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正深陷“克里米亚比喻”中,而且这种比喻正在加剧亚洲紧张局势,乌克兰和东亚俨然正在形成互动。

2014-04-17

南方周末 2014-04-17
关键词:克里米亚盟友立场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安替

中国正深陷“克里米亚比喻”中,而且这种比喻正在加剧亚洲紧张局势,乌克兰和东亚俨然正在形成互动。

大国中立,难

2014年3月18日,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仪式,全球直播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合并仪式时,在发言中特别感谢中国人民的支持。对此中国媒体基本都解读成这是俄罗斯在争取中国同情的同时也在抢夺对中国立场的解释权。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态度时,都在暗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中国一向坚持的“不干涉主义”相违背,如果中国政府支持俄的立场,将在以后当西方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如西藏、新疆)时失去在国际舞台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俄罗斯媒体则更愿意强调中国并没有支持西方的立场。在当时国际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立场的讨论中,中国被比喻成未来“被干涉内政”的“乌克兰”。

也正因为这样的比喻,中国严守中立的立场得到了西方政府的谅解甚至欣慰,没有一位西方政客在当时抨击中国。当西方国家决定开除俄罗斯出G8、重新以G7名义举行峰会的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的访问,受到了所到国家如法国、荷兰及欧盟的热情欢迎。中国安然度过表态危机。所以当时类似《克里米亚危机,真正赢家是中国》这样的标题出现在从左到右的多个美国媒体上。

但中国和西方在乌克兰局势上立场蜜月很快就结束。最早的信号来自美国国务院。分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4月3日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时候,从完全另外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立场。他说:无法知道中国表态的真正意图,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确让美国的亚洲盟友担心中国会用武力实现自己在地区的领土诉求”。他继而警告中国,“不要怀疑美国捍卫亚洲盟国的承诺”,而目前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报复能在中国形成“寒蝉效应,阻止北京的任何人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方式来武力夺取诉求的领土”。

既然美国外交高官直接用新的“克里米亚比喻”来重新解读中国有关立场,那么和中国有矛盾的地区国家的媒体也有样学样。例如菲律宾媒体很快熟练使用起了“中国=俄罗斯”、“乌克兰=菲律宾”、“黄岩岛或者仁爱礁=克里米亚”的语言游戏。日本更是如此,日媒广泛报道了驻冲绳美军司令兼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司令威斯勒(John Wissler)4月11日在华盛顿的虚拟性讨论,称如果需要夺回被中国占领的钓鱼岛,美军有能力完成任务。

于是,不到1个月,在美国政客和日菲媒体的眼中,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小心翼翼保持中立,变成了中国就是东亚的“俄罗斯”。在拉塞尔表态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此表示:“无论是乌克兰问题,还是南海问题,中方都已分别多次阐明了立场。美方这名官员为何要将两者相提并论?为何硬要拿中方说事?你们可以问一问他。”

北京外交圈的消息来源说:习主席在海牙和奥巴马总统会晤时,曾经要求奥巴马对东海和南海冲突“分清是非”,还专门就美国攻入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的服务器的报道向奥巴马施压。这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美国盟国的人士透露:这加深了美国的紧张感。

东亚紧张局势被加剧

所以当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4月7日访问中国时,中国当然不满他在东南亚和日本的对中国不利的诸多表态。在盛情邀请美国防长参观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后,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对他也没客气,直接说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会妥协,不会退让,不会交易”,并且中国的军队“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当然哈格尔也重申了美国对盟友日本和菲律宾的防卫义务。

这不仅仅是两国防长互相斗气。4月14日,美国众议院批准对台出售4艘海军护卫舰,真枪实弹地表达了美国对这个比喻的认真程度。

如果认为亚洲“克里米亚比喻效应”仅仅是引发了关于亚洲领土争端的口水仗,或者制造了军售借口,可能小看了此事的影响。代表美国现实主义外交观点的保守派杂志《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在4月14日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安全专家哈维·萨博斯基教授与人合写的文章《就让亚洲核武吧》(Let Asia Go Nuclear),显示出这场源自欧洲的“语言仗”,可以走多远。

萨博斯基教授在该“雄文”中认为,目前美国在亚洲对盟友施行“非核换保护”的政策,即:用通过建立核保护伞的方式保护弃核盟友不受中国、俄罗斯或者朝鲜的攻击,其代价等于是用“洛杉矶换东京”、“堪培拉换华盛顿”、“西雅图换首尔”,不但真的实施起来对美国的代价太高昂,而且由此造成亚洲地区常规武器军备竞赛升级,以及美国必须在军事上“战略转移亚太”,牵扯了美国太多国力,造成美国在中东和欧洲行动能力减弱。

他认为如果美国放弃要求亚洲盟友弃核,这些美国盟国就完全有能力自己捍卫自己不受中国等国的威胁。作者鼓吹,亚洲不同于中东,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如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都是民主政体,如果有核武器不会造成天下大乱。

这样的言论在克里米亚被吞并后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当俄罗斯完成吞并之后,乌克兰的很多政客都公开表态,俄罗斯等于撕毁了1994年和乌克兰、美国、英国一起签署旨在“劝说乌克兰放弃核武换取领土完整受尊重”的布达佩斯备忘录。既然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西方国家并没有真正捍卫乌克兰的领土,那么乌克兰人有理由认为,当初弃核是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今后也不会有小国相信放弃核武器的好处。《纽约时报》在4月5日就刊登《美国对克里米亚反应让东京担忧》一文,提及了日本人认为既然布达佩斯备忘录是一纸空文,那么日本也必须自己保护自己的观点。

4月14日,美国媒体报道,日本开始准备扩大钚储备计划,引发美国对日本的核武担忧。

虽然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极其谨慎地表态,但有关国家仍然因为“紧张感”,利用此事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太平洋风暴,这种紧张感和后遗症可能在4月下旬奥巴马访问亚洲时看得更清楚。

大国,确实难以中立。

猜你喜欢

克里米亚盟友立场
环球时报:美国找盟友,就像渣男在养鱼!
中国东盟友谊歌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扬善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是对手,更是盟友
草地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