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分析

2014-04-16袁象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航运金融服务港口

□袁象

上海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分析

□袁象

航运中心;金融服务体系;航运保险do;i:运1价衍生品;长三角港口群;上海

0.3963/j.issn.1006-8864.2014.7.00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全球配置航运和金融资源的中心。目前,上海已经具有国际一流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以及具有相对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尽管如此,但要真正建成仍然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目前应该先确立建设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的基本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路径,再确定各个相关部门的分工,通过各方协同合作,共同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金融中心而努力。

一、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概述

航运金融服务作为航运业和金融业的交叉性和枢纽性服务,在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航运金融是金融业在航运业的具体应用,是航运及相关服务通过金融机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在金融巿场上所进行的相应活动,具体包括投融资、保险、结算等相关金融服务活动。按照业务种类,一般将航运金融分为船舶保险、船舶投融资、航运结算和航运运价衍生产品等四大业务。

当前,一般将现代航运业划分核心层、服务层和辐射层3个层次。核心层主要指船舶制造、船舶运输和港口服务;服务层主要指船舶管理、船代、货代、理货和船舶修理检验等;辐射层属于增值层,主要包括船舶融资、航运保险、海事法律和航运人才培养等航运衍生服务行业,属于知识资金密集型行业。由此可见,航运金融属于辐射层,主要针对航运核心层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并由此形成综合性的航运金融产业服务链。另外,航运金融服务体系还应该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相关航运企业及中介机构。

二、航运金融服务体系重要性分析

通过世界上知名国际航运中心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航运中心从“航运中转型”(如19世纪的鹿特丹)到“加工增值型”(如香港、新加坡),再到“综合资源配置型”(如目前的伦敦)。航运中心的内涵已经从主要实现国际货物中转和集散逐步延伸为具有综合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港口城市,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应该具有资金、服务、产业等无形生产要素的综合配置功能,是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综合性资源调动中心。完善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和高效的航运金融服务水平能够为航运及相关产业链各环节提供相关各种金融服务,这已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构建高效完善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对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航运金融是一种综合性业务,需要涉及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结算和运价衍生品等要素,这些要素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传统的航运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融资、保险、结算等金融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力可以为航运业提供完备的金融配套服务;金融业的发展也需要航运业不断提供业务需求,工商、交通等很多银行内部设置航运金融部就是有力的证明。航运金融不但促进了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有利于金融业的业务拓展与业务创新。不断推进航运金融业发展并创新金融服务内容,拓展金融服务业务领域,将为上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持。

三、上海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框架分析

根据国际经验,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首先应该确立其基本框架。

1.以上海现有的航运金融为基础

上海在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以目前现有的航运金融为基础。目前,上海在航运金融方面已经具有的一定的基础,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1)航运保险。2010年,上海船舶保险和货运险总量超过20亿元,占全国相关业务量近20%,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1年,上海船舶保险保费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109%。2012年第一季度,上海船舶保险保费实现14.44亿元,占全国船舶险的55.50%;货运险保费同比增长12.09%,占全国货运险的14.94%。

(2)结算、船舶融资。为了完善船舶融资等服务,交通银行率先成立了航运金融部,随后,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也相继成立类似部门;为了大力开展航运保险,太保、人保成立了单独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航运结算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项目正式启动;继天津之后,上海也组建了航运产业基金;船舶融资租赁项目正式启动,交银租赁以1艘远洋船舶项目为标的率先实现试点运作。这些项目的启动,说明上海在航运结算和船舶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运价衍生品。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运价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创新成果不断。2013年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被《劳氏日报》评价为航运界最权威和最准确的指数之一。上海航运交易所已经相继推出了干散货、原油、集装箱等三大相关指数,这些指数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了规范场内交易,上海航运交易所在2011年推出了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和中国沿海煤炭运价等两款运价指数衍生品,投资者可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场内交易;在人民币国际结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FFA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使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建设不断得到改善。2012年,在上海市金融办的主导下,上海航运交易所适时推出了人民币FFA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促进航运和金融两个市场联动发展,充分实现了航运与金融市场有效联接。至此,中国离获得航运界的定价权方面又近了一步。

(4)二手船舶买卖。上海航运交易所在二手船交易业务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上海航交所不断扩大二手船舶交易品种,目前二手船交易品种非常全面,不仅包括散杂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一般船舶,而且包括冷藏船、挖泥船、工作船、液化气船等特种船型,在船舶类型方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不断提升二手船交易的相关服务水平,如拍卖、评估、招投标、法律咨询等服务比重在不断上升。

上海航运交易所根据《船舶交易管理规定》的要求,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使得船舶交易更加公开、透明。另外,上海航运交易所定期对外发布船舶价格指数,目前该指数已经成为船舶买卖的重要参考依据。

