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平民化的变迁、瓶颈与发展路径
2014-04-17谢文婷
谢文婷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历史变迁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以电视作为传播媒体,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趣味性、审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表演类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竞猜时期、访谈类时期及真人秀时期。
(一)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
表演类综艺娱乐节目以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春节联欢晚会》和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为代表。《综艺大观》于1990年3月14日开播,当时是央视唯一的综艺性栏目,在黄金时间段现场直播、综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娱乐性栏目。作为万众瞩目的综艺类节目,《综艺大观》有着其特殊性,首先是节目形式上,它从单一走向多元,融合小品、相声、杂技、歌舞等不同的文艺形式于一身,常常让观众眼前一亮;其次,在表现手法上,《综艺大观》也打破了原来的样式,以内容逐渐的精彩,手法上也越来越巧妙,之前的节目往往是冗长的、慢节奏的,但是《综艺大观》却表现出节奏快、节目短的特点,上映周期为两周,节目时间也变为50分钟。正是由于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段和节目编排方式,吸引了海内外所有华人地区的广泛关注,约有两亿左右的观众在收看,平均收视率达到18%。但是时代的进步也使得民众审美方式、娱乐诉求方式发生了变化。1999年,走过十个年头的《综艺大观》不再是“香饽饽”,收视率也在不断的降低,为了东山再起,节目组针对观众的口味对栏目进行改版。但是到2004年,整个失败,走过了14个光阴的老牌综艺类节目在收视率不断滑坡的情况下被淘汰了。其实这样的结果是有着原因的,在表演形式上来讲,“明星+表演”的方式在90年代初是一个吸引人的形式,但是10年后仍然“照本宣科”就显得形式单调;其次,节目往往以台上为主,台下的观众一直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虽然有时为了保证节目的连续性,主持人会走到台下与观众进行互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这个偶尔的行为仍然使观众与演员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感,另外有时内容缺乏亲和力,使得表演往往变成为了节目的表演。
(二)游戏娱乐时期
娱乐节目从“演艺晚会时代”过渡到“游戏娱乐时代“,是随着《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的推出而到来的。《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于1997年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栏节目是在充分借鉴和学习港台娱乐节目的“明星+游戏”的模式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节目不再限于明星的表演,而是通过明星、主持人以及现场观众参加游戏的方式,调动节目的现场氛围,使原来呆板的、严肃的风格,趋向于活泼的、轻松的氛围。作为湖南卫视保存了16年的王牌节目的《快乐大本营》,在人员组成上就给人以新颖感,主持人是由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昕等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他们可谓是风靡亚洲的组合,他们的幽默风格给他们带了绝高的人气。其实《快乐大本营》的流行也代表着这一阶段娱乐类节目的特点,即与观众的互动性强、娱乐性强,现场观众甚至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节目当中,各种各样的游戏、轻松活泼的氛围曾令观众耳目一新。但简单的游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其地位很快被以知识竞技为主的益智类节目代替。
(三)益智竞猜时期
益智竞猜时期的节目由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代表是《开心辞典》和《幸运52》。《幸运52》,是1998年11月22日,由央视二套(当时名称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推出的,由李咏担当主持。改版后的《幸运52》打破娱乐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的界限,有机地将游戏与知识普及融为一体,扣人心弦的节目、精彩比赛的层层递进以及场外电话热线等参与渠道的开辟,都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热情。这类节目的特点就是“知识与游戏”的结合,通过知识的问答与丰厚奖品的外送,将观众的爱心和热情吸引到到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同时也促进了电视节目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四)访谈类时期
访谈类节目的出现,又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心灵享受,其代表节目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和湖南卫视的《说出你的故事》等栏目。2000年底,央视推出以一套全新的节目——《艺术人生》,这是一套谈话类节目,每期节目都邀请一位演艺圈的明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回忆过去、畅谈生活,展望未来。《艺术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访谈类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互动的对象是嘉宾和主持人,两者间的数量关系有时是一对多,有时是多对一,观众只是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该节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双方之间的访谈来让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深入了解嘉宾的多方面。
(五)“真人秀”时期
“真人秀”节目是指在制作者制订相关的规则,由普通人参与的电视竞赛游戏类节目。其代表栏目有央视三套红遍中国的《星光大道》和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湖南卫视播出的《超级女声》。由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把“百姓大舞台”作为自己的“市场品牌”,在举办的过程中确实也是做到了名副其实,在注重大众的娱乐和参与的基础上,不再请明星或者名人进行表演,而是通过创造平等的平台,吸引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参加,使得节目更具有“草根“色彩。而由汪涵和李湘主持的《超级女声》栏目,也打破了传统的由民众熟知的明星的表演模式,而是采用竞赛的方式,吸引众多年轻的、有才华的、观众陌生的新面孔来参加比赛,同时选手的晋级机会也不再掌握在几位评委的手中,而是由全国人民来决定,不仅调动了参赛人员的积极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众多场外观众,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所以《超级女声》栏目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视率。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
