学的人,身边的重臣和宠臣怎么会都是能诗善文的文学之士呢?为了解这次石淙君臣宴饮的盛况及诸侍臣的才学,将皇太子李显等16人诗歌录于此,以助思考。

皇太子李显《侍游应制》:

三阳本自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相王李旦《侍游应制》: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但愿紫宸居得一,永欣扆衣御通三。

梁王武三思《侍游应制》: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曰乘龙。掩英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衡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内史臣狄仁杰《侍游应制》: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洞幽。羽仗遥迎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老臣欲陪玄圃宴,余年方共赤松游。

奉宸令臣张易之《侍游应制》: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岩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麟台监中正县开国男臣张昌宗《侍游应制》:

云车遥裔三株树,帐殿交阴八桂丛。磵崄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

鸾台侍郎臣李峤《侍游应制》:

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薛幄坐云扃。鸟和百籁疑调管,花发千岩似画屏。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自然碧洞窥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凤阁侍郎臣苏味道《侍游应制》: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重崖对耸霞文驳,曝水交飞雨气寒。日落宸襟有馀兴,徘徊周矖驻归銮。

夏官侍郎臣姚元崇《侍游应制》: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竟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给事中臣阎朝隐《侍游应制》:

金台隐隐陵黄道,玉辇亭亭下绛雰。千种冈峦千种树,一重岩壑一重云。花落风吹红的历,藤垂日晃绿葐蒀,五百里内贤人聚,愿陪阊阖侍天文。

凤阁舍人臣崔融《侍游应制》:

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龙旗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树作帷屏阳景翳,芝如宫阙夏凉生。今朝出豫临玄圃,明日陪游向赤城。

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臣薛矅《侍游应制》: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景镇韶年。飞花藉藉迷行路,啭鸟遥遥作管弦。雾隐长林成翠幄,风吹细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

守给事中臣徐彦伯《侍游应制》:

碧淀红涔萼嶂间,淙嵌洑岨洊成銮。琪树琁娟花未落,银芝窟咤露初还。八风行殿开仙牓,七景飞舆下石关。张茑席云平圃讌,熴煌金记蕴名山。

右玉铃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臣杨敬述《侍游应制》:

山中别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涧垂。岩前蹔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厄。远近风泉俱合杂,嵩低云石共参差。林壑遍能留睿赏,长天莫遽下丹曦。

司封员外臣于季子《侍游应制》: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乡入虞絃。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亿万年。

通事舍人臣沈佺期《侍游应制》: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虽水泠泠杂行漏,岩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昔汾阳纡道驾,何如太室览真图。

上述包括武则天自制诗,共17首于久视元年由薛矅奉敕书刻于嵩山石淙北崖,世称石淙摩崖诗碑。明人傅梅在《嵩书》中录有冯时可《傅元鼎〈嵩吟〉序》:“独文章见于简册,神奇骨泽,耳目不能掩,齿颊不能干。”[6]此公之言甚有道理。今日读摩崖诗碑,唐人精神风貌一一如在眼前。

刻于石淙北崖峭壁上的17首诗并武皇诗序,字体皆楷书,书法精湛,字分大、中、小三种,大至字径20公分,中至5公分,小至3公分。大小兼施,富于变化。通篇布局结构严整,庄重大方,字迹清劲丰伟,镌刻亦精工。由于是在摩崖上刻字,竖划方便用力,比较粗重,横划较细浅。摩崖诗碑依崖就势,削面磨平题刻。崖高10.40米,诗碑文在崖壁中间,面南。碑高3.65米,宽2.40米。因碑下临水,不易题刻,当年曾在碑下石壁上凿洞架木搭板,以备题刻者脚踏,至今仍留有洞迹两眼。傅璇琮先生曾说:“充分利用建国以来的考古成果,从文学研究角度从事考古成果的分析研究,开辟一门文学考古学。又如搜集古典作家作品的图录、碑刻、手迹等文物,分析它们在作家创作、作品传播、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它们自身的特点,开辟一门古典文学的文物研究。”[7]傅先生的宏大设想,给我们提供诸多启发,从碑刻入手,开辟研究文学的多重渠道,又何尝不是一种尝试和创新呢?

