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结缘外国留学生

2014-04-17

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奖学金外国教育部

■本刊记者 宋 亮

中国大学结缘外国留学生

■本刊记者 宋 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大学留学。来华留学人数逐年在递增,特别是近年来递增的速度更快,都有哪些因素在吸引着国外留学生呢?外国留学生都到哪些学校学习?哪些学校是留学生最喜欢和推崇的高校?对此,《教育》旬刊参考一些公开数据及实际入学反馈情况,梳理出在外国留学生中最有特点的10所国内大学。

3月5日,在中国国际教育展发布会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孙建明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去年留学的各项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5.6万人来华留学,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人员最多的五大生源国分别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和俄罗斯。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等三项均创新高。来华留学生总数增加28169人,同比增长8.58%;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增加56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增加4554人,同比增长15.83%。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47890人,同比增长10.77%。

中国正日益成为接受海外留学的大国。这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需要。

吸引来华留学原因

杜歌蕊森,美国人,45岁,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放弃了在戴尔公司的事业,来到中国攻读MBA。她说,“这里有真正的机会。”李雅婷三,芬兰人,27岁,是一家大型零售公司的管理人员,她利用休假的机会来中国攻读一年期的商务学位。她说,“中国发生的事情比欧洲多。”齐乔纳森,25岁,美籍华人,父母是中国人,他说回到“祖国”在光华管理学院攻读MBA,使他不同于美国研究生院的同行。

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是我国政府的长期策略,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奖学金和教学设施,促进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强化中国的软实力。所谓软实力,就是不以金钱和物资相胁迫,而产生的吸引力。教育和文化是软实力的主要产生领域。与此同时,美国以及亚洲和欧洲各国也在引导本国学生赴中国留学。香港大学教育学教授薄吉拉德说:“学生交流与外交相关联。”

香港大学教授杨瑞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明确表示,我们需要软实力,而且我们愿意对国际教育项目增加支出。许多国家已经将教育作为助推本国软实力的一种方法,美国、法国和日本很久之前就开始这样做了。中国现在才刚刚开始。”

2013年11月25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部委微博开放日”活动中提到,未来我国将采取措施吸引留学生来华,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张秀琴表示,过去5年来华留学人数平均年增长率都是两位数,目前在华留学生接近33万人。对此,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已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将采取措施,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为此,中国高校将提供更多的英文课程,来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现有34所中国大学提供英语教学课程,而且政府表示计划到2015年为海外学生提供5万份奖学金。

彼此需要,不约而同

中国为了提升软实力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同时,西方国家也迫切需要增加对中国的了解。为此,美国和欧洲政府也在增加投资,鼓励更多学生到中国留学。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大约是29万人,而在2001年仅为6万人。在2011年外国留学生中,韩国人(62442人)最多,其次是美国人(23292人);日本(17961人)、俄罗斯(13340人)、印度尼西亚(10957人)和印度(9370人)在华留学生人数也很多;2011年欧洲留学生也在中国接受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排名前两位的是法国(7592人)和德国(5451人)。

问题11 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满足f(a)·f(b)<0,函数f(x)在区间(a,b)内是否恰有一个零点?

2010年,美国推出了“10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计划到2014年将赴华留学的美国学生增加至10万人。到2013年底,已有6.8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中欧高级人才对话(HPPD),被欧盟称为“欧中关系第三支柱”,在2013年4月份举办了首次欧中高等教育对话。这次对话后,中国政府宣布未来5年将为欧盟学生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之后不久,英国政府马上宣布了在3年内派遣1.5万名英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计划。2013年9月26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北京举行欢迎招待会,邀请目前在京学习的英国学生及获得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资助来华就读的“Generation UK”项目学生。到2016年的3年时间里,该项目计划协助至少1.5万名英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或工作实习。该项目为前往中国大陆各学府学习的英国学生颁发奖学金。

美国的“十万强”留学中国计划是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提出的,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如今,全国620所来华留学接收院校均可接收“十万强”计划学生。目前已有6.8万美国学生通过该计划来华留学,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武汉等城市。

中国高校魅力何在

有教育学者研究认为,就外国留学生个人来说,其在选择来中国学习时,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一是政治与外交关系。和平的外交关系是国家间教育交流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关系,主要接受这些国家留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生进行限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强了与第一、二世界国家的联系,来自这些国家留学生开始快速增长。

二是留学教育政策。相对开放的留学政策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包括收费政策、就业政策、打工政策等。尤其是收费政策影响更甚。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接受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国家的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数量很小。其后,国家允许高校接受自费留学生,这样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才有机会涌入中国。

三是经济关系。留学生倾向到那些经济比较发达或者两国经贸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学习。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与周边国家日益频繁的经贸往来,是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是文化与地缘关系。留学生倾向到那些地缘相近、文化同源、有历史联系的国家学习。华夏文化作为东方文化代表,对整个亚太地区等周边国家留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另外,在华留学生表示在中国学习的费用比西方更便宜。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高校的平均学费为每学期约1000美元,而房租、食物和其它杂费也很低。据美国国家教育中心数据显示,美国大学仅学费每年就约为1.2万美元到3.7万美元。另外,住宿、食物和学术费用平均为每年1.5万美元。

教学质量受到认可

外国人来华学医,尤其是学西医,可以看作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受到认可的标志。在上海学医近5年的加拿大男孩张森垚已经在医院实习了几个月了。他能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与病房里的病人做“聊天式查房”。2014年夏天,他将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张森垚选择到中国学医,是因为中国的医学文凭能得到加拿大政府的认可,这样,他回到加拿大后就可以考取执业医师执照,成为一名医生。