二.综艺娱乐节目平民化变迁的内涵与原因
(一)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的内涵
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就是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着想,满足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以选取平民视角、反映平民生活、满足平民需求为基本特征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发展走向。
(二)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变迁的原因
1.传媒技术的发展
电视一开始就是技术的产物,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电视信号从微波传送到卫星传递,都与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息息相关。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能够将节目现场的气氛如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现场互动、电话参与、手机短信投票、远景与近景的切换,这些互动都有赖于传媒技术的发展。
2.受众的心理需求
由于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民众内心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他们期待一种可以释放的方式,而令人耳目一新的平民化了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好好迎合了群众的这种心理需求。依据著名心理学家弗洛里德的观点,人内心的压力可以通过移情到虚拟空间的方式来得到缓解。有平民参加的电视娱乐节目,一方面满足了群众希望登上过去只能由明星才能登上的舞台的愿望,另一方面电视机前的民众通过观看与自己处于相同社会地位的表演者的表演,也在潜意识中获得了一种轻松娱乐,反过来看,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平民化的娱乐节目受到广泛的欢迎。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其收视率不曾降低的法宝就是其广泛的参与性。从2004开始,随着观众品位的变化,各个电视节目制作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在改变路线的选择,表现为明星表演路线逐渐被淡化,代之而起的是“草根“表演路线,“真人秀”“海选”等新的方式在不断地被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007年,这种“草根”理念被更为广泛的应用,“全民娱乐”逐渐成为众多电视台创意理念,一些普通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同时在他们身上的那种“快乐至上”精神也在不断地向社会传播,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3.传媒全球化提供重要的发展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媒体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传媒产业必将面临来自外国媒体的挑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但同时外国媒体的侵袭,也将给我国的传媒机构和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迪斯尼,哈利波特的到来,随着以游戏形式出现的敛财秘诀《穷爸爸与富爸爸》的到来,以童话寓言形式出现的处事方法《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到来,以及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平民快餐式餐馆的到来,导致电视娱乐节目也逐渐向平民化发展。
4.娱乐节目平民化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在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初期,曾经出现过主持人和表演者“自娱自乐”、置观众于不顾的现象。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观众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避免收视率降低,媒体经营者也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对观众和节目进行重新的定位,就在这一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形成了。
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自娱自乐”,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媒介经营者也在不断反思娱乐节目的自我定位,并找到了“以人为本”的传播观念。真正的给予受众话语权和参与权,充分满足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这娱乐类电视节目的终极目标。而平民化路线的主题就是体现受众的自我参与,以及在节目中体现出人性化的“ 以人为本”。“在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海选和总决赛中,观众对被淘汰者的鼓励,以及被淘汰者在离开舞台时的真情告白,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体现人文关怀的表现。而对于晋级者或者最终获胜者来说,通过他们在舞台上自我个性和风采的展示,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认可,从而体现了自身价值。”[1]从传播学的受众理论来讲,娱乐节目变得越来越看重受众的主动性,加强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性,对于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娱乐节目的平民化,适应了受众在新时代的价值取向,从而为电视赢得更高收视率,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为电视媒体开拓的一条生存之道。
