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产品“说话”

2014-04-17崔明理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煎饼果子褚橙橙子

崔明理

最近京城的“黄太吉”火了。这是一家专卖煎饼果子的餐饮品牌,其创始人赫畅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从业经历。最近,赫畅高调表示,“好吃并非快餐成功的唯一标准。”的确,赫畅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据众多食客反映,黄太吉煎饼“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好吃。”

然而,“不好吃”并没有妨碍黄太吉煎饼果子走红。赫畅透露,目前黄太吉的经营状况良好,单店月收入旺季近100万,淡季约60万。据业内人士称,黄太吉目前风投估值高达4000万人民币,赫畅也宣称“用‘互联网思维卖煎饼果子,6个月内销售额要达到1亿,年销售额要做到100亿。”

又是一件希望以“互联网思维”改进传统行业的典型案例。高调也好,妄想也罢,姑且不论黄太吉能否实现赫畅的宏伟目标,我们的涉农企业,又能从眼下“互联网席卷一切”的大潮中,觅得怎样的启示?

互联网营销

还是回到黄太吉的案例。虽然“食物好吃与否,与评价一家餐厅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但黄太吉的产品也是拿得出手的,起码做到了尊重原始的煎饼果子做法和原料。“用最好的原料,就是我认为的好味道。”赫畅称。

那么,黄太吉窜红的秘诀到底是什么?答案:营销。

黄太吉利用互联网营销层面,即通过关键人传播模式影响大众。截至2014年2月,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黄太吉的粉丝数已达9万人。借助微博平台,黄太吉与顾客充分交流,听取意见,还举办许多线上、线下活动,聚集人气。针对目标顾客群体特性,有意识地将顾客培养成“粉丝”,增强“用户黏性”。比如,黄太吉针对北京CBD门店的顾客群体,推出在七夕节带情人来、在父亲节带老爸来送煎饼的活动。此外,还会挖掘当下热点做事件营销,比如《致青春》电影上映时,就推出戴红领巾来店里“怀旧”即获得优惠的“噱头”。

另一方面,黄太吉发挥“轻商业”模式优势,真正尊重顾客反馈,及时改进经营。其投资人麦刚称,“黄太吉利用互联网对传统餐饮的营销和用户体验进行改进,下单流程、顾客体验机制和排队系统等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内部运营。”

“营销这件事情跟广告这件事情不一样,黄太吉一直在做营销,但没做广告,营销是不需要花钱。营销是不用买媒体的,只有广告才需要买媒体,营销本质是什么?营销本质是制造反差,这件事情如果不起眼,你做的起眼了,这就是营销最大话题了。”赫畅如是说。

拿最近火爆的褚橙和“潘苹果”来说,褚时健的褚橙走的是营销的路子,把橙子这一产品与褚时健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顾客认同“买褚橙就是为褚老点赞”。而潘石屹笑脸盈盈端上来的“潘苹果”,则与传统广告无异。花牛苹果与这位地产大佬的关系,仅仅是“来自潘石屹家乡的苹果”这么简单。“潘苹果”还只是傍上名人的一种普通苹果。

所谓互联网营销,指的并不是利用互联网渠道做传统营销,强调的是互联网思维。

类似黄太吉利用“互联网思维”成功营销的案例,当下还有很多,小至餐饮业的雕爷牛腩,大到做服装的凡客诚品,做手机的小米手机,都有与传统企业不同的经营思路。到此为止,我们叙述的,也不过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利用互联网做营销的案例。任何一个产品经理都有可能讲出许多个更加精彩的案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营销只是表象,不是单纯的博人眼球。黄太吉们营销的到底是什么?这引导我们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

产品媒体化

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席卷一切的时代,你会发现产品已经越来越像媒体。你不仅仅是在消费产品的功能,还是在消费产品提供的信息,甚至是在产品提供的文化导向中寻找归属和认同。

煎饼果子再稀松平常不过,甚至凡客的衣服、小米的手机,从产品角度而言,也是技术空间不大的“轻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附加的个性因素才是突围的关键。就好像大红大紫的褚橙,单论品质而言,是否就冠绝全国各类橙子品种?我个人认为未必。但为什么褚橙如此受市场追捧,让褚时健赚的盆满钵满?因为,这是只会“说话”的橙子。

褚时健人生起落的故事,令人不胜唏嘘。这本与他的橙子无关。但通过本来生活网的成功营销,褚橙摇身一变,化身“励志橙”,成为“有故事”的橙子,先是赢得微博等平台意见领袖的赞许,进而让更多人得知褚橙背后的故事。消费者的购买冲动,除了褚橙“好吃”、品质过关之外,更多源自对褚橙“甜中微酸”人生价值观的文化认同。

褚橙这种普普通通的农产品,经过“互联网思维”营销的洗礼,就不再是一筐橙子那么简单,而成为一个宣扬价值观的、充满个性的媒介。

同样的道理,也能够解释黄太吉火爆的原因。赫畅的想法是,黄太吉这个品牌是有个性的,而这种个性来自于管理者自身的爱好,黄太吉的微博不只是说产品,时不时会为大家上几堂“世界的背面”、神秘文化等课程,一些有趣的话题立刻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大家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聊点别的,会好奇什么人把黄太吉做成这样子,同时我们也在输出企业的一些理念。”久而久之,提起“黄太吉”这三个字,大家会想到一种年轻向上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文艺情怀,体会出一种接地气的小资情调。至此,黄太吉完成了对顾客的价值观输出,煎饼果子则成为这种精神的“形象大使”。

让农产品“说话”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远去,品质不再是评价产品的唯一标准。其实在农产品市场,这个现象也早就存在,只不过多以反面的案例出现。比如,农产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品质高的苹果,也许品相一般,因为价格原因竞争不过使用膨大剂的劣质苹果,导致果农无心培育良种,对见效快的农药化肥不计后果地使用,膨大剂也越用越多。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生产要素的统计也难以精确量化。但农产品是充满温度的产品。真正用心生产的农产品,哪件不与褚橙一样拥有丰富的内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正是说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都能挖掘出让消费者动容的故事吗?

农产品营销,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尊重当前产品媒体化规律,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经营过程中,不只有“味道好”“营养高”“无污染”之类的字眼,还要学会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借助受众分析的手段,有针对性地阐释农产品的内涵,让每一颗樱桃、每一粒豌豆乃至每一株白菜都会“说话”。当消费者的胃与心灵得到双重满足时,农人们的口袋也才会满意。

猜你喜欢

煎饼果子褚橙橙子
偏旁之差
满意还是不满意
橙子变变变
褚橙品牌符号化过程研究
买煎饼果子宜要薄脆吗?
橙子的圣诞劫
褚橙经销“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