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实践教学之弊端——以会计专业为例

2014-04-17赵永清付莎莎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积极性同学老师

赵永清,付莎莎

(重庆工商大学 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0 引言

如今大学实践教学存在颇多问题,从我身边的大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通过课程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这一情况,我对本校实践教学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找到改善这种情况的侧重点,进而使高校的实践教学更有力度。

1 当前高校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会计学是一门以实物核算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实践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可是当学生没有积极性,学校考虑到学生的挂科问题,只能降低考试的难度,这无疑是对学生的纵容。于是,现在的大学里出现了这样的现状,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三甚至连留存收益包括哪些内容都不知道。因此,要改善会计实践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为实践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程组织管理力度不够。目前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加之实践教学方式过于老套,甚至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践课程,老师也没有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思路,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计划和系统性。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手段,有效的组织管理是高校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的需要。高校实践课程的组织管理中缺乏的是压力,学生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分数,于是学生自然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高。

2)实践课缺乏讨论与互动。实践课大都是老师在讲台坐着,学生在下面自己做,大部分学生真正有没有做我们也不得而知。老师在每个实验之前讲一讲习题册上要求的实验的目标以及应该用的方法,课后简单说一下答案,其他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仅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来评判学生的能力,课程中老师就在自己的讲桌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发问。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下面迷茫着,然后稀里糊涂坐到下课。

3)实验缺乏创新。几周理论课之后,老师认为学生的自觉度已经达到可以独立做实验的地步,于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根据习题册上某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直到编制会计报表,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工作,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学生的帐务处理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来理论知识都贫瘠的大多数学生于是开始自由的做自己的事情,反正大家都是做的同一个实践项目,有固定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自然要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只要看那些个别积极的同学的做法然后作业就有保障了,根本不会自己动脑研究。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只会报账,而是能够组织与管理会计工作,能够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预测与决策,习题册上提供的老案例是远远不够的。

4)评分机制不够严格。实践课程以实践报告为评分依据,老师不会一对一地考察学生专业能力,也不会在意学生报告的相似度,甚至交了报告之后老师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学生哪里做的不对,学生自己是永远不会知道了,于是,大多不劳而获的同学的要求仅仅是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分数,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不会去深究。

3 改进实践教学机制的几点建议

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如今的大学生很多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多数都是被老师拖着走,理论知识不扎实,上实践课一头雾水,基于得到一个漂亮的分数的简易性,于是抄一份报告了事,可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觉得可以在实践教育进行前专业老师组织一个一对一的问答,来测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并将此问答情况计入成绩。或者学校应该提高专业考试的难度,对那些重要的学科不管本学期有没有都要做个测试,让学生不断复习。当学生的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自然就会提高动手的积极性,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就不会一味的抄袭了。另外要注重报告突出个性,每个人的报告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注重教学的灵活性避免让学生盲目实践。目前的实践课与理论教学无异,老师讲,学生做,也没有专业的会计器材和会计实物资料,没有专业的环境自然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大多只是抱着完成综合练习的心态,并没有体会到会计工作的氛围。另外,我觉得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每次实践课中留下1 个小时进行讨论,每个同学轮流发言,提出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然后组织同学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让同学积极提出见解,老师做记录并将讨论计入总分,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发言,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注重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让老师积极带动每个同学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

3)开创创造性试验,跟上时代需要。目前高校实践课多数是采用基本性试验,我觉得应该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创造性实验。了解目前社会的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搜集产生财务危机的公司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从实战角度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或者让同学自己去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分组并进行岗位分工,要求小组轮岗工作,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评分模式,深化实践考核。改变目前老师仅看报告的评分方式,广泛搜集一些案例,每个同学就各个不同的案例做出报告,老师分析之后做出点评,提出改进方案,让同学们讨论并互相审计,写出审计报告,老师参与进去帮同学解答遇到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使学生得到实践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应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分数的比重,以加权平均分为排名标准,突出重点,以严格的考核机制来督促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学到技能。

另外,应通过制定制度来提高老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定期检查学生实践课程的效果,给学生一个平台来对老师评价,并制定严格的制度,对老师进行一定的奖惩。建立管理者不定期查课制度,对课堂的氛围以及学生的状态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

5)加强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当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只是从凭证、账簿到报表,而缺乏对企业实际业务中的各种税务的计算与缴纳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的训练。另外,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做出正确的账务,以求得到一份漂亮的报告,老师应该强调错误凭证,报表等的更正,或者准备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凭证资料让学生们分析。

4 结语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超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是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最关键的一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学用脱节的矛盾问题,高校必须不断改善实践教学,形成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创造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有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1] 于阳,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 许永斌,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模式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3] 任秀眉,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J]. 北方经贸,2006(4).

猜你喜欢

积极性同学老师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