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R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选修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14-04-17罗娟
罗 娟
教学实践与探究
READR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选修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罗 娟
本文针对某校开设“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后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教学中的有效性。
高中英语;选修课;READR教学模式
一、引言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文学的精华和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对诗歌的学习,不仅是对语言的学习,更是对一个民族的生活、信仰、习惯等文化内涵的学习。英语诗歌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形式,不仅在纵向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横向上也覆盖了英语国家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教育部,2003)将“了解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列入语言知识八级目标中,将“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列入文化意识七级目标中,建议在任意选修课的欣赏类中开设“英语文学欣赏入门”等课程,凸显英语诗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接触英语诗歌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多种英语诗歌体裁,帮助他们提高诗歌赏析能力。为此,某校从2012年9月起开设“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三轮,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阻止了选修课程的研究深度
开设“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一些教师认为在高三阶段,学校教学任务繁重,且选修课程对应试没有直接的价值,开设“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既费时又费力。他们抱着“是否开设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无所谓”的态度,从网上随意下载一些英语诗歌和课件,或是从大学教材中随意选一些自己熟悉的英语诗歌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使得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授课研究重点。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兴趣
《课标》指出,选修课程的系列II任意选修课程分为三类,即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教育部,2003)。然而,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教师忽视了“高中英语诗歌
赏析”选修课程的教学特点,把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上成了古英语语法课、古英语单词或生僻词的词汇课、诗歌翻译课或背诵课,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忽略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和人文素养,严重抑制了学生对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文学修养的不足影响了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普遍认为,由于大学时的文学积淀不足,自身的语言功底和诗歌欣赏水平有限,对教授诗歌作品的方向和尺度把握不准,对诗歌赏析的教学方法很陌生,无法胜任英语诗歌赏析的教学工作。另外,当前许多英语教师培训或继续教育的关注点也主要在教材的使用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有效性、高考复习的有效性等方面,很少有英语诗歌欣赏等方面的相关培训。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有效的诗歌赏析教学模式,以此来带动和提升一线教师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英语诗歌赏析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行动对策
(一)READR教学模式的结构内涵
选修课程的意义并不只是学习内容的补充,而是学习方式的补充与引领,是为促进学生未来学习方式之转变而开展的学习活动。选修课程是以体验式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为更深刻的学习往往不是在单纯的听讲中完成的,而是在经历和体验中“绽放火花”。鉴于此,笔者阅读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包括Showalter(2003)的“阅读促发展”理念、Kolb(1984)的“体验学习圈”理论、Daniels(1994)的“文学圈”理论以及Rosenblatt(1978)的文学作品交互理论,即“阅读是特定读者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文本的特殊体验;阅读不是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而是读者、文本、环境三者的交互过程”等。笔者参照上述理论,建构了“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其中的READR由reading, exploring, assessing, developing和reciting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对应阅读、探究、评价、发展和朗诵五个要素。
1. 阅读
本环节与选修教材中读前的“导读介绍”和读时的“分析探究”中的“分析结构”与“梳理诗境”部分相对应,包含朗读、默读、研读三种形态。朗读即要求学生按韵律节奏流利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中的语言美;默读则是无声阅读,学生需要在读中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同时分析结构、梳理诗境、概括大意等;研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的深度互动,以阅读思考题为线索,运用综合分析、比较、归纳、质疑、评判性思维等方式把握文本的内在语义。在具体操作中,可分为“导读—共读”两个步骤。导读可分为“导内容”和“导方法”两个方面。“导内容”主要包括导入诗歌作品主题、介绍诗人信息和相关作品篇目、简述诗歌知识和写作背景等;“导方法”主要是指导诗歌赏析的技能,如了解其韵律和节奏,把握理解其大意和框架,学会运用阅读作品后的词汇注释帮助理解,读中如何做标记、写评注等。“共读”步骤主要是指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阅读诗歌,一起围绕三种不同的阅读形态共同完成诗歌结构与诗境的梳理和分析。
