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014-04-17贾明华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馆员文献数字

贾明华

(中共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 赤峰02403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数字化信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讨论数字图书馆的一些需求问题,从社会信息化图书馆变革的要求来定位数字图书馆,从向读者提供什么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来考察数字图书馆,从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给数字图书馆带来新的可能性的角度预测数字图书馆, 希望能为数字图书馆的规划建设和进行宏观需求分析提供借鉴。

1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不能否定传统图书馆的存在。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反之,如果没有数字图书馆提供新的信息环境,传统图书馆也不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资源和服务模式两方面作比较:首先,传统图书馆以印刷文献为对象,重视物理形态的图书和若干的收藏主导保存,实行集中式管理,资料使用受地域限制。通过款目对文献进行描述,相关书籍都按类别排放在一起,读者借阅时以类索取。 而数字图书馆收藏以数字化资源为主体, 通过数字化养活物理形态资料的储藏和保存,实行分散式管理,使用不受地域限制;通过对资源进行描述,内容比传统图书馆书目体系更加全面和复杂;存储突破空间的限定,相同的主题的资料呈现分布式状态,在物理意义上不必存放在一起。其次,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印刷品资源为中心,提供固定模式的信息服务,用户获取信息是被动的,必须知道资源被哪个图书馆收藏,以及图书馆的位置才能获取、利用该资源。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为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分布式存储技术的运用,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家、学校或办公室甚至在汽车里都能访问世界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的价值

图书馆仍将是承担人类社会知识、文化资源的保存职责的主要社会机构,这一点在网络环境中依旧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建成为科技研究与开发服务的电子文本中心,也需成为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仓库。 其目的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运输车,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将数据传递给用户。图书馆采集、检索和维护信息,并为用户检索馆藏提供说明和辅助服务。图书馆稳定保存的各类信息资源是信息传播与知识创新的源泉,也是众多用户作为获取信息的节点。

3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变

传统上,一座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其馆藏规模和独立地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决定的,因此,建立系统而完整的馆藏文献体系是传统图书馆的一项核心任务。 然而,今后评价图书馆工作水平的标准不再看其文献资源收藏的规模, 而是其组织社会已有信息的能力,即重视收藏能力变为更重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的时效性要求提高,地域性要求降低。

由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用户进入图书馆由原来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信息的需求,即人们不再重视信息载体的差别,而是注重信息的效用。为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不能只限于向用户提供文献,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象也不再是传统的文献概念, 而是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领应深化、扩展为信息资源建设。

4 图书馆用户服务由文献传递服务向信息导航服务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用户服务与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服务的目的是共同的,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二者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有继承性,但也存在着差异。

(1)图书馆服务将突破单一馆藏限制,综合性开发利用本馆馆藏和外馆馆藏,以及其他网上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更为便捷。

(2)文献传递向网上信息资源导航转变。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由以提供文献为主体,向以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为主体转变。

(3)传递文献整体向传递具体转变。网上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存在,可以同时获得数字化存储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因此,信息以何种载体存在并不重要。 用户在检索和使用信息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无需像传统图书馆用户那样,必须先获得整个文献然后从中选取所需信息。

(4)组织广泛的用户队伍,包括现在有用户及潜在用户。图书馆现有用户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用户队伍的主体,但在虚拟条件下,处于世界各地的社会成员可能成为图书馆的用户, 图书馆应当采用馆内宣传、传媒宣传、网上宣传等,并用优质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服务效果吸引社会成员使用图书馆的服务。

(5)信息网络化使得用户使用信息不受时代限制,获取信息的时间缩短,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渠道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其信息传递服务的方式发生变化,或得以扩展。未来,以提供索引、目录、文摘为主的多向主动传递信息服务由一馆用户扩展为全社会用户;单向主动传递信息服务由于技术手段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信息积累与提供为主体的多向被动信息服务增大,但用户对文献载体的依赖越来越弱;以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单向被动传递将由于因特网技术的支持更快更有效地实现。

5 图书馆队伍建设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

未来图书馆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传统文献变为网上信息,图书馆员自身也将由文献传递者变为信息导航者,因而,未来图书馆对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变化着的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5.1 专业教育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应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硕十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为图书情报领域培养从事研究、教育和其他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教育和允许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攻读其他学位教育,可以满足馆员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5.2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通常理解为参加工作以后进行的各种方式的教育。继续要贯彻实用性原则,也就是所学知识要与馆员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其工作岗位选择所需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对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要郑重加快其现代化水平,即通过培训使其增强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拓宽图书馆员特别是宏观管理层次的馆员的知识范围,加强外语、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非专业知识的教育。

5.3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建设优良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可以使一个人实现从外行变内行,从粗通到精通的转变。我们不仅要与时代的要求同步, 而且要在工作基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走在前面。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职业培训的内容方式多种多样,要讲求针对性、有效性、计划性。 对图书馆而言,内容应以有关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及信息资源的开展、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为主。 在形式方面,可以是单位内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培训,可以参加学会或其他单位举办的专题培训,也可以到先进馆作短期考察、学习等。

5.4 馆员自学

虽然在数字图书馆馆员的培养过程中,较为正式的教育与培训占很大的比重,但自学能力也不能忽视。 由于数字图书馆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教育与培训难以及时跟上这一行业发展,因此,自学能力对于数字图书馆馆员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工作中的实践技能的锻炼与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以个人自我学习能力作为保障。馆员自学可利用的资源有:国内图书馆、厂商、专业协会或学会、图书信息相关科系、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网站等所提供或制作图书信息学专业资源的网页资料,以及其所链接的其他网络资源;电子期刊和电子论坛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的节点。

[1]董焱.住处文化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3]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董焱,刘兹恒.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

猜你喜欢

馆员文献数字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