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林七贤游历地调查研究·序

2014-04-17程民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竹林七贤碑刻焦作

程民生

(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1)

提到竹林,人们马上想到温润青翠的南国:庭前屋后,山坡路旁,无不修竹萧萧,绿波荡漾。如果我说:在古代的河南西北部到处都是茂密的竹林,读者恐怕一时是难以置信的。正像古代的桑蚕业是北方传到南方一样,令今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现代北方几乎没有桑蚕了。人们总是以现代观念理解历史,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会误解古人。那么,说到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竹林就在河南焦作,不但许多人吃惊,说实在的,最初连我也感到惊奇,在进入史学领域、见到许多竹林的历史资料之后,在亲眼看到现在焦作散布的竹林之后,才慢慢地相信了,并惊讶于思维定势的可怕。确实如此,连大师一级的史学家也曾质疑过这点。陈寅恪先生曾断言:

寅恪尝谓外来之故事名词,比附于本国人物事实,有似通天老狐,醉则见尾。如袁宏《竹林名士传》、戴逵《竹林七贤论》、孙盛《魏氏春秋》、臧荣绪《晋书》及唐修《晋书》等所载嵇康等七人,固皆支那历史上之人物也。独七贤所游之‘竹林’,则为假托佛教名词,即‘Velu’‘Veluvana’之译语,乃释迦牟尼说法处,历代所译经典皆有记载,而法显(见《佛国记》)玄奘(见《西域记》玖)所亲历之地。[1]

想来先生是首先认定北方不会有竹林,才有此确实饱学之考论。对此,诸多史家已经充分论证,不须多言。

竹林七贤的地点在焦作,诸多文献和史家业已证实,那么,焦作现在还有无遗迹?换句话说,有无能坐实并利用的实物和地方文献、民俗、传说?或者说,焦作官方、文化界对这一巨大的历史资源、宝贵的文化财富有何反响?此前,关于竹林七贤游历地的现存状况,文化界并未进行过系统调查。

这需要一个有心人,能意识到其价值;这个有心人还应该是个热心人,甘愿积极投入;这个热心人还得是个学问人,熟悉文献善于研究;这个学问人必须是个健康人,经得起四处奔跑。这个人慢慢产生了,他就是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程峰教授。

程峰教授致力于历史文化研究,多年来尤其钟情于故乡热土的丰厚遗产。他不但长期埋头于黄卷青灯,还不断走出书斋,走向田野。

田野调查(Field work)又称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新兴而且热门的研究方法,虽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实践与应用的范畴却相当广泛,历史学完全应当借助。于是,怀着赤子之情愫、学者之责任,为全方位地了解竹林七贤的游历情况,程峰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座谈、人物专访、文献整理等形式,在古“河内山阳”一带收集整理了不少有关竹林七贤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和现代研究成果,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辨析。

在修武县百家岩,落实了嵇山、避暑台、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王烈泉、孙登啸台、长泉即明月泉、阮氏竹林以及近年所发现的嵇康锻灶之处。

在武陟县大虹桥乡西小虹村的山涛故里,勘察了山涛墓祠及九通石刻。

在武陟县西尚村的向秀故里,从龙泉寺现存的清代六块碑刻,得知西尚村在明代时为向村,后为尚村,又改为西尚村,为向秀故里,印证了文献的记载。在西尚村南面一里的冢头村,调查了向秀墓冢及其儿子墓冢和传说。

他来到修武县方庄镇和五里源乡,调查历史上七贤乡的相关情况,所得碑刻资料证明,七贤乡应在修武县。

他来到博爱县皂角树村,考察了皂角树村原名西吴村,又名七贤村,查看了现存的七贤磨、七贤亭遗址以及碑刻、七贤水遗迹和传说。

他来到获嘉县刘固堤村,探访刘伶店、刘伶店古井、刘伶祠、刘伶寺等遗迹,凭吊刘伶墓,收集历史传说和碑刻资料……

这次系统的调查,程峰们掌握了竹林七贤游历地的基本情况,为学术界保存、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弥补了史籍记载的不足,有利于竹林七贤研究的深入,也是地方历史田野调查的一个范例。再套用一个法律术语,即为竹林七贤产生在焦作“固定证据”。是为其历史意义。

竹林七贤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精神榜样。无论讲历史还是讲文学,抑或谈魏晋风度,谈名士风流,谈特立独行,谈酒文化,都离不开竹林七贤。那是精神历史夜空的北斗星,那是封建专制乌云中的闪电,那是每个文人墨客的梦中情人。作为一笔历史厚赠的文化遗产,其珠光宝气至今乃至永远都会熠熠闪耀。那么,我们如何传承这笔珍贵遗产,如何把竹林七贤打造成文化品牌,提升地方的文化地位和美誉度,就成了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一个新的增长点。

多么想把这些尚存的遗迹保护、修复起来变成景点,把这些碑刻、传说整理出版,建造一座“竹林七贤纪念馆”……即是纪念先贤,也是炫耀地方。

多么想开辟一条“竹林七贤名士游”、“竹林七贤访学游”、“竹林七贤创作游”等旅游路线……即是缅怀追随,也是寻找灵感、放松心情。

这是本书的现实意义。

这是本人的热切期望。2012年4月13日于河南大学

[1] 陈寅恪.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A].寒柳堂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61.

猜你喜欢

竹林七贤碑刻焦作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艺苑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临轩听雨
“绝版的竹林”之七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书画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