和张森垚一样,近年来一大批外国学生来华学医,其中包括不少欧美发达国家。统计显示,医学留学生已成为语言类留学生之外的最大留学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下,“到中国学医去”的热情背后,是中国医疗水平与医学教育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2012年来华学医的留学生已突破4万,其中1.18万人学中医学,其余学西医。“来华医学留学生增多,反映出我国医学在国际上学术地位的攀升。”在不少教育专家看来,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由于中国的医学学历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广泛认可,这群学生毕业后除一部分公费生回国“效力”,还有不少人去欧美国家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留在当地执业。

“中国医学教育正在为不少欧美国家的综合医院与基础医疗机构培养人才,成为不少国家中产者学习医学的新圣地。”中国医学教育已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有外媒称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古巴后,留学生学医的最新“圣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医学院有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外国学生来中国学医有几大原因:学费相对便宜、教育质量有保证、学历受到世界广泛认可。

“医学教育质量是以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前提。此外,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丰富的病例与病种资源。”在上海交大医学院留学生教育中心章程康的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几乎同步,我国个别医学院开始招收海外学历生,但以政府公费生为主,而在2000年左右,自费生报名开始逐年增多。

与逐年上升的海外学生申请相对,国内医学院的录取率在下降。这是因为医学院对招生人数始终有所控制,没有盲目扩招。“医学行业绝不能生产伪劣产品。”瑞金医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邵洁表示。留学生虽然在扩招,其淘汰率依然保持很高。在这所三甲教学医院,每年留学生淘汰率超过15%,有人留级,也有人退学。

清华校园的“小联合国”

在中国学医能在加拿大考医师执照,在中国学法学也能在美国考律师资格。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悄然间正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年轻人向往的留学之地,从最初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来华学语言、学功夫,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来华学习自然科学,再发展到今天外国人成规模的来华学医、学法律。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有一群来自外国的法学留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来自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许多人已拥有了名牌大学的法律博士资格,他们完全自费来学习中国法,不是短训班式的研讨,而是完整的一年硕士课程学习。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表示,30年前,外国法律学者来华交流,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有法律吗?”如今,仍有一些外国法律学者会问,但他们最常问的问题变成了:“中国有法治吗?”细微的一字之差,体现了时代的巨大进步,也指出了今天依然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今,中国的法治虽仍在完善,但成就有目共睹。正是在这一历史的大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中,成规模的外国留学生中国法硕士课程项目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外国法律职业人认识到一个放之各国而皆准的朴素道理:“法律存在管辖权问题。你要同一个国家打交道,你要到那个国家去发展,就必须遵守那个国家的法律。所以,你首先要去了解、学习该国的法律。”

在首届招生时,清华大学法学院还只能依靠校际交流、登广告等途径把招生的信息散播到国外一些著名的法学院,期望能招到高水准的候选学生。没想到,第一次招生就招到了14名学生。历届学生的素质都非常整齐,许多是来自像哈佛大学法学院等名校的法学博士在读生。学生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别样的思维方式,也会促使教师们主动思索和改进中国传统法学教育中的一些教学方法,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自身的改革。如今,清华大学的外国人法律硕士项目课程已走过3年。3年来,学生在数量上翻了一番还多,而且在生源的地域性方面也不断拓宽,现在的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格鲁吉亚、巴西等国,俨然已成为清华校园内的一个“小联合国”。

留学强校吸引更多留学生

中国的大学众多,哪些是最好、最吸引来华留学生的?除了大学的名气和学术水平之外,学费的高低以及是否有奖学金,是留学生们考虑较多的两个问题。目前,中国政府经过审核,对上百所大学里的外国留学生颁发中国政府奖学金。这其中,有名气、教学质量高、能申请奖学金的大学,最令外国留学生感兴趣。

在这方面,教育部颁布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名单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清华大学等22所部委直属院校和16所地方院校入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教育部根据全国高校近3年来国际学生规模、结构、发展速度等指标,经过严格选拔,决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22所部属高校,上海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16所地方院校作为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

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育部及其它部委直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按一定标准直接选定。第二类为地方院校,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确定,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共同建设。

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院校在国际学生规模、结构、发展速度等指标以及国际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名单上的这些大学可以说各具特色。本次评选在全国690所高等院校范围内进行,根据各校近3年国际学生规模、结构、发展速度等指标进行考核。

南开大学自195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迄今已为世界近百个国家培养了上万名留学生。南开高度重视留学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指导下,南开大学的留学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南开大学多次获得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及天津市公安局的表彰,并荣获“来华留学生眼中的十大名校”称号。自2003年至2012年,留学生长短期人数从1382人增至2689人,增长近一倍。其中,一年以上的长期生人数由2003年的1304人增加到2012年的1951人,学历生人数也逐年递增,特别是高层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0年内增长了4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成为示范基地说明这些院校在留学教育某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而西安交大留学生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西安交大有来自77个国家的1668名留学生。西安交大还是全国首家开设全英文授课项目的院校。

清华大学是留学生重点关注的院校。目前,就读该校的长期留学生(学习一学期及以上)超过3500人,来自108个国家,学位生和研究生规模均居国内高校首位,研究生中具有国外名校学历的超过30%。

重庆大学能成为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之一,是学校多年来重视国际化发展,明确定位,将来华留学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的结果。尤其是最近几年,重庆大学国际学生人数和生源国数量快速增长,生源结构合理,招收国际学生的主体学科实力强,教学质量高,国际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服务周到、规范,硬件设施齐备。

教育部计划,到2020年,将分期分批建设100个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教育品牌,在国际学生招收培养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并积极承担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任务,带动全国来华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奖学金外国教育部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