2. 探究
本环节主要指对诗歌主题、写作技巧、诗境内涵、象征含义以及语言特征的探究,与教材模块中读时的“探究主题”以及读后的“欣赏评价”中的“语言欣赏”“探索修辞”“诵读练习”和“诗歌赏析”部分相对应,包括思索、分享和讨论三种活动形式。思索主要是个体与诗歌文本互动,筛选和处理重点信息,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诗句信息和诗歌结构进行预测、判断、推理,获取新信息,证实作者观点,修正个人见解;分享是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如学生在班上朗诵诗歌,赏析优美句子或用词,解析难懂语句,解读诗人的情绪、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特征等;讨论是交互的小组合作学习,如针对诗歌信息的小组或同伴交流。在操作层面,探究是
“互动—产出”模块。首先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间在互动中实现“思索(个体思维操作层面)、讨论(群体思维操作层面)和分享(群体思维操作层面,指向朗读体悟、解析难点、讨论观点等视角)”。“产出”是基于阅读鉴赏和探究后的朗诵和诗歌赏析活动。朗诵可以是整首诗歌的朗读或背诵,也可以是其中一节;诗歌赏析可对诗歌中的某一问题阐述观点,对诗歌中的某一诗境或语句进行分析,对不同文化做比较分析或是对主题相关问题进行创造性写作等。
3. 评价
形成性评价部分包括自评、他评与互评,与读后的“欣赏评价”中的“综合评价”部分相对应。自评是个性化评价,每位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我调控,在阅读后自我评估语言知识、赏析能力和情感态度三方面的发展情况。他评是教师动态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综合考评学生的朗读水平、赏析情况(思考题完成情况、诗歌赏析的撰写、课外拓展阅读)以及诗歌朗诵等方面,其着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英语诗歌阅读态度、思维能力等。互评是生生之间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互相评价诗歌阅读的进展与诗歌朗诵,同时也将此作为选修课程学分考评的重要依据。操作中体现“引导—推动”的思路。引导,即在活动启动阶段施加“拉”力,将学生引入诗歌阅读圈,形成前行的惯性;推动即在活动开始后施加“推”力,让其在诗歌阅读圈的轨道上匀速前进。
4. 发展
本环节与选修教材中“课外模块”部分的“拓展阅读”和“拓展写作”部分相对应,其目标是促读、促写和促思。通过诗歌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发展阅读策略意识;通过诗歌阅读扩大词汇量,在阅读中学习语言形式,提升语用能力,把握诗歌的写作技巧,以写诗歌赏析的方式促进创意表达;通过诗歌阅读大量接触真实的原著语言,并在阅读和欣赏诗歌中发展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操作层面上,这是“反思—超越”发展模块。“反思”是对行为的理性思考,学会以阅读为出发点思考自身在诗歌阅读中的收获;“超越”是实现读写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大幅提高。
5. 朗诵
本环节侧重发展学生在阅读、欣赏诗歌基础上有节奏地朗诵的能力,因而是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综合评价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
(二)READR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笔者采用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执教了一节以莎士比亚的Sonnet 18为内容的“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旨在通过课例分析探讨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本节课的教学课型是英语诗歌赏析(任意选修课),共45分钟。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设计: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Sonnet 18出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笔者编写的《高中英语诗歌赏析入门》选修课程教材的Unit 1 William Shakespeare。教材内容分为Warming up, Read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mprehending, Translation五部分。具体包括莎士比亚的生平介绍、诗歌原著、生词注释、课后阅读理解和译文,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Sonnet 18是典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由三个四行体和一句对偶句组成,具有代表性的五步抑扬格和韵律(ABAB,CDCD,EFEF,GG),含有多种修辞法,如拟人、明喻、暗喻和双关等。开篇第一句,诗人把他的爱友比作美好的“夏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不加含蓄地点明她的美。接着诗人借助五月的嫩芽、夏天的期限、强烈的阳光这些意象解释了“你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然后将她的美丽比作“长夏”,进一步称赞她的美丽不会因时间而失去光泽。最后,诗人转向诗歌本身,表示这些诗句是永存的。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针对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求,将诗歌赏析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提到的Shakespeare以及古英语和英语诗歌赏析结合起来,充实和延伸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设置
(1)语言及背景知识:初步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与著作;识记Sonnet 18中的古英语单词:thee, thou, thy, art, hath, ow'st, grow'st, wander'st;掌握Sonnet 18的结构:三个四行体和一句对偶,韵律是ABAB, CDCD, EFEF, GG;理解Sonnet 18中的修辞法:拟人、明喻、暗喻和双关;
(2)语言技能:能流利地、有节奏地朗读、背诵Sonnet 18;能正确写出有思想的诗歌赏析。
