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标题撰写的艺术
2014-04-17徐雅金
徐雅金
(江西省健康教育中心,江西南昌 330046)
0 引言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所报道事实的高度概括。新闻标题对受众的影响很大,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要在标题上多下些工夫,因为人们经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作者没有办法逼迫人们去读新闻,但是抢眼的题目可以抓住人们的眼球。那么作为受众第一感知信息的标题,怎样才能够做到生动形象、吸引公众的眼球呢?下面就简要探究一下。
1 当前新闻标题不能够吸引读者的几点原因
1.1 新闻标题的内容没有具体事实
读者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标题:“某市打击制造假烟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很显然,这样的标题没有把新闻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若改为“某市一举捣毁3个假烟制造窝点”,这样就点出了新闻的事实要害。由此可见,新闻标题一定要立足于新闻事实,提炼核心信息。
1.2 新闻没有思想观点
比如写关于新农村建设成就类的新闻报道,读者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徜徉在如诗如画中——某乡镇美好乡村建设纪实”。标题虽然颇具文采,但是读完整篇文章后却不知说了怎样的思想观点。因此,对新闻而言,思想观点最重要,一定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思想。
1.3 标题语言单调乏味,没有创新
在写作时,人们常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其实标题也是这样。现在在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没有特征的题目,如“将……一直进行下去”“医疗卫生事业成果展”等,这些题目都没有自己的特征,但是这种题目却还被其他人一直去袭用。因此,标题要想吸引人们的眼球,也需要在文采方面下工夫。
2 写好新闻标题的技巧
2.1 语言要贴近人民大众
人民大众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朴实、自然,有极强的感染力。报纸新闻标题要想被公众所接受,就要尽量使用大众的语言,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适合公众口味。所以,站在读者立场上制作的口语化、通俗化的标题才是人们乐于接受的标题。
当前,报纸新闻的标题仍然有一般化、概念化的倾向,影响着报纸的发展。报纸的题目特别是正题要在吸引读者方面多下些工夫,而不是使用太硬或太长的文字。当前报纸的标题在句式上多使用祈使句,语言多具有号召性,让读者感到不是在写新闻,而是在作报告,如现在关于各种会议新闻的标题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使用一种模式。新闻标题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就要使用平民化的语言,在称谓上尽量使用“我们”“你”“咱”“您”等称谓词,这样容易使读者成为新闻当事人,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新闻的标题要有大众化意识。多使用一些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文字,适合读者口味的新闻标题才是好标题。
在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往往是随意、无目的地去读报纸,所以新闻题目要尽可能的让人们感觉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使人们在愉快的阅读中知晓新闻的内容。在进行标题制作时,要使标题具有亲和力,如一篇《ICL手术让近视眼告别“啤酒瓶”》的新闻报道就很非常形象化,它巧用了“啤酒瓶”来形容近视患者的眼镜,形象地说明手术后能让近视眼摆脱近视的苦恼,如科普文章《请常摸摸孩子背上“算盘珠”》,讲得是脊柱侧弯患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的处理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使标题更加形象化和通俗化。
与20世纪90年代的新闻标题相对比,当前的新闻标题不太注重文学色彩,即标题的通俗化程度得到了加强,通俗化的标题语言,符合大众的口味,拉近了新闻事实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是,有些都市类的报纸,因为过分追求“通俗”,其标题采用一些刺激性、挑逗性的粗俗低级的语言,降低了报纸的品味。
2.2 巧妙运用古典诗词,展现标题风采
中国的古代诗词,为制作新闻标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的古典诗词,语言精炼,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创设各种意境,或委婉含蓄,或热情奔放,能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衡量新闻标题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闻的标题能够在感情上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兴趣,用真挚热烈的情感打动读者,将读者征服。中国的古代诗词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语言委婉精炼,情感内容丰富,所以在进行新闻标题制作时,为了能够很好的把新闻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表达出来,同时还能够满足读者的审美观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也可以恰当的借鉴诗歌,中国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论述精湛,哲理性强,且颇具有文采的优点。因而,如果把诗歌巧妙的用于新闻标题之中,就显得别具一格,使标题既具有有情,又具有味,诗歌既使新闻标题的修辞效果大增,又增加了审美度,大展标题的风采。如新闻标题《三病缠身少女垂危医生妙手化险为夷》,运用了诗歌中排比的方式让读者明白医生成功抢救一名三病缠身的少女。
2.3 借用网络词汇,使新闻标题增加时尚
互联网的普及,使许多的网络语言出现在新闻标题里,让读者感觉新闻标题正在发生某种变化,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如“给力”“神马”等不但出现在新闻标题里,而且在主流报纸上也有些运用。报纸编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借助网络语言的表现力和亲和力,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健康报》的《妇科主任的“粉丝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年来,网络的流行词汇很多,如“粉丝”“90后”“粉笔哥”“雷人”“裸跑弟”“大衣哥”等等。所以要想让报纸更好的迎合网民的口味,提升报纸的可读性,在对报纸的标题进行编辑时,可以适当地借鉴一些“网络语言”。一些社会新闻为了迎合网民猎奇的心理,在进行标题制作时往往使用一些更为夸张的语言,如“前所未有”“步步惊心”等,难免让人感觉有点言过其实。大家应该看到,网络上面的新闻毕竟不同于报纸新闻,在对报纸新闻题目进行制作时,决不能照搬照抄网络新闻的题目,报纸新闻必须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弘扬高尚,抵制低俗,起到报纸的扬文明、树新风的作用。
2.4 利用谐音字,增加新闻标题的内涵
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如果能够利用汉语多音字的特点,就会大大地丰富标题表情达意的内涵,收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2011年,《山东商报》对人们疯狂抢盐事件进行了报道,在头版用了这样的标题《谣“盐”!请淡定》,标题里面的“盐”字,使标题变得异彩纷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盐”与“言”谐音,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而“淡定”这个时髦词的使用,更使标题增色不少,既告诉人们不要惊慌,起到了安稳民心的作用,收到了作者想要的表达效果。其他报纸的有些标题也利用了汉语语言的谐音,使标题起到了一语双关的效应,如《谣“盐”惑众》《“盐”而无信》《无盐的结局》等。
2.5 利用视觉冲突,增强冲击力
有些报纸为了给读者以刺激性或冲击力,在排版时非常重视版面的视觉效果,以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关注。《文摘报》为了增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就十分注重视觉效果的运用,新闻标题有的全部使用黑色,有的全部使用红色,有的依据词义红黑2种色彩进行兼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要具备以下特征:准确、生动、简洁、新奇。好的新闻标题的制作,需要运用人们多方面的知识,除了要求新闻工作者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强的社会洞察力外,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平民化的语言,贴近大众生活,同时还要从古典文学中,从网络媒体中汲取营养。
[1]辜美绒,黄妙杰.新闻“眼睛”贵在准确[J].西部广播电视,2013(15):118-119.
[2]杨晓静,韩小凤,郝梦城.新闻标题修辞的新特征及艺术美[J].学理论,2013(26):13-14.
[3]刘婷婷.新闻标题的制作[J].科技传播,2013(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