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史雯珊谈公共外交

2014-04-17

南方周末 2014-04-17
关键词:第一夫人南方周末外交

南方周末记者 师小涵 发自广州

与米歇尔·奥巴马访华几乎同时,美国负责东亚、太平洋地区公共外交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史雯珊造访了落成不久的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新馆。不久前,她在这里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还没落座,史雯珊就急着为自己退步的中文道歉。2006年至2010年,史雯珊任职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时,一度能用流利的中文开发布会。从北京回到华盛顿后,她便升任了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

2009年,美国为世界上每个地区都配备了这样一个专门负责公共外交的副助理国务卿,其对公共外交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史雯珊让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的第一个细节是她的手袋——法国某品牌以平价闻名的帆布包。采访中,她也展现出了相似的随和与灵活。

“我们更注重强调共性与合作”

南方周末: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们,对于美国而言,公共外交究竟是什么?怎么开展的?希望达成什么目的?

史雯珊:简单地讲,公共外交是一种对话,不仅局限于告诉你美国是怎样的,还希望知道你对美国的看法,达成双向的交流。

美国的公共外交始于冷战时期。二战后,我们发现国外对美国的立场有许多意识形态宣传,于是我们设立了美国新闻署。我们认为让人们了解美国真实情况最好的方式是让普通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彼此访问对方的国家,所以我们发起了许多交流项目,比如长期的“富布赖特项目”和短期的“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还让美国的音乐艺术团体赴各国表演。

南方周末:与冷战时期相比,如今的美国公共外交在目的和方式上有什么变化?

史雯珊:冷战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当时的公共外交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清晰,就是要告诉人们“你们应该和我们一样。我们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而不是对方”。在如今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一种模式肯定不能和每种别的模式都去展开竞争,所以我们更注重强调共性与合作。人们不再需要居高临下的指导,而需要被理解和认可。我们承认每个国家行事方式有差异,也希望能增进了解。

南方周末:最近俄罗斯、英国驻华使馆都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就克里米亚问题表达了立场。但美国所有驻华机构的账号都对此保持了沉默。美国官方驻外机构在使用社交媒体方面有什么规矩么?

史雯珊:社交媒体是个对话的平台,我们首先要知道网民们在想什么。美国驻华机构在新浪微博上开设了近50个账号,目的就是想针对不同人群来发言。美国国务院在社交媒体上对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问题有许多发言,之所以在中国我们没有太声张可能是由于与欧洲国家相比这一问题在中国的关注度较低。我知道美国和中国在叙利亚、伊朗问题上保持着紧密合作,但这也不一定是中国网民最关心的事情。

南方周末:美国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公共外交是否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史雯珊:恐怖主义者看问题往往比较绝对,非黑即白,这有点像冷战时期的思维方式——只有我们是对的。而公共外交能帮助人们看到美国社会的细微之处。“9·11”以后很多人认为美国是反穆斯林的,我们就会告诉人们在美国有很大的穆斯林社群,他们能很好地融入美国社会。对于一些可能被极端化的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与美国人交流,可能没那么容易滑向恐怖主义的深渊。

“给人们讲述完整故事”

南方周末:美国外交史上曾有这么一场辩论:公共外交的原则究竟应该是“让人理解”还是“说服对方”。你怎么看待这两个原则之间的区别?

史雯珊: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让别人理解。你可能不会得到每个人的赞同,但你至少要把一项政策出台的原因和背景解释清楚。

美国新闻署奉行的行事方式是:不仅展示优点,也展示缺点,否则就会显得不可信。

南方周末:2013年,斯诺登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否对美国的公共外交造成了挑战?

史雯珊:公共外交有其局限性:不管我们向中国引进多少演艺团体、专家或学生交流项目,斯诺登事件这样的事情总能让人对美国产生一些负面想法。但我们希望那些去过美国或者和美国人交流过的人们知道:美国并不都是坏的。

2013年,美国隆重纪念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华盛顿大游行50周年。50年前,黑人在美国受到许多不平等对待,这当然是不光彩的事,但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纪念告诉世界,美国最终跨越了种族藩篱,这值得庆祝。我们也曾在中央电视台制作一部美国的中国移民史的专题片时提供帮助。我们知道这段历史中有不光彩的片段,比如排华法案,但如今华裔族群已经完全融入了美国社会。我们希望给人们讲述这样的完整故事。

“增加透明度总是减轻 敌意的好办法”

南方周末:作为一种公共外交形式,“第一夫人外交”在美国已盛行多年。如今,中国第一夫人也更频繁地出现在外事场合中。你认为这种形式在多大程度上有效?

史雯珊:我想彭丽媛非常特殊,她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就家喻户晓了;而以前中国的第一夫人往往是当她们的丈夫成为领导人后才被人知晓。彭丽媛的这一优势能帮她更有效地推广中国文化。她非常时尚,总是穿着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服装。

在美国,由于第一夫人并不是一个选举产生的职位,所以在推进一些总统不方便提及或无暇顾及的议程时就更为合适。

南方周末:公共外交第一概念出现在中国国家元首的公开演讲中还是在2009年。中国在公共外交方面有没有什么举措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史雯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建立孔子学院,不仅教授语言,还传播传统文化。几乎每个美国人都知道孔子是谁,所以用孔子来冠名是非常聪明的。现任驻美大使崔天凯讲很棒的英文,对美国文化有深刻了解,所以他的演讲总能从美国人角度出发。

在社交媒体方面,中国好像还没有完全适应。我想让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可能也会考虑开设一个社交媒体账号,但还没行动。

南方周末:中国近年来一直强调“和平发展”,但“中国威胁论”始终形影相随。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强大的国家天然会受人憎恨。公共外交有助于改变这一传统思维吗?

史雯珊:肯定有。我们现在试图让更多的美国人接触中国,这可能会促成他们观点的变化。即便只是学语言也有助于减少误会。比如,许多美国人觉得中国话听起来很凶,特别是四声。但如果他们学了中文就知道,中国人并没有在发火,这只是中文的发音规则。但另一方面,增加透明度总是减轻敌意的好办法,如果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在预算等问题上有详细公开的文件会减少疑虑。

猜你喜欢

第一夫人南方周末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画中有话
梅兰妮亚第一夫人消极怠工?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