(3)情感态度:能乐于模仿、积极参与诗歌朗读,体会英语诗歌的节奏美和语言美;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生命、自然、诗歌的永恒;能在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4)学习策略: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能借助联想建立与诗歌赏析相关维度之间的联系;通过听录音,能善于总结诗中的押韵规律并加以应用;能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诗歌中的修辞法;能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同学交流与沟通;能通过网络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诗歌信息,拓展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赏析英语十四行诗。
(5)文化意识:培养世界文化意识,增强对英语诗歌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在学习Sonnet 18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精致的措辞和美妙的比喻,能体会诗人的热烈情怀,学会从古英语、结构、内容、韵律、情感、语言和主题七个方面赏析英语诗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十八首,从而学会如何赏析其他的英语十四行诗。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诗歌的主题:自然界夏天的美——有生命力的你的爱和美——诗歌的你的永恒——诗歌的永恒。
教师通过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和搭建语言支架,列举诗中的意象,分析其优美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
第一步:导入
任务(1): 头脑风暴活动,讨论“当你读一首诗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任务(2): 阅读短文,了解诗人(莎士比亚)的基本信息,包括全名、生日、出生地、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任务(3): 听录音,找出每行诗的押韵词,然后归纳整首诗的韵律。
任务(4): 按韵律把诗分成四部分,找出其结构。
任务(5): 以第一个四行诗为例,找出其中的古英语单词。
任务(6): 用现代英语替换古英语,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设计意图: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通过回答自己读诗时最感兴趣的方面,借助联想建立与诗歌赏析相关维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七个维度(诗人、韵律、结构、语言、内容、情感、主题)来赏析十四行诗。接着学生阅读短文,了解诗人的背景。自然引出莎士比亚的Sonnet 18,让学生初次听录音,找出押韵词和韵律,根据韵律将诗歌划分成四部分(三个四行体和一句对偶),初步了解十四行诗的韵律和结构。最后,要求学生找出第一个四行体中的古英语,并引导学生用上下文来猜测这些古英语(thee, thou, art, hath)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找出诗中其余的古英语(thy, ow'st, grow'st, wander'st),用现代英语去理解这些古英语,呈现其他的古英语(dost/doest, doth/doeth, hast, hadst),鼓励学生自己根据上面的构词法来猜测其意思。此后,用现代英语替换诗中的古英语并集体朗读诗歌,以解决古英语单词带来的理解困难并初步体会诗意。可见,教师在导入阶段设计不同的任务,目的不仅是导内容,即引导阅读诗歌的相关内容,减少学生因不认识词汇而对诗句理解产生困难的情况,其目的还在于导方法,即指导学生主动阅读诗歌的技能和维度,让其学习相关诗歌中的古英语单词,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中世纪的诗歌奠定语言基础。
第二步:分析和探究
任务(1): 默读诗歌,讨论诗人在对谁说话。
任务(2):根据诗歌的框架,借助修辞法,体会诗人对诗境的情感。
任务(3):猜测最后一组对偶句的寓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朗读现代英语版的诗歌后,根据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和诗歌中的描述,猜测莎士比亚在对谁说话。这样的设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学生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好友,一个强壮的男人;也有学生认为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学生在主题和诗歌的基本框架基础上梳理诗歌的思路和诗境,教师随即介绍诗中出现的修辞法,借助修辞法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诗人对诗境的情感。最后是让学生猜测对偶句的寓意,理解诗歌的主题。本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完成不同层面的任务,默读体悟、解析难点、提出质疑等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思考的能力。
第三步:欣赏与评估
任务(1):研读诗歌,找出你喜欢的诗句,阐明理由。
任务(2):跟着录音朗读,注意五步抑扬格和朗读技巧。
任务(3):通过填写空格来完成这首诗歌的赏析。
任务(4):完成Summing up,评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读后的欣赏与评价过程。教师让学生研读诗歌,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阐明理由,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划分五步抑扬格的抑扬调,注意连读和不完全爆破音,然后再次跟读录音,练习十四行诗的朗读。鉴于不同的学生对这首诗有不同的理解,学习撰写诗歌赏析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英语诗歌赏析,教师很有必要提供一篇范例,用填写空格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诗歌赏析的框架。最后,让学生完成本课小结,综合评价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以阅读为出发点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欣赏诗中的妙句,主动思索和体会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诗歌赏析写作载体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思维水平。
第四步:课外拓展
任务(1):根据课堂所学的方法自学Sonnet 29。
