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性与智慧性相结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4-04-17宗凤昌

基础外语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情感性阅读课智慧

刘 畅 宗凤昌

情感性与智慧性相结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刘 畅 宗凤昌

本文对一节成功的阅读课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阅读课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情感性和智慧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渗透,可以进一步领会作品的内涵并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诸多启示。而要让学生获取真正的情感体验,智慧性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品味文本的积极性,进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英语教学;阅读教学;情感性;智慧性

一、引言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但由于教师认识偏差及教学策略失当等诸多原因,目前一些高中英语阅读课存在以下有待改进之处:

1.程序化明显。绝大部分的英语阅读课是按照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或fastreading,detailed-reading等流程展开,这种千篇一律的流程是否适用于每一篇阅读文章值得商榷。

2.任务过于繁琐。在阅读过程中,有的教师频繁更换指令,让学生借助于形式上的听、说、读、写、译等诸多方式去完成重复且繁琐的任务,学生忙得晕头转向,但最后学到的东西并不多,而且还丧失了阅读的乐趣。

3.情感性缺失。许多教师将阅读文本当作篇章结构分析和语言知识讲解的载体,所以文本自身的隽永意味和发人深思的内涵得不到重视。众多优美的文章都没有引起师生间、生生间真正的思想与感情交流。

以上几个问题势必阻碍学生的阅读及语用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思维层次的深化及情感态度的正确养成。那么该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呢?根据教学实践和观察,笔者发现情感性和智慧性应该是阅读课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必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转引自李建平、黄萍,2002)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突显了情感在语言学习和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和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董洪亮,2004)。智慧性的教学流程可给课堂带来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它需要教师对于教育教

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和创造性驾驭,需要教师拥有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

二、高效阅读课堂案例分析

本文以2013-2014学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探究学科内涵,提高课堂效能”面向全省教学公开日活动中的一节英语阅读课为例,从巧妙导入——触动情感、智创情景——渗透情感、话题延伸——升华情感三方面,说明如何将情感性和智慧性融合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之中。

此次公开课课型为高二年级阅读课,教学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2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一文。文本主要通过对前国家体操运动员桑兰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态度的描述,试图阐述幸福的深层涵义。教学流程分为课前热身、话题引入、情景重现、情景再创、话题总结和文本延伸六个部分。

1.课前热身

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播放最近流行的动画电影《卑鄙的我2》中名为Happy的插曲。歌词为:Because I'm happy / Come along if you feel like a room without a roof / Because I'm happy / Clap along if you feel like happiness is the truth / Because I'm happy / Clap along if you know what happiness is to you / Because I'm happy / Clap along if you feel like that's what you want to do.

设计思路及效果:课前热身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兴奋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氛围;二是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启动阶段一般时间不宜太长,大概3-5分钟。学生对课前播放的动画很感兴趣,也大概能猜测到本节课的话题,因为歌曲中反复唱到Because I'm happy。

2.话题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先声情并茂地和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使用教师本人的录音和PPT文本呈现):

Once a king always felt unhappy and asked a wise old man how he could find happiness. “That's very easy,” the old man said. “You just put on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 and you will be happy.” The king thanked the old man and began to look for a happy man in his country. He met many people, but they all said they wer e unhappy.

One day he saw a poor farmer working in the field. The man was singing and looked very happy. The king went up to him and asked, “Are you happy, my good man?” “Yes, quite happy,” answered the farmer. “Can you sell me your shirt?” asked the king.“My shirt?” the farmer answered in surprise. “But I don't have one. In fact, I never had one.”

【课堂片段实录】

T: Do you like the story? Why? (学生各抒己见)

T: Who is the happi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位学生的名字,教师就“怎样才能天天开心”的话题与该同学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设计思路及效果:课堂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成功的导入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活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转引自曹卫中,2013)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带来疲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用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故事引出“幸福是什么”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并使其有话可说,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接下来教师的提问拉近了师生关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3.情景重现

【课堂片段实录】

T: I noticed that the happiest boy in our class was smiling all the time and you were all smiling at

him, too. In fact, happy people always wear a smile on their faces. (PPT展示一幅桑兰灿烂笑容的图片) Who is sh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er?

设计思路及效果:单纯的信息输入不是学习,只有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只有当新的信息被纳入学习者已有的模式并获得了具体的意义以后,学习才算真正地发生了。通过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对桑兰的了解,教师大体掌握了学生的已知信息,同时教师利用学生话语中的信息进行课文中重点词汇的穿插,比如gymnastics, gymnast, specialist, catastrophe等。由于学生对桑兰的认识有限,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课堂片段实录】

T: Let's go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interview (Lines 1-37). Five minutes later we will conduct another interview. The interview is between you and Sang Lan.

