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旅游思想与当代旅游发展的启示

2014-04-17杨海红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培训

杨海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邓小平旅游思想与当代旅游发展的启示

杨海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文章围绕邓小平旅游思想的核心——“为什么发展旅游业”和“如何发展旅游业”进行阐述,启示当代中国旅游发展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和创新旅游业态、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及培训教育行业人才,并从整体上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邓小平思想;旅游;启示

0 引言

邓小平是提出中国旅游业产业属性的第一人。[1]在1977-1986年的十年中,邓小平同志涉及到有关旅游产业的谈话共有32次,尤其是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集中论及旅游的五次讲话,对我国当代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开启了我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大门,促进了我国现代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邓小平理论中的旅游元素

1.1 突破旅游产业的性质局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外事接待和文化性是旅游的属性,旅游接待不讲求经济效益,而是从政治角度去思考和安排。为此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负担不小、浪费严重。邓小平从经济角度分析旅游业,提出旅游业要考虑成本,考虑受益。后来又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邓小平就是把旅游摆到了经济产业的位置,就是要增加收入。[2]这大大突破了人们对旅游产业性质的认识,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明确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事实上,早在1975年,邓小平出访法国,参观完凡尔赛宫、巴黎的奥比尼村农场、里昂工业区时,就对法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了真实的体验认知。其后的1977-1979年,对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日本和美国出访,进一步感知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尤其是对新加坡旅游业的认知。通过分析新加坡的旅游产业,邓小平说:“旅游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提出可以利用侨资、外资来发展旅游业。提出旅游业发展要实行按劳分配政策,经济效益要和工资挂钩。提出用人不能按资排辈,要用一些有闯劲、有干劲、有办法的人,可以聘用外国人。提出发展旅游业要注重娱乐业的开展,“可以开饭店、小卖部、酒吧间等,可以搞一些正当的娱乐”。提出可以让外国人参与到我国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中去,如规划西藏、开发石林等。邓小平关于旅游经济的论述突破了人们对旅游传统认识,树立了发展旅游也要考虑成本、提升收益的经济思想,拓展了旅游认识的局限性。

1.2 突出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

旅游业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经济产业,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对于区域旅游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解放后的30年内,旅游活动仅仅是外事接待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没有思考过其经济属性,更不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邓小平不仅提出旅游的经济属性,并且提出了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邓小平说“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突出”就是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来看;“加快”就是要将旅游业做大、做强,从而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体系和大观念。“突出”与“加快”明确了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邓小平说:“旅游收入的外汇要与地方分成,开创时国家要投点资”、“省里要有个规划”,邓小平强调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主导作用。中国旅游业一方面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不断摸索、创新,形成中国的旅游发展特色,确立区域旅游产业格局,创新中国旅游业态模式。

1.3 凸显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旅游业的发展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邓小平提出要把旅游业“办成综合性行业”,要与相关产业融合进行,要突破传统模式下的行业分工,把旅游业办成跨行业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要“以发展旅游业为中心,搞一个综合方案”,“要把发展旅游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邓小平认为旅游发展要结合城市现状,处理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关系,景区景点建设,要做好吃、住、行、游、购、娱这些基础环节,服务要优质,行要便捷、住要舒适、吃要美味。邓小平关于旅游综合性的谈话,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各相关行业共促发展,共赢共利的结果。

1.4 推动旅游产业的培训教育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邓小平在与国家旅游总局负责人谈话时说“要搞一些培训班,培养翻译、导游、经营管理人员,甚至服务员,服务员也要有知识,有一点外语基础”。1979年1月6日在与国务院负责同志谈话时说“要抓紧服务人员的培训,要他们学外语,不然盖起来旅馆就没有服务人员”;提出“赚钱多的工资就要多,搞得好的年底就可以拿双薪”。提出“导游要有章程”,“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使旅游从业人员在管理服务方面有档次、上水平,不断满足中外旅游者的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整体素质及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软件,也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