任务(2):背诵Sonnet 18和Sonnet 29,完成Sonnet 29的赏析。
任务(3):如果感兴趣,上网查阅莎士比亚的其他十四行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明确课外拓展阅读与写作的任务。背诵诗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撰写赏析有助于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对诗歌的赏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赏析Sonnet 29,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自学新的英语诗歌,从而提高学生对十四行诗的赏析能力。
三、结语
(一)课例反思
课后笔者和听课教师进行了研讨,大家对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的实施达成了以下共识:
1. 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READR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开设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无用”的观念。借助修辞法来欣赏诗歌语言的美,探究其语言特征,既可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又可让学生接触地道、真实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同时,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基于诗歌内容进行开放式写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意识到了开设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有助于深化、充实和延伸英语必修课的教学。
2.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诗歌的兴趣
基于READR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只注重阅读微
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言知识学习的弊端。从导读到共读,让学生不仅了解了英语诗歌(十四行诗)的基本概念(四行体、对偶句、五步抑扬格、韵律、古英语)、莎士比亚的生平及相关文学作品,而且还掌握了英语诗歌(十四行诗)的赏析技能。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英语诗歌赏析活动,通过课堂上的朗读、默读和研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言美,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评价和思考;在课外有选择地朗诵自己喜欢的英语诗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诗歌的兴趣。
3. 有效弥补了教师文学修养的不足
READR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充分利用“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教材中的教学指南,学会从不同的维度指导学生赏析英语诗歌,了解诗歌相关的写作知识、诗人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和诗歌背景知识,通过网络拓展阅读,从而最终提升教师自身的英语诗歌赏析能力。
(二)教学启示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设任意选修课顺应了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陈素萍,2009)。笔者认为,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诗歌赏析选修课程中的运用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探索:
1.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指导
任意选修课程需要更多的课外练习和探究,尤其是“高中英语诗歌赏析”类的选修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显得很重要。借助英语诗歌体验阅读READR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教师的选修课程教学培训
目前,很多英语教师缺乏开设任意选修课程的经验和信心。因此,学校在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有关选修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培训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校本研训,组织开展校内英语学科多门选修课程的开发及教学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加强对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Daniels, H. 1994. Literature Circles: Voice and Choice i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M]. York, Marine: Stenhouse Publishers.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Rosenblatt, L. 1978. The Reader, the Text, the Poem: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the Literary Work [M].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Showalter, E. 2003. Teaching Literature [M].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陈素萍. 2009. 高中英语任意选修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 15-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通信地址:312030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中学
电子信箱:lj2006007@163.com
编辑:张翅
G623. 31
B
1009-2536 (2014) 06-0044-06
2014-09
*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的教材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4SC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