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课堂的再思考

2014-04-17田风宝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多媒体教学课件

田风宝

(海原县树台学区,宁夏 海原 755299)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有独特优势:拓展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大了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正因为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大凡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几乎都运用了多媒体,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多媒体俨然承担起“拯救”现代教育的重任,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标准。但是,在最初一阵惊讶、激动、兴奋、疑惑之后,我们开始冷静思考这个高科技产物对语文教学的弊端。

1 多媒体教学手段束缚了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是教师以个人对文章和所选择使用的媒体的理解替代文章和媒体本身的内涵,由于教师受自身素养所限,对图片、影视、音乐等媒体的认识和理解大多都较为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时会出现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样的媒体将这种认识传输给学生,客观上对学生的阅读就起了限制和误导的作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分析课文时,必须给广大学生留下一个进一步探究的巨大空间,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多媒体的使用固然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同时,却强化了学生对多媒体所传达的既成观点的认同和依赖,也就相应地弱化了学生本就需要亟待提高的创新能力。语言文字有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语言文字的精彩描述,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语言文字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在语言文字构筑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进入、“先入为主”客观上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电视屏幕上的一个形象,不再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将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

2 多媒体教学手段丧失了语文特性

语文教学是有其特性的,它主要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文本本身的感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应当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反复阅读,正是古人所谓的“循文入义,披文入情”,而不是依赖图片、影视、音像之类的媒体去替代他们的理解过程。各种媒体对课文的注解大多只是帮助学生学到了文章里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短期行为,而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的是阅读结果,而语文教学本身应该注重学生阅读的过程。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果我们不去引领学生触摸文字、品味语言,而一味地去追求多媒体的辅助,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好的文学作品总有图像传达不出的东西。难怪作家铁凝把那部视为心爱的孩子的小说《永远有多远》拒绝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3 多媒体教学手段阻隔了师生对话

语文课的魅力在于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思维,形成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而“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窦桂梅老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就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学生则目不转睛地盯着演示屏,忽视了教师的存在,师生之间没有了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对话”都已被花哨的多媒体取代。

4 多媒体教学手段妨碍了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去应对。学生的超常行为,常常能激发教师的灵感,那些即兴式教学环节灵光闪现,常常成为一节课的闪光点。但是多媒体课件对课文内容、问题和答案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式是固定的,教学中,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只能把学生一步步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中。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一旦学生的回答别具一格,超出了预设,不管这个回答多么有创意,教师照样不置可否,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课件中结论性的东西越多,学生就越难超越现有结论有自己的思考。而且使学生的情感遭受挫折,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此以往,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5 多媒体教学手段弱化了生本对话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了一代乃至几代教育学家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语言精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多内涵丰富、风格鲜明,文化底蕴丰厚。如唐宋诗文,课本中选取的每一篇,其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都是其它任何艺术所无法表现的,其系统性、序列性、科学性是其它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在时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演示屏幕上的内容是图文并茂,声色俱佳,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有机会仔细研读文本,认真揣摩语言的精妙,在这样的课堂里,教材已是纯属多余。新课标提倡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细细地把玩文本,才可能领略文中的奥妙。学生也才能渐渐于“无定法”之中领悟出一些“定法”。

在目前形势下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势必改革旧的教学结构,这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方面以前走过的很多弯路,主要原因就是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上都做得远远不够。今后要走的路,就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规律,不断学习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积极推进课件与课程之间的整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多媒体教学课件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语言文字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