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在山里
2014-04-16家成
家成
这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小到上课不用摇铃,不用敲钟,只需说一句:“上课了!”学生们就全能听到。
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山区,美丽的青山湖畔,茂密苍翠的绿林中,像棋子一样散落着几十户人家,组成了全县最偏远的村子——老营沟村。村小学就坐落在大顶山下的一座小山坡上,距青山湖还不到100米。学校有一个操场,一间教室,一个老师,四个学生。
青山沟本来就是国家四A级著名景区,学校又恰好处于万绿丛中的青山湖畔,美丽的湖光山色自不必说。可是大山深处交通的闭塞,经济的欠发达却使山里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不用说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孩子们就是去一次镇中心校参加集会或少先队活动,都要走上近20公里。有山路,有土路,还要赶到码头去坐船,出山一次往往要花去一天的时间。所以,在这个独特的学校里读书的孩子,似乎注定了要忍受大山深处的寂寞,忍受缺少音乐、体育等娱乐设施的单调,克服许许多多山外孩子所无法想象的困难。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的四名学生却不这么想。已经升入五年级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一直都是饱满、乐观,积极向上。
教室侧面的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勤”字,这是孩子们共同的座右铭,也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高鹏媛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比如我们学习上多努力、多用功,那成绩就会好;冬天时我们多吃点苦,多捡些枯树枝,教室里就不会冷。”他们个个都很勤奋,无论学习还是劳动。伴着“勤”字,他们一天天,一年年都在进步,都在成长。
三名女生郑爽、刘晓倩、高鹏媛家离学校都挺远,每天上学要走八里多路。年纪稍大些的郑爽就像个大姐姐,不论寒暑都会带领另两个小妹妹准时到校,从来没有迟到过。有一次,长得有些瘦小的刘晓倩一只鞋坏了,光着脚走山路,会磨破脚底,郑爽就和高鹏媛轮流背着刘晓倩往学校走。郑爽还不停地安慰着:“放心吧,到学校就好了,刘老师能把你的鞋修好,刘老师什么都会修。”
是的,这所五个人的学校,团结、亲密得就像一个家庭。刘玉成是老师,也是家长。自从1993年师范学校毕业来到这里,一干就是20年。刘老师上课教学,烧火做饭,夏天驱蚊,冬天采暖,侍弄校园里的花草,修理损坏了的门窗桌椅,还为孩子们制作了单杠、双杠、云梯……岁月匆匆,四季交替,刘老师成了孩子们离不开的人,也成了老营沟村父老乡亲最信任的人。20年中,刘老师的青春、生命和全部生活都融入了这个小小的学校,融入了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之中,他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和淳朴爱心,为他的学生们撑起了一片明净的天空。
刘老师言传身教、不计名利的悄悄奉献,无声地感染着学生,如春水,如甘泉,点点滴滴流入孩子们的心田。比如张学思,这个学生中唯一的“男子汉”,许多方面都越来越像刘老师。青山镇中心校总辅导员顾老师说:“这孩子(指张学思),简直就是缩小了的刘玉成!”
每天清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是从张学思带领同学们诵读校园“三字经”开始的:“进校园,要做到,三字经,需记牢,天天读,日日照,小学生,你最好……”谁的学习不好,他都先去帮助、辅导,实在不会了,才去找老师;下课时爬云梯,他总会站在下边进行保护;由于离家最近,他总是第一个到校给大家开门,冬天还要更早些到教室生火墙取暖。像锄草、担水、扫厕所等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也从不让别人插手:“去吧,去吧,你们进屋擦桌椅去吧!”弄得郑爽、鹏媛好几次都不满意:“哎,张学思,你年纪不比我们大,怎么总像大哥哥似的啥活儿都抢啊!”学思嘿嘿憨笑着,依然照“抢”不误。
冬天,山里很冷,学校的自来水管冻了,学思就不声不响地从家里打来水,用来烧开水和中午热饭。“是一个又懂事又勤快的山里孩子。”刘老师常常从心里称赞自己的学生。在整个青山镇的2200多名学生中,只有张学思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这也是这所只有四名学生的山村小学的光荣和骄傲。
一个只有四个学生的班级,四个人的学校,照样各项活动都走在前面,照样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在全镇12所小学历年成绩考核评比中,老营沟小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没有出过前三名。不久前还被评为县三好班级。刘老师说:“取得了这些成绩固然令我高兴,但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也说不上是因为这里青山绿水的环境、空气好,还是因为学生们团结、乐观的生活态度好,反正这些年他们几乎从不生病,连头痛脑热什么的都没有过。这是最让人开心的事!”
学生们也从心里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学校。每当在山外,有人问起他们在哪里上学时,他们都会快乐而自豪地回答:“我们的学校在山里!”
转眼又是春天,操场边上辽东山区特有的粉红色迎春花又像朵朵云霞般盛开怒放了。看着这小小的校园,听着教室里传来的悦耳歌声,谁都会从心底相信,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这偏僻、闭塞的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和山外的小伙伴们一样,也同样会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