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展望
2014-04-16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王淑芳葛岳静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王淑芳 葛岳静
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展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王淑芳 葛岳静
一、大企业集团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展望未来,世界整体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处于调整和恢复期的经济增长仍将乏力。中国大企业集团今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行。一方面,美欧政府债务水平攀升,国际市场进口需求增长乏力。加之,美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企业商品出口面临市场压力。同时,国际上加强对企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而国内则要求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大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新一届政府加大改革步伐和力度,释放改革红利,为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将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为企业的整合扩张、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大企业集团应该审视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时代背景下,也要打造企业发展的升级版,积极谋划未来发展道路,调结构、求创新、塑品牌、创文化、走国际、强主业、增实力。
(一)国外环境:后危机时代,欧美的“再工业化”。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首先,美欧 “再工业化”把握新产业的技术控制力。美欧政府债务高升,引发金融体系流动性偏紧及通货膨胀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为此,美欧政府力推“再工业化”战略,希望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来带动新一轮产业的繁荣发展,鼓励制造业回流,抢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此帮助美欧复苏经济,增加就业,重塑竞争优势。其次,欧美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加大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从产业竞争形态上看, 一方面,欧美“再工业化”将推动全球产业格局大重组。发达国家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将在未来的实体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较快发展,国际产业布局格局,对“中国制造”造成冲击和不利影响。为此,大企业集团应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延伸和拉长产业价值链,强化设计和销售环节,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大企业集团应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通过并购或重组提高国际议价能力和扩大营销网络,做大做强做精。
(二)国内环境:稳中求进,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减速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中速增长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调整为“挤泡沫、降增速、促转型”。在产业政策上强调加快推进产业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增长方式无法再继续维系。在此背景下,大企业集团发展不应过度关注体量的膨胀,而应更加重视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综合实力以及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等。大企业集团转型升级要通过不断调整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与组织方式,逐步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最终实现价值链的全面升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环保理念的强化,大企业集团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循环经济之路,建立绿色循环经济体。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循环和利用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二、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消除,欧债危机还未结束这样一个变化加速与动荡的时期,用户需求、竞争对手、核心技术风云变幻,企业在战略、管理、技术、产品、品牌到市场的任何一个层面都难以长期固守原有的经验与模式。因此,大企业集团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重新审视创新对企业的作用,建设知识与信息分享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目标绩效监控机制等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营造创新型的企业氛围,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大企业集团在未来创新之路上,应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出口创新。在协同创新方面,大企业集团要根据自身特点确立战略主题,识别协同机会,选择关键要素及协同组织,完善知识管理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大企业集团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立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在关键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技术升级,进行工艺革新、设备升级,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做到技术的差异创新,推出技术含量、品质和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在制度创新方面,要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自身能力等实际情况,明确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和思路,对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进行引导,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完整完善的企业创新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在出口创新方面,大企业集团应该具备全球眼光、世界意识,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开发多元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向发展“高附加值+低成本+清洁升级+绿色特质”的产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三、注重品牌培育,塑造企业文化,增强软实力
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且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等作用。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鼓励创新、鼓励品牌塑造、追求卓越、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文化是大企业集团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国外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各种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在此背景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增加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创新力,增进企业凝聚力,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防范和抵御不良竞争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大企业集团发展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立足于创新、品牌、文化、营销和服务,着力推进企业软实力的升级,实现从原始设备生产商(OEM)走向自主品牌商(OBM)。大企业集团在品牌培育中需要创建品牌管理团队,把握品牌定位,明确品牌核心价值,加强特色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管理,实施组合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强有力的大企业集团核心文化建设则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和“理解沟通”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员工和管理者利益、消费者利益、上下游价值链利益,构建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根基,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以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为主线”的企业文化体系。同时,在跨国并购的浪潮中,我国大企业集团不仅要把文化融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中,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而且要在国际化发展中融入异国的正向文化,形成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整合扩张,跨国并购,提升国际竞争力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大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企业在海外成功并购的实践经验,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以全球的视野,强化市场和资源整合,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续探索全球化采购、全球化销售、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研发。首先,大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整合产业链等多种兼并收购形势加快我国的海外并购步伐。其次,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应通过技术并购以及在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以获取先进技术,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使得企业的技术、产品在短时间内得以升级,从而实现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实施国际化开拓战略,必须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化意识以及国际知识结构的国际化人才。企业需要联手世界级企业和院校“借鸡生蛋”,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化专业知识和国际惯例、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和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国际化高端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大企业集团在进行整合扩张、跨国并购之际,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取资源、技术、资金和市场,借助海外跳板实现企业的升级;另一方面则需要有效地处理海外并购后的资源整合问题,避免盲目扩张陷入财务危机。
五、强化主业,推动多元化发展
对企业而言,主营业务领域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主营业务与核心竞争力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据统计,80%左右的世界500强大企业主业在两个行业以内。因此,大企业集团在企业多元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主业与多元化的关系。多元化是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主业是立足之本。为此,大企业集团必须要学会取舍,在主业持续稳健壮大的同时,适度地推动多元化发展,在“混合式”成长中实现大企业集团的转型升级。在将主业做精做深的同时,可以进行基于产业的选择组合、基于价值链的选择组合和基于商业模式的选择组合,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部门间合理流动、变部门资源优势为企业集团的优势,形成综合化功能,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大企业集团还要继续正确地处理好专业化与综合化、主业与辅业的关系。一方面,要以相对具有优势的主业作为根据地,在优先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在其他相关产业行业中寻求机会,配合主业的发展,弥补主业的缺陷和不足,而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另一方面,要适应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演变的需要,审时度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及时调整战略布局,选择、培育和发展新的具有生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主业,果断放弃已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并且规模经济效益严重递减的原有主业,而不能因循守旧,不思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