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表扬艺术与实践

2014-04-17孙佳乐

教育观察 2014年21期
关键词:历史课罗斯福笔者

孙佳乐

(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35)

表扬学生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管理和教育学生必要而有效的手段。于是一些教师就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表现好,我们就要大力表扬,而表扬就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表扬的层次要分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扬。笔者认为合理地进行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热情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回答出问题后的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执教《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1)说出明治维新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2)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3)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第一个问题是书本知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这种基础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明治维新这一事件的基础上才能作答,让中等学生回答这种提高性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则是对书本知识的迁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基础好的学生解决这种拓展性较强的问题。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加上教师适度地表扬必然会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表扬的时机要合适

教师的表扬要想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及时,要能够抓住最佳的表扬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有典型的正能量事件发生时,教师应果断地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表扬更要及时。例如,在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来介绍秦始皇嬴政。问题提出后,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甚至成绩较差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非常有条理地介绍了秦始皇,后来了解到原来是他刚好在看《秦始皇》这部电视剧。笔者趁机在课堂上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夸奖他记忆力非常好而且讲述得非常有条理,全班同学也给予了他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从此以后,他课堂上听讲认真积极了很多,也开始踊跃举手发言,学习有了兴趣和主动性,每次历史考试成绩都能有所进步。一次“意外”的事件,一个小小的表扬,由于时机把握得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表扬的思路要拓宽

当然,表扬的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要拓宽思路,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励志故事都可以用来激励学生,执教者要善于利用。例如《经济大危机》一课中,在讲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时,可以适当讲述罗斯福总统的生平事迹。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并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还在积极向上,不但勇敢地与病魔做斗争,也在顽强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刚好班级有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慎将自己的左手弄骨折了,但该生每天都坚持做好作业,从不拖拉。所以笔者就以教材上的名人故事为引子表扬了这位学生,号召全班同学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当时该生很惊讶——教师居然把他和罗斯福总统相提并论,很激动,所以整堂课他都精神饱满。课后笔者还进一步引导他,初三是一段非常艰苦的阶段,坚持下来一定能考入理想的高中。罗斯福总统能在残疾的情况下坚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何况我们这些健康的学生。

由此可见,表扬不应总是停留在学生显而易见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深层的隐藏的优点,表现出我们历史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新的肯定,往往效果会更好。

四、表扬的手段要独特

每个学生都有缺点,这并不是后进生所特有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笔者班上有个男生上课经常睡觉,课后不做作业,但每次劳动都非常积极。对他的“事迹”笔者也有所耳闻。一次,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刚好引申到“劳动节的由来”这一知识点,于是笔者特地表扬了这位“劳动模范”,夸奖他非常具有责任意识。该生十分激动,当堂课变得非常积极。当时笔者灵机一动,要求他做历史课代表,以强化他对历史课的责任意识。并想通过这种方式多与他交流,多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令人意外的是,他非常认真负责,每天按时收发作业,及时布置作业并督促同学按时完成。历史课上,该生不再睡觉,每次考试历史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除此以外,该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真正体会到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五、表扬的情感要真诚

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所做的评价都千篇一律,非常简单,不是“对了”就是“错了”。这种形式化的评价难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久而久之还会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抗拒的心理,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愿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导致历史课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善于敏锐地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找出亮点,在指出其不足之处时还要挖掘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一位学生在回答时一直没有答到要点,笔者在对其点评时说:“这位同学答到的点较多,有两个要点符合本题的题意,说明他分析得很准确,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有待加强,我相信他下次会答得更好。”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而不是纯粹的敷衍。“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用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发生共鸣。

总而言之,表扬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适度、适时地运用,并能善于挖掘、发挥。只有这样,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才会用多姿多彩的语言随时随地、恰到好处、形式多样地表扬学生,才能有效地改善历史课堂效果。

[1] 吕文飞.谈对学生实施表扬与批评的艺术[J].教育与职业,2005(32).

[2] 黄倩,刘海平.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表扬学生[J].江西教育,2010(11).

[3] 黄毕年.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表扬学生[J].湖南教育,2004(8).

[4] 孙克芬.浅谈赏识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

猜你喜欢

历史课罗斯福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