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例

2014-04-16林晓青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帕斯捷尔纳克博尔赫斯诺贝尔文学奖

林晓青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1 作家与图书馆

图书馆,那一间间阅览室,陈列着绵延的历史;那一排排书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无论是各具特色的建筑,整齐有序的图书,还是在书架旁、在桌边、在书架间的各式各样的人,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图书馆以其深刻的文化内蕴、无限的所指意义,被许多作家视为知识、智慧的象征物。100 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世界文学奖的最高奖项之一,在100 多位获奖者中,很多人不仅曾充分利用图书馆搜集资料,进行文学创作,更有不少获奖者就曾在图书馆工作过。

2 莫言与图书馆的渊源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55 年2 月17 日,莫言生于山东高密,1981 年,莫言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檀香刑》《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2011 年,莫言凭借《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而不得不辍学,曾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 年,莫言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务。2012 年10 月11 日,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他作为“图书管理员”的经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1976 年,莫言参军,他最早是在山东龙口做警卫战士。1979 年,莫言被调往保定,负责管理部队的图书馆。1980 年,莫言兼任保密员兼图书管理员和政治教员。在谈到这段经历时,莫言说:“我在龙口当兵,当时我的一个战友是图书馆管理员,通过他的关系我读了很多书,这个时候收获也很大,后来我又进入了非常令人难忘的时期,就是我当兵的时候管理过一个小小的图书馆,里面有3300 多本书,包括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一部分的文学的书,这个图书馆里的书除了我看不懂的,基本上都看过。”“读完了文学类图书,就读哲学、历史,像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都是那时读过的。虽然读不太懂,但他们那种绕来绕去、摇曳多姿的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还影响了我的文风。”

在部队,莫言一边管理图书,一边开始自修文学,并学着写文章,后来,莫言凭借《春夜雨霏霏》,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由此可见,这段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对莫言的文学创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除了莫言之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还有不少人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

3 蒲宁与图书馆的渊源

1933 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俄国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70 年,蒲宁出身在俄国沃罗涅日市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父亲将家产挥霍殆尽,全家被迫迁居到祖父的布蒂尔基田庄,后来,蒲宁又寄居在外祖母的奥勒尔省庄园,蒲宁的童年就是在宁静的俄国乡村里度过的。1881 年,蒲宁进入叶列茨县贵族男中读书,但是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蒲宁不得不中途辍学并开始在外工作。

他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和记者。蒲宁曾受教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

1887 年,17 岁的蒲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他在当时著名的杂志《祖国》上发表了题为《献在纳德松的墓前》的诗,引起了世人的关注。1892 年,蒲宁出版了他的第1 本诗集,1897 年出版了第1 部短篇小说,1901 年,蒲宁发表诗集《落叶》,因其中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而获得普希金奖。由于蒲宁出身在旧俄罗斯贵族世家,因而他对于豪华奢侈的贵族生活十分留恋,所以,蒲宁对苏维埃革命的胜利充满了怨恨和敌视。

十月革命后,蒲宁开始流亡法国。1933 年,蒲宁凭借《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

4 帕斯捷尔纳克与图书馆的渊源

1890 年,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这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雷奥尼是名画家,母亲罗莎一位是钢琴家,从小就能作曲,也会写诗。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当时是他们的邻居,他对童年时代的帕斯捷尔纳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小小年纪的帕斯捷尔纳克立志要成为一名音乐家,并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

1909 年,帕斯捷尔纳克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来又转入历史哲学系学习,1912 年夏天,22 岁的帕斯捷尔纳克进入德国马尔堡大学攻读德国哲学,开始在科恩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新康德主义学说。

一战开始后,帕斯基尔纳克界回到俄国,因为健康原因,他并没有服兵役,而是在乌拉尔一家工厂当办事员。十月革命后,帕斯捷尔纳克从乌拉尔返回莫斯科,进入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会的图书馆工作。

