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的隐性课程建设

2014-04-17

教育现代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习生隐性职业道德

袁 曦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的隐性课程建设

袁 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 北京 100102)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概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进行隐性课程的建设,要注意慎重选择实习幼儿园、加强实习课程建设,加强实习规章制度建设及减少实习中负向的隐性课程的影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实习 隐性课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专业幼儿教师的任务,而教育实习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合格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可以了解真实的工作情境,形成初步的工作技能,掌握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缄默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职业信念,同时 可以实现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因此,教育实习日益被视为联结学术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的桥梁和教师职前教育的顶峰型实践环节,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前教师培养机构的关注。[1]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 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潜课程”“隐性课程”“无形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它以潜在性、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隐性课程研究已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高职学前专业教育实习中,既要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也要注重隐性课程的建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出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 隐性课程的特征与构成

隐性课程在当代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其特征决定的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内隐性和潜在性;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无意识的教育价值,主要通过暗示、模仿、感染和认同的方式产生影响;第四,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的,其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在学校教育中,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 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 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 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教育大辞典》第一卷第275页)。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主要包括教育见习、保育实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几个部分。在实习过程中,隐性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于实习材料和实习工作中的隐性课程。实习材料主要包括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观察记录和实习总结等,在这些材料中除了外显的知识、技能之外,同时也是儿童观念、工作规范、教师信念、价值观等的载体。同时,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和具体操作,包括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儿童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实习的反思、教研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师生互动关系、教学效果测评等都隐藏着隐性课程的内容。

(二)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实习幼儿园的布局环境布置,实习班级的环境创设和卫生等。布局合理、整洁,充满童趣的环境可以很快将实习学生带入工作氛围,自觉规范将自己的行为,并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三)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实习幼儿园和学校共同制定的有关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生活制度、活动制度、考核评估制度、行为规章等。严格、充满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会帮助实习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

(四)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这是对实习学生影响最大最明显的方面。最核心的是实习幼儿园深层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奋斗目标和风气、教师形象等。外层则是外显的心理文化,对实习学生影响大的主要是舆论环境 、人际关系(领导与员工;教师与幼儿;教师之间;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和交往礼仪等。这些东西通过感染、暗示和模仿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实习生,构成一个巨大的心理场,对每一个实习生都产生着难以抗拒的效应。

二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隐性课程因素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可以促进实习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幼儿教师来讲,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更决定了职业的成败。近来出现的一系列幼儿教师虐童等极端事例,突出表现为缺少职业道德及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同和热爱。

那么,如何促进学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呢?职业道德不是仅仅靠课堂中认知习得的,必须在职业情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实习中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是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相对于显性课程来说,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德育作用。相对于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充分利用人的无意识因素,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抗拒和逆反心理,而且这种影响作用非常持久和深远,可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因此,“隐性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为有力,惟一综合性考虑隐性课程的方法是把它看作道德教育”。[2]其二,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形成脱离不了具体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是人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脱离具体的职业活动谈职业道德是苍白的。因此,在学前专业实习中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二)可以促进实习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职业的成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职业专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核心能力,它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态度、兴趣、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处理信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适用与所有职业,是现代社会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这种情况下,显性课程给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隐性课程的作用非常强大。关于这一点,杜威早就有相关阐述,他认为学生从“正式”学习(正规课程)的经验或知识中所学到的只是一部分,其中还有一部分同时产生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情意方面的学习(亦即潜在课程的学习)。这种学习有时比“正式”的课程(如阅读、地理、历史)还重要。因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主要是正规课程或显性课程)是经过编写、抽象化了的,本质上是静态的,是为预设的生活作准备的。而生活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可能以后不管用了;为了面对未来变动的社会,有关学习的态度、兴趣、价值及信念往往是最需要的经验。[3]

幼儿园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做好幼儿教师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决定工作成败更重要的是对幼教工作的信念、态度和兴趣,对幼儿的认识和热爱,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愿望和方法,能够反思,较好地处理与家长、同事、领导的关系等。而这些相当一部分是由隐性课程带来的。因此,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充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因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方法