2.以上海港为依托

为了充分发挥区港联动效能,上海在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依托上海港。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的长江入海口,居我国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处于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枢纽港。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上海港为中心的长三角港口群近几年获得了飞速发展,已经与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近1000条集装箱航线,每天都有200多个航班往来。2013年,上海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于长三角港口群南端的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处于世界第六位,北端的连云港、南京、南通、苏州等内河港口也都在不断发展中。

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40046万吨,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与2012年同期相比稍微下降,为32.48%。长三角地区港口在中国经济,尤其是港口经济中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

据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920.43万TEU,同比增长6.83%,占全国总量比重达36.70%。其中,上海港完成3361.70万TEU,同比增长3.3%,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浙江省各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48.93万TEU,同比增长达到了8.7%;江苏省各主要港口完成1648.93万TEU,同比增长5.07%。

上海港在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中处于龙头港的地位,但其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周边资源,加强区域内金融业战略合作,不断改善金融服务软环境,加快发展航运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尽快建立保险经纪、保险公估、海事仲裁及船舶检验等航运金融中介机构并完善相关法规。在创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具备航运、金融、法律等综合专业知识背景及丰富从业经验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3.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纽带

在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上海还需要充分发挥陆家嘴地区金融贸易区的作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承载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财税、土地、市场准入和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也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完善的金融产业链,基本实现现代金融、贸易、专业服务(法律、会计、咨询等)、旅游会展等产业链,并初歩实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从外力推动到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上海市和国家的金融、贸易、航运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金融创新为源动力,发展和完善贸易和航运产业链。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和发行人民币债券试点;引进外汇指定商业银行扩大实施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区间管理试点;通过开展期货的套期保值业务进行风险管理;设立货币经纪公司为资金融通提供方便。上海应充分发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作用,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纽带创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四、上海构建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相关对策分析

1.政府方面

(1)不断完善航运金融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欧美等发达国家都为航运金融业务提供税收优惠,但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动作”,虽然上海市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企业税负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对航运金融方面的税收优惠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发达国家对航运相关企业只征收所得税,而不征收流转税。因此,政府应提供航运金融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银行船船贷款业务提供税收优惠,以提高银行对航运企业扶持的积极性。另外,鼓励上海海上货运险本地投保,适当降低银行船舶贷款业务和保险公司海上保险业务的营业税,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扩大航运保险免营业税的险种范围。

(2)制定和完善航运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把挖掘、培养、使用和服务航运金融人才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应该制定政策吸引航运金融人才特别是海外优秀人才到上海市工作,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在上海海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设立航运金融专业,以满足当前对航运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

2.金融机构方面

(1)商业银行方面。在发展航运金融业的过程中,银行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打造航运金融特色,加快自身发展。目前,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成立了航运金融部门,但业务开展情况不是非常理想。银行应该针对港口、船舶制造以及船舶运输这3个不同产业,根据其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帮助这些行业降低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财务效率,通过不断提升银企合作层次来提高航运金融服务质量。

(2)保险方面。目前,与发达国家相关同行相比,中资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不足,保险产品过于单一。为此,我国的保险机构应尽快建立航运金融服务所需要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管理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吸引进出口货物在境内投保,增加市场占有率。同时,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加快出险后的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满足航运企业的保险需求。

(3)船舶投资产业基金方面。船舶产业基金是指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募集资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这些资金,将资金投向船舶产业,投资者不参与管理,仅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船舶投资产业基金定位于为船舶制造业、航运业的发展搭建一个专业的金融资本服务平台。天津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第一只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即中船产业投资基金)落户于天津。上海市也应该创造条件,争取尽快成立船舶产业基金,以期提高航运金融服务水平。

3.企业方面

(1)融资渠道多样化。目前,国内企业一般还是使用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航运企业应该尝试信托贷款、融资租赁等结构性融资品种。这些融资模式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财务费用较低。

(2)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在枳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企业应主动与相关院校联系,与相关机构合作培养人才,以满足自身对航运金融人才的需求。

(3)构建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港口企业应拓展思路,通过完善港口功能划分,整合岸线资源,实现航运类服务企业的集聚互动,努力构建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港口企业也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组建航运金融赁公司,充分发挥港口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

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上,上海港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位,这不仅为我国推广和发展集装箱运价衍生品带来优势,同时还可以满足我国自身集装箱市场对于衍生品的迫切需要。上海航运交易所于2011年6月推出的航运集装箱期货合约,其重要性已经显现,已经能够发挥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但境外发展更快,运价期权的发展速度早已超过期货和远期合约。为此,上海航运交易所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运价期权产品,以满足航运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投资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校级基金的阶段研究成果(编号20120122)

猜你喜欢

航运金融服务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港口上的笑脸