三.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发展瓶颈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由当初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娱乐节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形式不断变化,内容不断出新,并且已经成为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主流力量,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周末看娱乐节目成了都市人的一道休闲大餐。但是在一些娱乐节目中,缺乏电视节目应有的审美功能、文化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使得与欧美等国的娱乐节目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同质化严重造成观众审美疲劳
同质化,是一个经济学的术语,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而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就是指相似类型的电视节目之间,在题材、方式等方面相互模仿的行为。这种节目的趋同性,会使观众对其中的环节失去兴趣,感到厌倦,从而对整个栏目产生抵触心理,形成“审美疲劳”。“审美疲劳”是一个美学术语,是指“熟悉的艺术样式和僵硬的艺术模式所积累起来”的审美主体的“厌旧厌同的普遍心态”。[2]比如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是模仿国外的“达人秀”节目,曾经也红遍了中国,而在此后各个地方的“达人秀”节目接踵而至,这些节目虽然丰富多彩,给了各地的民众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但是其实其中的运作模式是一致的,观众看多了难免会失去新鲜感,产生审美疲劳。
(二)娱乐节目低俗化缺少文化内涵
电视节目面对的受众具有多样性,其文化层次有高有低,在制作节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娱乐节目具有通俗性的特点。但是通俗不等于低俗,关于低俗娱乐节目的定义,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暂未有明确规定,有学者总结:“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色情恶搞、出格炒作、挑战极限、呈现残忍。”[3]娱乐类电视节目除了要有娱乐性之外,还需要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需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而现在有很多娱乐类电视节目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赚钱而赚钱,在播出的过程中,经常夹杂着贩卖真情、粗俗搞笑等娱乐垃圾,有的甚至为了赢得观众的好奇心,过度包装选手、故意让评委斗嘴甚至以丑为美,缺乏应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媒体这样做是为了收视率,其实他们真的是南辕北辙,节目的收视率最终还是由节目的内容决定的,这种低俗的内容只能引起观众的短暂兴趣,并不具有长久性,因此媒体最好的经营方法,就是在节目中传播真、善、美的内容,只有这些才能真正地、永久地打动人们的心灵。
(三)娱乐节目扭曲化容易误导年轻人
当下电视的娱乐功能被发挥到了极致,而社会功能却被忽视了,甚至造成负面影响,扭曲了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李春宇的一夜成名误导了许多年轻人的价值观,认为成功可以轻而易举,不需要付出努力。一些主持人对嘉宾的附和、崇拜,将明星伟大化,也诱导了青少年的追星潮流,激发了一夜成名成星的思想。当某些节目的质量不足以和其他同类型节目抗衡时,于是乎各种自我炒作、真假传闻便纷纷出炉。“黑他人、抬自己”者有之,“黑自己、博出名”者有之,各种下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搞得节目内外乌烟瘴气,进而引发公众对此类节目的反感。
3.4 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娱乐节目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节目至关重要,部分节目主持人和嘉宾自身的素质低下,以狂妄或者刻薄的语言来博得上位,结果“电视娱乐节目”变成“愚蠢节目”。主持人往往是一个节目的“灵魂”,而现在有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嗲声嗲气,还有的在台上大呼小叫,太过于“个性化”很容易让节目走向庸俗,这类节目很难与观众达到心灵的沟通,节目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
四.娱乐节目平民化的发展路径
“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节目过分追求形而下的‘视觉和快感’,忽视了形而上的‘品质和美感’,导致节目‘人文内涵’缺失。一些节目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的是它的感官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4]娱乐节目平民化如何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展:
(一)节目形式内容独特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在进行节目形式内容独特化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一些国外的或者是港台地区的优秀的节目形式,同时对这些形式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进行“本土化”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既满足观众需求、同时又具有新意的电视娱乐节目。比如央视的《非常6+1》,就是在借鉴外国的电视节目形式,再在我国国情、民情和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形成的,它摈弃对隐私、博彩和恶性竞争的张扬,转向对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境界的关注。以平民化的视点,挖掘生活中普通百姓的艺术潜质,不分男女老少、不划职业界限,每一个有舞台梦想的人都可能成为《非常6+1》搜寻、培养、包装、推出的目标。它把国外“真人秀”节目里面赤裸裸的利益追逐转化成对实现梦想的追求,提出“梦想在你心中,机会在你手中”的口号,把“营销梦想”作为节目的主题,通过娱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这档节目在给观众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坚定观众这样一种信念:生活不能没有梦想,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
