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习动力
2014-04-17吴立平
■吴立平
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习动力
■吴立平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去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去听,认真去思考,主动去探究新知。反之,如果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也就没有了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上课时就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就容易转移到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事物上去,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更严重的是,假如教学长时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还可能从此对这一门学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曾经,笔者就走入过这样的误区,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顾一味地根据课本实施教学,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但是无精打采的,很容易走神,结果上课时费力不说,教学效果还不理想,真是事倍功半。后来笔者才慢慢明白,要轻松地进行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学会四两拨千斤,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他们学”变成“他们自己要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于是,笔者就经常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四年级《找规律》这一课中,要求学生找到物体排列的规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用“比一比,看谁发现的规律多”的形式,让学生们观察操场上的树、花、栏杆等物体,寻找它们排列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比如,计算水费电费、设计旅游方案、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笔者就经常会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本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实例分析
有时候,数学知识确实是单调枯燥的,尤其是一些概念的描述更是晦涩难懂,这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致就容易减弱了。但是假如我们能加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实例,使原本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往往能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要想使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就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利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不能作除数”这一概念时,许多学生都不明白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于是笔者就举了个例子: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假如0能作除数,那么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0份应该怎么分?学生一听,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因为6个苹果能平均分成一份、两份、三份……但是唯独不能平均分成0份。一个简单的例子,非常形象地把“0不能作除数”这一概念阐明了。
巧妙利用语言的魅力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语言是很有讲究的,包括语气、语音和语调。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巧妙地利用语言的魅力,也能在无形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淡无奇而没有变化的语气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乏味的感觉。而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语气,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幽默的语言,更是深受学生喜欢,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你肯定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谈论:“我特别喜欢上××老师的数学课,她讲课特别幽默,语调抑扬顿挫的,我特别喜欢她的声音。”原因就在于此了。因此,不要忽视语言的魅力,利用好语言的魅力,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让学生学好,就要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甚至“我爱学”。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