(一)慎重选择实习幼儿园,与实习幼儿园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

环境是制约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重要外部条件。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对实习学生来说,对他们以后职业生涯和生活态度影响重大的是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和人际环境。这些是隐性课程中最富有情感性、最能打动人、最能影响人的部分。它们通过感染、模仿、暗示等形式深刻地影响年轻的实习生,许多实习生的总结都谈到幼儿园教师的榜样作用,和谐的幼儿园氛围和人际关系 ,幼儿园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幼儿园教师对实习生的关心和指导、幼儿园教师精湛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等。可以说,在什么样的幼儿园实习,决定了实习生最初的教育观念、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合作与和谐、工作的眼界和格局等。

因此,首先要选择园风好、口碑佳,教师梯队合理的幼儿园,尤其是各级示范园。要与实习幼儿园建立稳定且富有实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如幼儿园提供实习机会,高职院校给予科研和培训方面的支持,使幼儿园成为教育实习的主动参与者。

(二)加强实习课程的建设。

教育实习课程是实习工作的核心,也是整个实习工作的支撑和基本框架。实习课程指实习生经由实际观摩见习、模仿、教学、评价、反思等过程,了解幼儿园生态、幼儿特质、形成实践性知识和能力,建立积极正向的工作价值观和教学理念。实习课程主要包括教学实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实际、实施和评价反思;幼儿园游戏和区角活动的实际、实施和评价等)、班级管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的创设;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与家长沟通交流等)和教研活动。

实习课程是实习生成长和实习工作开展的依托。但是目前来看,相对于学科课程来说,实践课程一直未形成体系完整的课程结构,致使教育实习的课程价值未能被充分开发出来。同时,由于在教育过程中,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当前的实习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做好幼儿园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手册,充分开发其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如对幼教工作的热爱,科学的儿童观、科学的教育理念,遵从儿童的发展规律,和谐的师生关系、合作的同事关系,遵守工作纪律、学习和创新,教师的良好形象的塑造等要渗透其中。第二要督促和指导实习生做好活动设计、填写幼儿观察记录、做好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反思和工作总结等,努力发掘积极的隐性课程因素,如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幼儿和幼教工作的认识和体察,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等。

(三)加强实习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建设

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蕴含了非常重要的隐性课程因素。规章制度的功能首先是约束和规范,第二是激励和引领。学习、建设和实施严格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养成实习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

一般来说,幼儿园实习的规章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要组织实习生认真学习和体会。第二层面是实习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可在实习工作开始时请实习幼儿园相关老师讲解。第三层面则是学校对实习工作制定的规章,主要指实习生守则,包括实习任务,工作纪律,请假规定等。

(四)注意减少实习中负向的隐性课程的影响

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一定会出现一些与专业教育传递的正统教育教学观念相违背的、负面的、非专业的隐性的课程因素,如怀疑幼儿教育教学的理论,实习中过度强调技艺性知识、认可并追求教师权威,认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观念等。这样的负向的隐性课程的影响往往会破坏专业学习和实习的成果。

因此,幼教实习中必须注意减少负向隐性课程的影响。一是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学校的实习带队老师要有意识的与实习生谈话、指导,从而澄清一些非专业的、甚至是负向的观念和做法。实习带队教师也要多与实习指导教师交流,在教育理念方面尽可能达到统一 。第二要注意引导实习生的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石。教育反思实质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的沟通和对话。只有通过有效的反思,才会不断使内隐的知识显性化,才会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才能够判断和减少实习中负向的隐性课程影响。[4]

总之,在高职学前专业的实习中,隐性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隐性课程不仅是显性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加强实习中的隐性课程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胡福贞.当代英国高等院校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其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09(9)

[2] [美]柯尔柏柯.学校的德育环境[M].见瞿葆奎主编《德育》第7卷.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蒋述卓,张桂国.论大学潜在课程教育教育的作用和影响[J].南京: 东南大学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

[4] 苏贵民 林克松.论教育实习中反教育的潜课程[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袁曦(1971-),女,汉族,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和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实习生隐性职业道德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