1913 年,帕斯捷尔纳克接触到当时的未来派诗人勒布洛夫和马雅可夫斯基,并在他们发行的杂志《抒情诗刊》上发表诗作。1914 年,他的第1 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问世,2 年后,帕斯捷尔纳克出版了他的第2 部诗集《在街垒之上》,26 岁的年轻作家开始步入诗坛。1958 年,帕斯捷尔纳克凭借其代表作《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这份荣誉并没有给作家带来太多的荣耀,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条件,帕斯捷尔纳克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迫于压力,他只好拒绝领奖。直到33 年后的1986 年,苏联作家协会才正式恢复了帕斯捷尔纳克的名誉,并成立了帕斯捷尔纳克文学遗产委员会。1989 年12 月10 日,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代其父领回了这份迟到的荣誉。

5 蒙塔莱与图书馆的渊源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意大利诗人、散文家、编辑、翻译家,197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1896 年,蒙塔莱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1917 年,蒙塔莱被征召入伍,战争结束后,年少时就酷爱文学的蒙塔莱开始诗歌创作,使诗人声誉鹊起的是他的诗集《乌贼骨》,这是蒙塔莱的第1 部诗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塔莱在提罗尔地区的阿尔卑斯山地一带服役,当时他是一名步兵军官。

1929 年,蒙塔莱进入在佛罗伦萨的维耶欧萨克斯图书馆工作,还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图书馆馆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被免去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因为蒙塔莱坚决不肯加入当时的法西斯政党。1945 年,蒙塔莱开始投身到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并担任当时的运动最高领导机构所属文化委员会成员。在他发表的诗集《境遇》《暴风雨和其他》中,诗人用曲折的文笔抨击法西斯主义,斥责“ 黑暗中狂舞的群魔”,期待“黎明把曙光洒向所有的人”。这些诗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可以说是同《乌贼骨》一脉相承。

蒙塔莱后期也写了很多诗章,作家在诗中记录了自己日常的生活,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也对人生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在他的诗中,充满了哲理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1975 年,蒙塔莱因其“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以巨大的艺术敏感和排除谬误与幻想的生活洞察力,阐明了人的价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 结语

100 多位获奖者中,像前面所提到的曾在图书馆工作过的获奖者或许不多,但是曾经充分利用图书馆搜集资料,进行文学创作的获奖者绝不止这几个人,甚至可以说,获奖作家不曾利用过图书馆的人可能寥寥无几。在这些与图书馆有着深厚渊源的作家中,还有很多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例如钱钟书、金庸、博尔赫斯。

金庸曾在中央图书馆阅览室工作,而中央图书馆就是现在的南京图书馆。而曾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的钱钟书先生也曾经在抗战结束后兼任过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的编辑。所以,查良镛和钱钟书的名字都可以在《南京图书馆馆志》(1907-1995)的“先后在职员工名录”上查到。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兼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里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图书馆。博尔赫斯是当代具有世界声誉的阿根廷作家,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当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公共图书馆工作时,他的同事并不了解他的成就,一天,有位同事拿着一本百科全书来找他,惊异地说,“百科全书上居然有人也叫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而且连出生日期都与你一模一样!”博尔赫斯在图书馆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并因反对独裁政治而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被迫当了市场家禽检查员。在他60 岁时,他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但此时的作家已经双目失明。他感慨道,“上帝给了我如此丰富的宝藏,却夺走了我的光明。”博尔赫斯的许多代表作如《交叉小径的花园》《沙之书》《巴别图书馆》等都与图书馆及书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题材多数来自阅读各种书籍时引发的幻想。博尔赫斯心目中的图书馆尊崇而圣洁。在他看来,书是天赐的诗,图书馆则是人间天堂,只有图书馆才可以比拟天堂。

虽然他们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们仍然表达了对图书馆的理想和对书的理解,图书馆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猜你喜欢

帕斯捷尔纳克博尔赫斯诺贝尔文学奖
对话
两个女人共同创作的回忆录
那个在地铁里读博尔赫斯的人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于诺奖的爱情
云中的双子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