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的视觉美学造型
——浅析唐山大地震的造型意境

2014-04-17

剧作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唐山现实主义美学

常 奇

现实主义的视觉美学造型
——浅析唐山大地震的造型意境

常 奇

现实主义中主观与客观不是一定等价的,它可以以现实为基础而加入主观的因素,所以通常可以说是尊重现实而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段。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炼唐山,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对立,电影布景不必是现实自然生活的直接写照,但却必定要高于普通现实生活的状态,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现实性的前提下,反映唐山的时代感。

现实主义 电影美学 美术 视觉造型

由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讲述了居住在唐山的普通家庭在经历了地震浩劫之后不同的人生命运。整部影片在视觉上连贯自然,其重点在于它对历史唐山造型的还原,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历史中的唐山面貌。

一、电影美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体系

现实主义不同于自然主义,在美学范畴中,自然主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它强调对现实对象的真实还原,不加任何修饰与个人因素的成分。现实主义中主观与客观不一定是等价的,它可以以现实为基础而加入主观的因素,所以通常可以说它是尊重现实而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段。唐山大地震在美术创作上的难点就是对唐山历史的还原。我们可以从史料记载中,根据剧本的要求在一个大的框架下去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影片场景的布置使年代感扩大,超越一般实际拥有的水平与规模,主要的问题是在当代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历史的再现。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对立,电影布景不必是现实自然生活的直接写照,但却必定要高于普通现实生活的状态,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现实性的前提下,反映唐山的时代感。对于一些特定场景在历史中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而在影像中是另外一种状态,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以及震后重建的唐山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我们要重现这个历史需要一个美学标准来使我们重新建立它。街上的行人儿童街道等真实但又不写实的生活图景极易引起观众们的共鸣,主人公整个调度过程中周边人景的出入,这一切展现了当年唐山的历史生活状态。同样的标准在震后唐山面貌的呈现依然可以在美学标准下找到观照。唐山重建中的历史资料和电影中最终表达的形象,二者之间本质上拥有的元素是相同的,但呈现出的效果是相异的。其重点在于电影在其创作过程中对历史元素进行归纳与再创作,使其典型化并鲜活。

历史的意义可以区分出三种:本来的历史,历史文本和文本的历史。

本来的历史即历史本身,或者是历史的全貌;历史的文本是指作为人的思想、言论、文物和行为的记载;文本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本身所做的说明和解释,就是对历史文本的理解。在对影片造型设定过程中场景还原程度要对唐山历史状态负责,那么这种尺度的把握是有多种标准的。

一种原则是完全尊重历史,从美术创造上要求完全一五一十地还原历史的原貌,这包括历史环境服装以及人物思维和行为等。

而另一种方式是在尊重宏观的历史年代特征的前提下,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在头脑中大量积累典型形象,尤其是现实题材,素材来源要生动,有特点。历史题材对史的逼真性要有出处,通过文字、图片、画册、影片、影像等收集有关场景设计的资料。收集资料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场景设计打基础,在于通过文字和形象建立对现实生活、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过去年代事件发生地产生基本认识,从而使场景设计贴近生活元素,真实感人,有一种带入感。这种元素是使观众可以接受与理解的符号在这种美学框架之下去把握美术造型。影像最终的接收目标是观众,对于他们是否可以接受历史中的人物观念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现实主义造型理论可以对这种矛盾的特殊性进行解释,在使观众可以接受的造型形态范围之内在历史的文本的指导下进行造型的再创作。

二、现实主义下的美术定位

在场景中我们看到的一切是统一的,因为它统一我们才接受这样一种形式,由它带领我们在这种形势中走下去。但反观这种统一的设计形式,有太多的不符合常理之处,或者说把影片中的场景拿到现实中来仔细推敲会发现许多的不可能,运用当代人的意识符号在影像中体现,虽不符合历史原貌,但可以为观众接受。电影本身是一种视觉的幻象,它将观众带入到其本身的世界中之后,观众不会太多去思考太多逻辑的问题,于是它们会在这个世界中畅游并接受它。一部电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视觉风格,在造型上的统一使得整部影片符合它的主基调,这就要考虑影片本身要表现什么,美术的主基调是什么形式的。这种大形式确定后如何“隐藏”在一个镜头的造型中,使得它们浑然一体。

写实不等于完全具象的表达,这里容易出现一个误解,它和写意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相对,在艺术领域可以出现对象很抽象但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去表现的情况。

对于写实的表现方式在电影美术创作中除本质之外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影片表达方式会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和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刻影响,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历史心理积淀的潜移默化,使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了以戏剧模式为核心的具有民族风格、符合国人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电影本身的表达方式是有别于戏剧舞台的表现方式,舞台式的戏剧电影在许多程度上忽视了镜头调度与空间造型,其造型观念,主要注重细节,衬托人物为中心的电影布景,在历史上它不大注重对镜头语言影响造型语言的研究,排除了舞台空间的中心支点之后,显得更加真实自然、朴实厚重,没有舞台痕迹,清新透彻、洗练无华,具有现场感和亲临感。

在方登家大院的场景中,其影像是截取在总体大院空间下的一个小部分。人物造型与空间环境浑然一体,具有一种强烈朴实的实实在在的真实之感。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我们采用中庸的辩证方式。主流电影美术的创作习惯,是要求电影在置景与制作的基础上,仍然保留戏剧舞台布景的空间调度,讲究场景远中近的空间层次,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思维与表达方式。唐山历史的图片资料中,横向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作为电影本身对场景布置的特殊要求,包括运动、构图、人物与场景的典型性,细化到人物在画面中的空间层次、安排与站位,使每一个画面在影像的流动中都具有美感。这种“安排”下的现实中,每一个元素都带有去独特性并趋向概念化的特点。

三、 美学观照下的启发

电影本身作为一种幻象是一种戏剧化的假象反映历史的时代特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寻找特定历史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使其戏剧化的概括统一在特定的空间中表现出历史的时代特征。1.在几个空间场景中形成了唐山特定时期的历史原貌。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认为这确实是那个年代,这就是唐山。2.美术方面体现当时的人文特征。3.完全对唐山还原是不可能的,那么有些事物是历史真实而有些不是。4.造型上是否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审美观念,某些历史中的行为或事物现在人是无法理解的,那么需要适当地进行改变。

唐山大地震在美学中融入了本土化的艺术精髓,就如民族传统的空间意识,建筑格局和审美意象等,有着中国电影美术的空间造型特征。它在设计上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去设置电影空间场景的真实性、典型性。在造型中它是以典型性与概括性的意识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它把表现生活的真实性与戏剧性相结合作为艺术目标,在表现影片中的空间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自然真实,而是通过空间景物造型与蒙太奇进行象征和隐喻来着重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特殊具体的真实环境。

时代所赋予城市的美学特征表现在政治与文化等诸多方面。人们不论身在何处,都会带有属于那里的符号特征。观众对历史唐山的影像有着强烈的记忆与历史认同感,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对唐山全面的还原,而是把历史中共有的特征符号提炼出来隐藏在唐山的历史面貌中,使造型以原貌为基础而又高于它,使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都会在其中形成一种同感,使现实主义作为视觉美学基础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电影学院)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唐山现实主义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新法律现实主义
纯白美学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