设计思路及效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信息利用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熟悉文本第一部分后,一位学生被邀请坐在事先从校医务室借来的轮椅上,班级其他学生则成了记者,对讲台旁的“桑兰”进行了7分钟的采访。采访的同时,教师播放了自制的视频短片,重现桑兰遭遇不幸之前及之后的生活情景,从而使采访的环境更加真实。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机会。

4.情景再创

在上一环节中,“桑兰”接受了学生记者的采访,描述了自己住院前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然后教师将坐在轮椅上的“桑兰”推到学生中去,请学生依次对“桑兰”说句心里话。

【课堂片段实录】

T: That was a catastrophe. Sang Lan was in hospital.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to her? Try to say something to comfort and encourage her.

设计思路及效果:这一环节把课本描述的许多人去医院这一内容进行了情景再创,让学生体验去医院看望桑兰的情景。在教师创设的相对真实的情景下,学生真情流露,既表达了对桑兰遭遇的同情,又说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话,帮助桑兰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遭遇不幸者的同情以及对病人的关爱。

5.话题总结

文本的后半部分呈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体现了桑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桑兰,受邀来到学校以My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为话题进行三分钟的演讲。

【课堂片段实录】

T: It's our great honor to invite Sang Lan to deliver a speech here. Now let's welcome her.

设计思路及效果:输入是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者能够习得语言,是因为语言输入中包含稍稍高于学习者目前语言水平的语言结构,而学习者借助于语境和非语言信息去理解它们(林立,2000)。为了完成三分钟演讲这一任务,学生需要阅读文本剩余部分并找出可以用于演讲的信息,上台演讲时只能携带写有关键词的小纸条。当扮演桑兰的学生在轮椅上被推上讲台时全班学生起立鼓掌。该学生非常投入,好几次眼里含着泪水,他不但充分利用课本的信息描述了自己在逆境中寻找幸福的秘诀和适应新生活的方式,还进行了合理的发挥和创造。

6.文本延伸

经过之前五个环节的层层铺垫,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输出的最难部分——写作训练。这时教师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和桑兰分享一下自己从桑兰身上学到了什么,以及自己对幸福的认识。Downs和Wardle(2007)指出,写作意味着对他人的作品做出思考和回应,因为写作无法和其所表现的内容相分离,故而需要阅读作为支撑。写作练习既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又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幸福对于自身来说的含义,此练习源于文本,高于文本,以读促写,读写交融,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五分钟之后,两位同学在音乐的伴奏下,饱含深情地朗读了给桑兰的一封信。

随后教师再次提出本节课开始的问题:Did the king find happiness? 许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本人也表述了自己的理解: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happiness. Since you shared yours with me, I want to share mine with yo u.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thought happiness was to have a beautiful dress. I got it, so I got happiness. When I grew up, I thought happiness was to achieve goals. I reached them, so I got happiness. Now I think, happiness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In the journey, I meet different people and experience various things. I learn to cherish what I have and be thankful to those who are always there for me.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I'd like to say life is short. So pursue your happiness and enjoy the journey.

设计思路及效果:写作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是一种语言知识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输出。然而,没有一定量的目的语输入,输出则难以实现。交际法教学理论主张真实材料的输入和输出,在远离英语使用国度的环境下,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获得目的语输入的重要途径。以故事开场,结束时又回到故事,整节课首尾呼应。故事开放性的结局让学生能更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学生的回答话语中顺利引出“如果幸福不是一件衬衫,那么幸福是什么”,同时PPT上展示出Happiness is _______, not _________.让学生填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最后教师也同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表达了真挚的祝福。

三、结语

课堂教学由很多任务组成,这些任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任务中机械地完成几个语言习题,获得语言技能,更要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金莺、宋桂月,2003)。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文本有浅层次的理解,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在思维和情感方面有所得,因此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融入情感性和智慧性。教师既要能综合鲜活多样的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以打造灵动高效的生本课堂,又要着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情感氛围,创设真实有效的语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情景交融,达到以情感引发思考,以思考启迪智慧,以实践促进学习目的的实现。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才能创造性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互动,从而提高其综合语用能力,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为其今后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Downs, D. & E. Wardle. 2007. Teaching about writing, righting misconceptions [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58(3): 552-584

曹卫中. 2013. 英语课堂中情感艺术手法及其有效应用的研究 [J]. 教研新干线,(12): 108-109

董洪亮. 2004. 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金莺,宋桂月. 2003.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建平,黄萍. 2002.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培养中学生运用情感策略的能力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 23-25

林立.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210001 南京市第一中学

电子信箱:JSZFC@163.com (刘畅)

编辑:卢晓萌

G623. 31

B

1009-2536 (2014) 04-0039-04

2014-04

猜你喜欢

情感性阅读课智慧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后现代椅子设计中的情感性语义表达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有智慧的羊
语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课堂
智慧派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