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17侍海
侍 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0 引言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
1 创业教育的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以及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据统计,这些年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 100~1 200 万,通常在900 万,而大学生就占到600 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创业教育是使全国大学生从找饭碗到自己打造饭碗的重要课题。因此对于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至今我国大学就业分3 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空白阶段在1985 年左右,因为当时我国还属于计划经济阶段,经济相当落后,大学生相当稀少,大学生就业也是按照计划进行分配的,当时的大学生根本不需要为就业发愁,所以创业教育业是属于空白阶段;第二阶段属于萌芽阶段在1987~1995 年,因为国家提出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下,毕业生在自愿,学校推荐,由用人单位择优录取,因此部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创业教育,但并没有全面发展起来;第三阶段1997 年至今属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推开的。1998 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自1999 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团中央、中国科协、又于2000 年和2002 年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目前因为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高校的普遍扩招,大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的改变,使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课程,随之创业教育也达到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自主创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但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以及创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却无法解决,所以大学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迫在眉睫。
3.1 大学生对于创业需求的现状
根据我们学院对本院在校学生以及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现状需求的调查,在校学生对于愿意接受创业教育系统培训的约占40%,对未来毕业想从事自主创业的约占28%,拥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4%,但毕业后的学生创业成功的约占1%。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毕业后创业是充满热情的,但在创业中会遇到很问题不能解决导致创业的失败,因此我们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层面的创业教育。
3.2 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
要有效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必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下,以市场就业的需求,以及本校的教学特色来构建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创业教育以单个项目化教学为模块,开设syb 创业培训课程、创业基础、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风险与机遇、创业资源、法律基础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选择创业的项目,选择在创业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目的让学生具备创业的基础知识,积累创业的经验并可以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依托解决问题,为将来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3.3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相关,而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学校长足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学生创业教育的好坏,培养创业教育的专家显的相当重要,应该通过送出,请进来的方式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为了展现学校的创业教育的优秀成果,很多学校浮于表面,大搞形式主义,把历届毕业生的创业成果,个人简介以版面的形式挂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应该邀请他们回母校给学生和老师举办创业讲座,把自己创业的切身经历传授给学生。
应该把老师送到企业工厂或相应的工作单位进行调研,让老师定期参加创业系会,政府机关的各种创业教育的培训。
3.4 “文工交融”提升创业教育形式
“文工交融”的内涵从狭义讲,文工交融是指文科类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工科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广义通俗的讲是使工课的学生不一味的干技术活,可以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以及成本运算都可以胜任;使文科的学生除了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外,更加了解公司或工厂的运行流程。让学生有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我们在提升创业教育的形式时,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文工交融的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派出以教授领衔的创业团队: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生产成本核算,市场推广等并让各种专业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咨询;参与企业营销策划和促销活动,为企业提供营销理论培训,提高学生创业经验和营销知识水平。
3.5 开展争做小老板的活动
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撑,比如学校的支持,经费的支撑以及创业在校运行的体制等,克服“看,靠,要”的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争做小老板的活动使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学院可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和配置相关设施,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制定基金运行的相关制度,组建创业导师团队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创业园区自主经营,并让学生通过市场宣传,进货出货,每日盘货,税收管理等运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如果比较成功的创业团队进入社会后,导师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要跟踪支撑,在1~2年内对学生的新创企业进行帮助和扶持,让企业顺利发展。
4 结语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严峻的就业环境以及学生的专业,群体,个体特征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特色建立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就是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等方面系统化,专业化,针对化,科学化的培养,通过校内实践环节为培养出创业标兵,创业能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杨晓慧. 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马琳. 高职创新创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创业教育网,2012(2).
[3] 卫慧平.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
[4] 尹玉珍,徐建高. 文工交融培养综合素质的数控技术人才[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