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伴奏要情艺合一

2014-04-17孙野波

剧作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器乐合一琵琶

孙野波

戏曲伴奏要情艺合一

孙野波

伴奏指歌唱、跳舞或独奏时用器乐配合。戏曲伴奏,是用民族器乐配合演员的唱做念舞,主要是配合演唱。其伴奏乐队,分为文场与武场,梨园称之为文武场。文场包括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等,武场指打击乐。文武场以司鼓为指挥,以锣鼓经为统领。文武场之伴奏,对戏曲演出举足轻重,所谓“一台锣鼓半台戏”。

戏曲伴奏首先是技艺。无论是作为坐式指挥的司鼓,还是其他每一位演奏员,都必须熟悉戏曲音乐,明白器乐演奏规律,具有娴熟的演奏技艺和丰富的演奏经验,临场发挥能做到得心应手。用梨园的行话说,就是要“活儿好”,“手把儿硬”,不能是个“棒槌”,即不能外行,不能半瓶子醋,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但是,任何一种艺术技艺,只有进入审美境界,才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所谓审美境界,主要指诗意的情感境界。戏曲伴奏要以技艺为形式,以情感为内容,以技艺为手段,以诗意为底蕴。总之,要情艺合一。

戏曲是写意的艺术。写意的艺术是抒情的艺术。戏曲艺术之美,即写意性的情感美、意象美、意境美、形式美。以鲜明的形式美予以表现的情感美,是戏曲艺术美的魂魄。戏曲的情感美,体现于形神兼备的意象,诗情画意的意境。它是一种或优美或壮美的诗意。戏曲剧本是“剧诗”,梨园艺人认为“情理即戏”。千古梨园,百年菊坛,生旦净丑,唱做念打,丝竹管弦,天幕山川,统而言之,“情”而已。

戏曲抒情以唱为主。演员演唱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由内而外,唱出真情,渲染深情,以情动人,沁人心脾,给观众以审美愉悦。戏曲伴奏伴唱做念打,掌控全剧节奏和气氛,但主要是伴唱。唱是抒情的极致,故伴奏的真谛,伴的是情感,奏的是诗意。伴奏的最大艺术价值,是像演员的演唱一样,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情艺合一,托腔保调,配合演唱,抒发角色情感,渲染舞台诗意。这就要求伴奏者不仅要吃透唱腔音乐,而且要深刻理解剧本,深切感受人物,在把握人物基本性格特征、情感脉络、命运轨迹的基础上,深入体验每段唱词或唱腔的情感色彩、情感深度,把握预期的观众反应。如此,方能在伴奏时,将自己深切的情感体验,全身心地融入演奏之中,与演员的激情演唱和谐共鸣,进而合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优秀的抒情散文是字里行间常带感情,上乘的戏曲表演是唱做念舞浑身有情,那么优秀的戏曲伴奏呢?应该是吹拉弹唱情意悠扬。但这样说显得笼统。语言从来就是“言不尽意”的,没有语言的器乐更是难以言说,至于感情这东西,诚如《牡丹亭》所言:“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世间唯有情难诉。”尽管如此,音乐或情感还是可以言表的。对于无形的情感,或某些微妙的事物,一般人通常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但诗人就不同了。王国维说,“惟大诗人”,能将其“镌诸不朽之文字”。的确如此。为了充分说明戏曲伴奏情艺合一的境界,最好还是去感悟一下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千古名诗,同时也是一部最好的器乐演奏启示录,很值得搞器乐的人反复玩味,深切感悟。这段诗章,画龙点睛地刻画出琵琶女演奏过程中的神态、心态、形态,所奏乐曲的音色、音质、旋律,表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得心应手的技艺境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琵琶女情艺合一的演奏境界。从“未成曲调先有情”,到演奏过程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直至曲终“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在在表现出琵琶女艺高情深、情艺合一的演奏境界。

戏曲伴奏达到情艺合一,是为了烘托演员抒发的角色情感,渲染全剧的诗情画意,是为表演服务,为观众服务。这是我们通常对伴奏的定位。还应该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人的伴奏艺术家,他在服务过程中,应该享受到个人艺术劳动的创造性审美愉悦。何以能得到这种愉悦呢?那就要达到琵琶女那种情艺合一的演奏境界。在这种境界里,伴奏者物我两忘,心手双畅,在文武场做逍遥游,飘飘欲仙也。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猜你喜欢

器乐合一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窈窕淑女琵琶妹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