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生本理念的思考
2014-04-17林娜
林 娜
(桂林市凤集小学,广西桂林,541001)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主张的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教转变为学,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与数学《新课程标准》从“两基”过渡到“四基”是一脉相承的。新课标中增加了“基本生活经验”和“基本思想”,就是强调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笔者曾在一本杂志中看到如下一个事例并思考很久。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讲了三道题,下课后对原题进行测试,达标率仅为56%。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先做,然后小组交流,之后教师再针对问题精讲点拨,同样三道题,达标率高达92%。教师没变,学生差异不大,改变的只是流程,却产生了高效益。这使笔者想起几年前所做的一件事:一学期的课结束了,笔者自认为自己的课堂听课率不算低,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应该都掌握了。于是笔者把书上的例题一字不改地抄下来,综合成一份试卷发给学生做,结果收上来一改,正确率100%的学生只占全班的20%左右,正确率80%—99%的学生只占全班的30%左右。当时笔者真是难过加失望。难道学生真那么差?还是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笔者深深地反思,觉得原因有二:其一,对学生放手不够。对于例题的教学,虽然笔者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解题,而后再集体讲解,但是,在初次试解题的过程中,能完全正确解答的往往只是个别的优等生,而其余的三分之一学生都是解题时产生疑问,在老师的讲解中豁然开朗,从而掌握方法。而剩余的近一半的学生还是等着老师讲题,被动接受,当时可能懂了,但没有经过深入思考,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人人主动思考的目的。其二,笔者对基础题的重视不够,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有层次和坡度的练习,因此练习的设计在例题的基础上又有所提升。这样反而导致基础重视不够,所以学生连基础的例题都没能很好地掌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笔者尝试采用生本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思考、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把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好达成《新课程标准》中“经历、体验、探索”等课程目标。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本人对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学校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主宰课堂的不是教师就是学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进行新课改以后,课堂教学逐渐脱离了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模式,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更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设法加入一些情景和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生本课堂”则把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以学生能学起来、乐意学、方便学、学得好为依归。它的珍贵正在于此,真正做到学生说的:“请把这个舞台交给我们,因为,你们是要培养我们,而不是培养你们自己。”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这样的作业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情况,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得注意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区别,低年级的前置作业任务越具体越好,而高年级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曾见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设计的关于乘法的认识的前置性作业为:“1.自学课本上有关乘法认识的内容。2.我的例子: 。3.我的发现: 。”设计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可以深度预习(自学),并且开放性比较大。结果收上来的作业可谓五花八门,其一,例子是3+3=6 3×2=6,发现为:“我发现乘法的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少1。”其二,有学生的发现为:“我发现加号变了个方向是乘号。”还有不少的学生不知“我的发现”该怎样填。只有极少数的一两个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发现了:“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相同的加数做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做另一个因数。”这样的开放性大的前置性作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常抓学生课前预习,还得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
二、细心指导合作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生本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智慧各放异彩。小组合作学习就体现了这个原则。小组合作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活动,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小组的划分不但应好、中、差搭配,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还应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再向全班汇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得流于形式,应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的过程可以百花齐放。最后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再进行汇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切忌一言堂,应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同的意见,教师应给予帮助,或让学生提出来大家讨论,或进行准确的提示,切忌让小组内的优等生一个人发言,把学生的求异思维压制在萌芽阶段。
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交流,是一堂课重要的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汇报的过程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有发言,发言完毕小组内的成员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补充质疑。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切忌重复发言。而老师的点拨语言尽量精炼,同时起到表扬、激励和“收”“放”“引”的作用。
三、评价做到多元化,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提到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运用对学生多方面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内在积极性的目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全面、有效,还得有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评价方式。
纵观诸多名师的课堂,魏书生、邱学华老师的课堂之所以成功,最关键的是他们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考得深入,掌握得牢固且效果好。再看全国名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无一不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应着重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巧妙地把讲台让给学生,应该想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不是展示自己的地方,而是学生的发展之地。作为教师,我们应给学生更多参与、展示自己的机会,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这样的“上课”会比“玩”更好。
吴正宪老师说:“我们只有在真正读懂学生、数学、教材、课堂的基础上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兼得数学。”小学生上课不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授了,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充当“老师”的角色,从备课到讲课、课后总结等,全部由学生来完成。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角,所以教师应改变注入式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开展讨论、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动手操作等。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舍得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以积极姿态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和动口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质疑、探索发现。所以教学方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促其全面发展”的实践模式,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下,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切实转换教师教学方式,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根据新的数学课程目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建立新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盈智慧和灵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激情和多彩,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高效。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