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2014-04-16劳理
劳理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由此可见古人对剑的喜爱。剑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近战短兵器,它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构成。剑身修长,两面都有利刃,顶端收聚成锋;剑柄则较短,用于手握。后来,剑逐渐从作为实战的短兵器过渡为军官的一种佩饰,剑的铸造也从注重实战功能转变为注重其外观造形。其中,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
十年磨剑,卧薪尝胆
据古典书籍记载:当年,越国国王勾践为求得好剑,特意请来赫赫有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选取最好的材料,经数年精心铸造,制作出了五把寒光闪闪的宝剑。但看那剑,剑刃锋利万分,合抱的大树一挥就断,坚硬的岩石一劈就开,正是斩铁如泥,风吹发断。这稀世宝剑,勾践无比喜爱,将其分别命名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不过后人还是习惯的将这五把宝剑统称为越王勾践剑。
那个时代,各国战事不断。相传,越国后来在抗击吴国侵略的战争中大败,勾践为了求和,不得已把湛庐、胜邪和鱼肠等三把宝剑献给了吴王。由于吴王昏庸无道,名为湛庐的宝剑没有多久竟然“自行而去”,到了楚国。为此,吴楚两国之间还曾大动干戈,爆发了一场战争。当然,湛庐宝剑“自行而去”一事只是传说。不过,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故事却记载于史书中。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原本是奴仆做的事。越王心里虽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忠心耿耿,最后允许他返回越国。越王回国后,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耻,便每天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此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越王亲自率大军进攻吴国,大获全胜。
重见天日,霜刃犹在
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渴望一睹越王勾践剑的真面目,却一直无法如愿。
1965年12月的一天傍晚,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望山一号楚墓的挖掘现场,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时,赫然发现了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考古人员将剑从鞘中抽出的一瞬间,就见一道炫目的青光闪烁着,寒气咄咄逼人。一名考古队员一不留神手指被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就听“唰”的一声,从中间而过的剑竟将那些白纸全部划破……
端详此剑,其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重875克。其剑首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圆箍最细的地方犹如一根头发丝。剑身上还纵横交错着神秘美丽的黑色菱形花纹,精美异常。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正面镶有蓝色琉璃,后面镶有绿松石,即便在黑暗中也散发出幽幽的寒光。剑身中间靠近剑格处,镌有两行、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
毫无疑问,这是一把珍贵的青铜剑。从这座楚墓中出土的竹简显示,该墓主人很可能是当年楚怀王时的大贵族邵滑。那么,这把青铜剑是谁的呢?后来,郭沫若等我国古文字研究专家解读了剑上的那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由此断定该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千年不锈,秘密何在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许多中外观众在一睹其真面目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把穿越了两千多年时空的宝剑,为什么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呢?对此,专家们分析认为,其千年不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从越王勾践剑的制作材料看:其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
二是从越王勾践剑所处的环境看: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使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
三是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望山一号楚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
越王勾践剑是如何到楚墓中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据史书记载,当年,楚越两国曾一度互为盟友,楚昭王还曾娶越王勾践的女儿为妃,生下了楚惠王。由此,专家认为该剑很有可能是作为越王女儿的陪嫁品流入楚国,后来楚王把该剑赐给了邵滑,邵滑死后,该剑就殉葬于墓中了。
(责任编辑 张仁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