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所考虑的几个问题

2014-04-16李文成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

李文成

摘要: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诞生了中国资本市场,并成为推动所有制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基于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保持持续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削弱股权分置后续影响、构建资本市场畅通流动渠道、细化建管标准和明确监管责任等四个方面,期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以加深我们对证券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市场 经济体制转型

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笔者仅结合目前的环境与形势浅析以下四方面问题的影响。

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基石

上市公司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石。没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则无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利益得不到保证,投资者进入市场则会受阻,资本市场则无法取得持续发展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从国家政策和监管层面来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

早期的上市公司多数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家对其质量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从而使其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尽管可能一些国企通过“包装”形式上市,但其经济指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一方面,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对资源享用的优势还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后续融资的唯一通道——配股,对净资产收益率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对其监管均相当严格,使得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效果比较明显。

在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利益的追逐导致了一些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现象出现,比如政府部门从行政和地方利益的角度推进地方企业走上市之路,实际上这些企业多数并没有长远的规划或者没有良好的项目,导致募集资金使用效果下降;又如,企业上市“圈钱”效应明显,上市动机不纯,上市后效益频频“变脸”,也使得投资者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开始失望的时候,投资热情自然就会逐渐失去,因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应有的经济回报,是国家和监管部门出台政策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二、消除或减弱股权分置后续影响,强化上市公司责任感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主要系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而于2005年4月启动的改革措施,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协商机制,来达到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的目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完善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起到了稳定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

但是,任何一项改革与创新都有其两面性,而且随着事物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逐渐暴露其不足之处。时至今日,股权分置改革留下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大小非解禁”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重大“利空”因素,而大股东从二级证券市场的“抽血”,也导致资本市场的大量资金流失而缺少动力。并且,一些民营企业上市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而是股东通过上市实现资本增值与变现的目的。

因此,当前环境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股权分置后的“大小非解禁”与民营企业改制后股东套现的问题,如何消除和减弱其在投资者心里的影响,就需要从政策层面强化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责任感,为稳定和发展资本市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构建资本市场畅通流动渠道,顺应市场形势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扩容,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但上市公司的质量未必越来越高,这样不仅因为市场扩容逐渐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压力,而且这种投资环境也助长了投机之风。我们不难看到,当前许多优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值都相对较高,但在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却相当不匹配,甚至不如很多ST股票。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原因之一应该是投机。当前环境下,尽管一次又一次地提出“退市”制度,但很难真正实行退市,更多的是那些绩差上市公司往往能够通过“重组”获生,并引发价格暴涨,其中投机成分堪称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应当遵循“优存劣汰”的市场规则,构建畅通的流通渠道,既可以让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也让其在不够条件或标准时退出市场,以保证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当然,重组方式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应支持其正常的作用,但对于上市公司的重组应当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明确流程,应着眼长远,不能仅解燃眉之急。

四、健全法律体系,细化监管标准和明确监管责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在法律体系方面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成熟与健全,尤其是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方面,应当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以利于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监管效果,并同时明确相应的监管责任。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有许多良好经验可以总结,也有许多教训可以吸取,应当已经具备健全法律体系的基础条件。但是,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还缺少必要的前瞻性,总是在落实政策之后很快就暴露其不足一面,其有利一面尚未发挥就要对其进行修补。在政策和法律层面,我们应当本着严肃和负责任的态度,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地论证、分析和充分预估其实施后的负面影响,不致于给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资本市场这么多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某些时候也给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的发展。因而,我们应当从如何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出发,建立长效的资本市场发展机制,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以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
关于新时期人事管理机制的思考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后的影响研究
从“魏则西事件”看“细胞免疫疗法”行业发展状况
资本市场对证券分析的影响研究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