三、升仙太子碑阴的杂言游仙诗及对神仙境界的描写

圣历二年(699)二月戊子,武则天从洛阳出发赴嵩岳封禅,途经缑山,见王子晋庙甚为破旧,遂诏令重修庙宇,改为升仙太子庙,并亲自撰写庙碑。碑阴刻有武则天杂言仙游诗,其诗为:

绛宫珠阙敞仙家,蜺裳羽旆自凌霞。碧落晨飘紫芝盖,黄庭夕转彩云车。周旋宇宙殊非远,窵望蓬壶停翠幰。千龄一日未言赊,亿岁婴孩谁谓晚?逶迤凤舞时相向,变啭鸾歌引清唱。金浆既取玉杯斟,玉酒还用金膏酿。驻迥游天域,排空聊憩息。宿志慕三元,翘心祈五色。仙储本性谅难求,圣迹奇术秘玄猷。愿允丹诚赐灵药,方期久视御隆周。

这是一首五言、七言混用的杂体歌诗,从内容看是《升仙太子碑》碑文的浓缩,透过深红色的宫室,宝珠镶嵌的阙楼,可以窥见神仙所居住的地方。神仙之境是那样的美丽,霓裳羽旗在霞光中飘动,清晨天空飘着如盖的紫芝云。黄庭傍晚转动着彩色的云车,回旋在宇宙中并非遥远。诗人幻想着自己游历仙境的奇遇,得到灵丹妙药,使自己长生不老,久视大周王朝。大周朝的命运是武则天晚年最为牵挂的心病。她不希望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打下的大周江山一代而终,可是自己如今已经接近耄耋之年,百年之后大周王朝由谁来承继呢?李氏亲子?武氏众侄?她的内心斗争激烈,一方面清醒地意识到长生不老只能是虚幻,另一方面又希望真有神仙灵丹妙药,以助自己久视万年,使大周王朝国祚不衰,兴旺发达。游仙诗真实反映出武则天晚年的心迹。

四、武则天对诗坛的引领和激荡

武则天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君臣石淙河宴游会饮,她不仅鼓励群臣赋诗以明志,还自己率先垂范,作诗以述志。君臣诗歌配唱,相互观摩,以激荡诗风,带动诗坛的繁荣。《旧唐书·宋之问传》记载有武则天激励臣下诗文唱和以竞高低的文坛佳话:“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2]5025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武则天以己所好,带动诗风大畅,名家辈出,且多为所用。唐代史学家沈既济曾说:“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以成风。”[8]她所宠信的北门学士和珠英学士多为当世才俊,迄今在学术史上知名的仍有多人。如开元文章大手笔的张说,首位史学理论批评家刘知几,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阎朝隐、崔融等。武则天用人偏向文士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重要的是风气的改变,制度的创新,客观上起到了打破士族垄断、提拔重用社会才俊之成效。武则天延揽重用学士,前有北门学士,后有珠英学士,以其名义著书立说,多非躬亲之作,可以无论,但是她“兼涉文史”,也作诗文,则是事实。与众才俊学士诗文酬唱,有相互观摩激荡之效。游石淙河君臣会饮赋诗唱和就是明显的例证。武则天存世的作品,著名的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6卷、《臣轨》2卷。可惜《垂拱集》已失传,保留下来的诗文绝大部分收录在唐代文集中,其中一些重要诗歌是靠碑刻保存下来的,如少林寺武则天御制碑、杂言游仙诗碑、石淙河摩崖诗碑等。少林寺武则天御制诗文碑和石淙河摩崖诗碑,两唐书均不见记载,《全唐文》有收录,而缑山《升仙太子碑》阴的杂言《游仙诗》则不在其录,两唐书亦阙载,独存于碑刻。从这些碑刻上的诗文看,武则天虽说不上是时代文豪大手笔,然而观其庙堂碑文之作则见其雅,观其宴游唱和之作则见其丽,称其为才女则是绰绰有余的,其文学素养和诗歌的喜好对初唐诗坛无疑起到激荡和引领作用。

[1]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75.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1.

[3]金文明.金石录校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457.

[4]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2421.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256.

[6]傅梅.嵩书[M]//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丛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256.

[7]傅璇琮.应当重视古典文学的史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总序[J].文学遗产,1997(2):109-110.

[8]杜佑.通典[M].王文锦,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357.

猜你喜欢

御制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武则天的遗嘱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
乾隆御制嘎巴拉式盖盒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