1.5 推广旅游产业的品牌形象

邓小平视察黄山时提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对于具体如何打造推广旅游品牌,邓小平指出:“要做一系列工作”即旅游发展要有规划,景区“开创时国家要投点资”,景区建设“要很好地创造条件”、“要搞好服务工作”、“要加强景区宣传”等。他以安徽祁红茶叶、“文房四宝”等旅游工艺品为例,提出要做好包装、细分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赚外汇”,还起到“口口相传”的宣传作用;提出长城、敦煌等景区要有宣传片,明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宣传中的作用等。根据邓小平对旅游形象的系列论述,中国开始注重旅游业的形象推广问题,自1992年起,国家每年举办主题旅游年活动,整体宣传促销国家旅游形象。我国各区域也开始重视旅游形象的宣传营销,涌现出诸如“好客山东”、“老家河南”、“醉美贵州”、“诗画浙江”等省域营销口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客源市场的拓展,产生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

2 邓小平旅游思想对当代旅游发展的启示

2.1 旅游发展的产业融合策略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在产业转型的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必须与第一、二产业联动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邓小平认为“发展旅游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在产业融合状态下,旅游业不仅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发展城市旅游、都市旅游、购物旅游等产业,也要与商务活动、工业遗址相联系,开发商务会奖旅游、工业创意旅游等业态。在邓小平旅游产业融合思想影响下,旅游业的全面发展需要与乡村聚落和第一产业的融合,农村野趣、乡民的耕作方式及丰富的自然生态,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乡村游适宜乡村产业的升级转型,适宜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适应我国健康养老休闲产业开发。除了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开发外,旅游业也可以与其他第三产业相融合,影视旅游、修学旅游、拓展旅游、邮轮旅游等现代旅游服务业就是旅游业与影视拍摄、教育教学和邮轮产业等活动的融合。而在这些相关产业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与旅游业相联系,要从产业相融合的角度开发旅游业,实现其持续发展。

2.2 旅游发展的规划先行思路

旅游要发展,必须规划先行。邓小平曾说旅游发展“省里要有个规划”,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使得区域旅游开发之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规划先行的思想与2013年4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不谋而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各级政府应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要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旅游规划编制是为了更科学的进行旅游产业开发,这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还是旅游业科学发展、防止浪费的举措。

2.3 旅游发展的教育提升路径

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态度与服务技能等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之一。邓小平曾多次谈到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问题。提出要有旅游培训班,要开设与旅游有关的专业,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服务礼仪的培训,针对我国入境旅游构想,还要有外语知识的培训。1979年1月6日在与国务院负责同志谈话时说“要抓紧服务人员的培训,要他们学外语,不然盖起来旅馆就没有服务人员”。正是基于此,我国在1978年和1979年,先后开设了江苏旅游学校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了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历程。35年来,我国旅游教育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存,学术教育与应用研究并举的全面旅游教育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公布的信息,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共有各类旅游院校2 236所,在校生共计107.34万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为57.62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为49.72万人。旅游教育培训为446.84万人次,其中岗位培为415.44万人次;成人学历培训为31.40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职工教育培训量为268.29万人次,旅行社职工教育培训量为88.69万人次,旅游区(点)职工教育培训量为65.25万人次,旅游车船公司职工教育培训量为11.12万人次,旅游行政部门职工教育培训量为5.41万人次,其他教育培训量为8.09万人次。旅游教育和培训要将合适人员安排在适当岗位上,要注重旅游教育师资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将会进一步提高从业者的队伍,工资待遇的提升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将会留住优秀人才在行业体系中。旅游教育和培训的模式提升,不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我国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 结束语

邓小平旅游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先后出访法国、新加坡等旅游发达国家中体验出来的,也是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中体会到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旅游发展的行动指南。邓小平旅游思想包含着旅游的性质分析、旅游的作用及特征等为什么发展旅游的内涵,也包含着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等怎样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性建议。在经济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视域下,运用邓小平旅游思想引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旅游新业态、培养从业人员素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杜一力.再学邓小平论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2-09-10(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国家旅游局.邓小平论旅游[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Study on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n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Tourism

YANG Hai-hong
(School of Business,Jiangsu Engineer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antong 226007,China)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re of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n tourism from such angles as why to develop tourism and how to develop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temporary tourism derives a good deal of enlightenment from it,that is,promoting industry integration,innovating tourism industry,pla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s well as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education industry,promoting the overall qualities of employees and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as well.

Deng Xiaoping’s thought;Tourism;Enlightenment

A849

A

1671-9891(2014)04-0021-03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4.006

2014-08-12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校级科研计划项目“历史街区创意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FYKY/2014/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海红(1977—),男,陕西铜川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培训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