(二)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与其他电视节目形式相比,电视娱乐节目“更强调的是‘参与’与‘唤起’, 包括亲身‘参与’或‘想象性’参与,从而‘唤起’ 愉快的情绪”。[5]以往的电视娱乐节目往往是通过满足观众内心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来获得收视率的,它们所采用的“明星效应”,就是以此为原理,邀请明星参加节目,激起观众对自己喜欢的明星的了解欲望,有的甚至通过明星的出丑来博得观众一笑的方式来赢取收视率。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种无门槛的、由平民充当主角的电视娱乐节目,相比较过去那种只是由明星、名人来热闹场面,走马观灯式的表演,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以唱歌为主,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的《星光大道》,以“百姓大舞台”为旗号,以 “百姓自娱自乐”为宗旨,完全打破了以前由明星表演的栏目模式,为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展现在我的机会和舞台,突出了大众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再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通过一些具体的日常小事,还原了明星、名人平民身份,表现出这些明星、名人光环背后其实是有着和平常人一样的情感的。一方面拉近了平民与明星、名人的距离;另一方面呈现在选题上将“艺术人生”解释为“艺术的人生”。于是,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一个民间艺术家、一个作品的幕后人物,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人生》的嘉宾。
(三)提高节目的个性化
个性化对于电视娱乐节目来说是生存之本,是栏目的生命。抓住不同地域,不同收视群体的心理特征,将受众细分,增强针对性,提高节目的个性化特征,是节目创新提高收视率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幽默方式,娱乐也需要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七日七频道》这个栏目,就在京味儿上面大做文章,获得了北京人的热烈欢迎。不同城市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关注对象,娱乐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人关注政治是他们的特点,因此在可以考虑把娱乐与新闻类话题相融;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因此上海人眼界比较广,更与国际接轨,在财经节目、时尚节目以及服务类节目中加人娱乐元素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娱乐节目的投放也要因时而变,如下午6点,这是孩子收看节目的高峰期,此时可以多播放一些少儿类的娱乐节目;而早上9点,是老年人观看的高峰期,老人由于年龄带来的心态的变化,往往使他们倾向于是通过“亲近”的方式来感受娱乐,越是贴心的节目,越能大获全胜,《夕阳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坚持娱乐节目本土化化
我国所有的娱乐类电视节目,面对的观众主体都是中国人,因此无论如何创新,都需要进行“本土化”的处理过程。所谓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就是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遵循电视娱乐节目自身的发展规律,顺应我国观众的实际需要和观看习惯,进行制作、传播的能够体现出民族风格、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境外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断引入过程中,我国的电视节目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力挖掘我国独特的民族资源,加快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进程,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只有立足于本国文化,充分研究本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致力于打造适合本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品质,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建立完善的节目生产体系及节目评估体系
纵观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我国的娱乐节目产生的快,消失的也快,生命周期极为短暂,这跟我国现阶段的节目生产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完善的娱乐节目生产体系应该包括从前期的市场调查、节目创意策划、节目评估体系,再到节目的进入、后期开发以及退出等一系列的环节。[6]电视节目的制作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节目开发之前,应该对市场的竞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观众的习惯和喜好动向应该有着及时的掌握;对节目进行创意策划,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核心,决定着一个节目能否打动观众的心,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节目播出之后,也要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调查群众的喜好和意见,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费用上,要对节目之前的调查给与大量的经费支持。这样能够使得一个成熟的节目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建立完善的节目评估体系,一个电视娱乐节目的设计、制作和经营一定要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节目的播出还应该有个试播的检验程序,在播放前进行评估、把关,提前淘汰劣质的节目,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娱乐节目也有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责任意识,所以娱乐节目的评估体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收视率的层面,还要考虑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
五.结束语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平民化才能丰富娱乐节目类型,满足各种类型收视群体的娱乐需要,将依赖于广大电视工作者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在模仿中实现超越,注重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本土特色,凸显文化内涵,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特色的娱乐节目发展之路。
[1] 和建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研究[D].河北大学:河北大学,2009.
[2]高鸣鸾.品小品──戏剧小品研究概观[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
[3]栾轶玫.解析电视节目低俗化----定义、表象与动因[J].今日传媒.2008.
[4] 汤集安.娱乐节目现状透视和发展建议--兼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13.
[5]张国良、黄芝晓.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