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给学生留一个向上的出口

2014-04-17潘珊英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拍球砖头小苗

●潘珊英

近日,在学校大队部进行低年级拍球比赛时,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领了一个孩子来到裁判老师面前,指着孩子对裁判老师说:“他很笨,写字算术一点都不会,所以拍球也不会的,这样的孩子可不可以不算在内? 否则算拍球合格率对我们班不公平! ”裁判老师有些为难,于是俯身问孩子:“会拍球吗?你努力拍,拍得好老师奖励你! ”原本有些紧张的孩子见裁判老师这么亲切的鼓励,就拍起球来。令在场人惊讶的是这孩子会拍球,而且拍得很不错,一分钟竟然拍了100 多个! 裁判老师拉过孩子惊喜地表扬了他, 并想到过些天要跳绳比赛了就顺便追问:“那么跳绳你会跳吗?”孩子点点头并告诉裁判老师:“我每天都在家里练的!”在场的人顿时严肃起来,都感觉到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些画面:砖头底下探出一棵瓜苗,搬开砖头一看, 发现这棵小苗的嫩茎在沉重的砖头底下艰难地绕了几个圈才在这里找到一个可以探到阳光和空气的向上出口; 石缝里长出的青草凭着缝中一点尘土都要绽放它绿色生命……也许这些种子着土之处决定了它们成长的艰辛, 但幸运的是它们最终找到了向上成长的出口, 得以重新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下。相比这些重见天日的小苗,是不是我们有些学生更显得不幸,他们因为学习成绩的不好,被老师一只如来大手堵住了所有向上的出口。 如果一直找不到探出头来的出口, 那么娇嫩的种子幼芽终究在挣扎绝望中萎去。

我们该相信每个孩子心底深处都都有一种向上、乐善的天性。 我们常常被“分数”障目,不见学生整个“人”,不知不觉在分数量化导向中渐渐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方面,把学生物化了,用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为了好中差三等,如果成绩不理想,那么其他所有的优点都不叫优点,叫“不务正业”,并且如案例中所述的那样,你不用展示我也不用询问,我就断定你是不会拍球的。这对于一个听老师话,天天在家里苦练拍球渴求以自己拍球之长补学习之短,想以此换回一点尊严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打击?

孙云晓老师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他们每个人蕴藏着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多种原因,这些上进心、积极性、创造性, 这些情感和智慧潜能往往长期处于沉睡状态, 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们沉重的主体意识。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手势,一次信赖的微笑,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 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 最灵动的东西发挥至致,让它成为孩子们的“点金石”。在我们当前的班级授课制中, 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畦秧苗,在这些秧苗中,不是每一棵都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他们将来会成为社会中不同角色, 派上不同的用场, 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着眼于提高他们整个生命的质量,努力让他们往上长。

常不愿意听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的把教师圣人化的话,因为实觉愧不敢当。但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日常工作中的确要注意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稚嫩柔弱的心芽, 要有胸怀能够容忍后进生在学业上暂时的落后, 关注他感兴趣并愿意努力去做好的方面,引导他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一言蔽之——请给学生留一个向上的出口。

猜你喜欢

拍球砖头小苗
和爸爸一起锻炼
拯救小苗
捡砖头思维
非遗保护与巴身小苗寨“常胜”乐器文化管窥
颠倒歌
守信
守信
拍球真好玩
拍球游戏
拍球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